沂蒙老区的“领头雁”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王琦琪 谭子辉 字号:【

  沙元村,是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的一个特色产业村。夏日炎炎,村支书赵宗战一边查看猕猴桃的挂果情况,一边向记者介绍:“由村里党员发起,成立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搞猕猴桃产业。这解决了过去‘收购商买不到,种植户卖不掉’的问题,俺们村的猕猴桃产业正一步步走向正轨。”

  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是“领头雁”和“主心骨”。近年来,革命老区临沂,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让这片红色土地上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村支书,用新时代“沂蒙精神”全力推进乡村发展。他们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更是邻里乡亲心间的一道风景。

  创业致富带头人徐振东——

  “挂职副镇长,干劲更足了”

  兰陵县地处平原,良好的水土和发达的交通,种大棚蔬菜很有市场。20世纪80年代初,兰陵人“抱团”到上海闯荡,发展到今天,上海蔬菜已有30%来自兰陵。徐振东,就是一名“闯家”,在上海经营高端航空食品已有二十多年了。9年前,他暂别上海回到老家向城镇徐皇路村,为的是建蔬菜直供基地,却没想到,当年就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那是2011年4月29日。”徐振东记得真真切切。

  蔬菜是徐皇路村最主要的产业,农民80%左右的收入是从大棚里“长”出来的。徐振东发现,虽然家家户户都有大棚,但建棚和管理技术已经落后。“新官上任三把火”,徐振东决定从改造蔬菜大棚开始。他计划建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成立合作社。没想到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难:有几户担心收益,不愿将土地流转。徐振东在几人面前急得发了誓:我保证每亩地每年返给一千,今天我就付你一年的钱。磨破了嘴皮,他终于流转成了这连片的100亩土地。

  徐振东马不停蹄,带领村民建大棚。但一场暴雨又差点摧毁他。“土墙刚刚建好,还没来得及拉钢管,大暴雨就来了。”基地一转眼就成了汪洋大海,好几座150多米长的新建土墙最终没能免了垮塌的命运。黑夜里,徐振东穿着裤衩站在雨中呆若木鸡:老天爷如何不帮忙?以后没脸见乡亲们了。想到这里不由得泪如雨下。

  一早,徐振东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突然听到大门被敲得“咣咣”响。“坏了,肯定是人们听说棚塌了,要找我算账。”一开门,进来20多人站满了屋子。“振东,我们来看看你,你可别泄劲儿啊”“快别自责了,你说怎么补救我们还听你的”……回忆起那天的情景,徐振东咳嗽了一声,眼里闪着泪光。

  第三天天晴了,徐振东心情也晴了。他又有了力量,带领大家扒沟排水,动员全村的柴油机抽了三天,终于将“大海”抽干。当年,他的100亩大棚因为技术先进、管理得当,就回收了全部投资。到年底,合作社还给入社农民一口气分了20%的红利。

  “回村当书记,人们都说我是‘憨熊’。”徐振东挠挠头说,“我知道,就算遇到天大的困难也不能退缩,因为身后是老百姓。只有咬着牙,闯过去。”今年5月,徐振东被推选到镇上,挂任向城镇副镇长。“去镇上挂职,可以做更多事情。”如今,徐振东已将附近6个村的4000多亩地流转整理,利用自己掌握的市场资源,成立合作社发展净菜加工,带领乡亲进军上海市场。

  定期从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是临沂市为了促进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出台的新政。临沂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韬介绍:“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唯有破解村党组织书记‘难选、难当、难管、难留’的问题,让他们‘当的体面、干的有劲’,才能发挥他们引领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助推乡村五大振兴。”目前,临沂已经选出52名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挂任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或县直单位副职。在这个平台上,他们的带动、示范、引导、服务作用被更大发挥,将会引领更多农民走向致富新路。

  和谐村风缔造者冷振东——

  “冷书记,有一副热心肠”

  七月骄阳似火,在神山镇青竹山西村“调解中心”,一场比火还热的调解会正在进行。老人去世后留下的一块地,成为矛盾的焦点。调解会在座的除了兄弟俩和家人,还有以村党支部书记冷振东为首的调解委员会成员4名。冷振东冷眼看着兄弟俩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明白是补偿金闹得家庭不睦。大家出谋划策,定出了哥哥一次性补给弟弟1.4万元的决定,兄弟俩这才没了脾气。隔了半个月,调解员再去家里回访时,哥哥已将1.4万元悉数转给弟弟。兄弟俩在《调解完成书》上按下手印,从此不再旧事重提。

  冷振东生在青竹山西村,长在青竹山西村,对村里的东家长西家短门儿清。公正又厚道的他,经常被人请去调解大事小情。凭着多年积攒下的好人缘,2001年退伍后,他正式被推举为青竹山西村党支部书记。“矛盾纠纷不断,还说什么发展生产呢。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调解委员会。”冷振东一边翻看着《青竹山西村调解台账》,一边说。

  宗族矛盾、彩礼纠纷、土地边界不清……一件件调解下来,冷振东竟做了10年。与调解相辅相成,他和村“两委”逐步推行了网格化管理制度。“由每个‘网格长’负责两条街,每个月入户一次,每天在综合治理平台值班。网格化管理保证了网格员了解每家每户动态,遇到突发问题可以及时处理”。

  冷振东深知,村庄发展要靠党支部带动,带动村民就从管好党支部开始。他和村党员干部“约法四章”:一戒公款请吃、二戒随意喝酒、三戒拉亲攀故、四戒和群众红脸。如今,“约法四章”已是青竹山西村党员干部的共识,党员干部成了冲在前、干在先的“先锋”。

  “通过一系列措施,明显感觉到村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对村干部的信任程度也提高了。”在冷振东的带领下,青竹山西村多年未发生上访等事件,社区党支部还被评为“五星级党组织”。去年,冷坤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青竹西山村成立,当年就给村集体带来1万元的收入。

  十九年来,冷振东未离开过村庄一步,全部身心放在村子发展上。近年来,临沂市采取了一揽子措施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经济待遇,遴选乡村振兴“好支书”106名、“好支部”85个,明确“好支书”参照乡镇副科级干部发放补贴报酬,“好支部”所在村“两委”成员补贴报酬上浮20%。这极大改善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和村“两委”成员的生活,也对防止基层腐败起到重要作用。

  冷振东说,他的“工资”由10年前的每月450元已经涨到如今的4500元,尤其是近两年大幅提高,还给发奖金和绩效。“原来花钱都得问老婆要,现在是我贴补家里。”

  群众信任的好干部周学浩——

  “干一件成一件,绝不糊弄老百姓”

  “刚回村那会儿,村中心道路才3米宽,车辆来回都要打架。”走在如今5米多宽的柏油路上,周学浩感慨万千。“我当支书前都没有正式的村‘两委’班子。村里的‘印’由镇上代管,办事十分不便。因为纠纷矛盾特别多,我们村还是全镇重点关注的‘后进村’。”

  2017年2月,在县城办企业的周学浩被“盼”回了庄坞镇小池头村,当上了党支部书记。“家里人坚决不同意我回来。他们觉得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当吃气又受苦的村支书干什么?”周学浩只得答应家人,先回村干一年试试,不行就再也不当了。一心想给村里做点事的他,最终说服了家人。

  上任之初,周学浩把村里的党员和年轻些的村民全部找来,先开了个会。该从哪里入手呢?“要想富先修路”——“之前村里修路,干部们从中拿了多少好处,那谁谁到现在都让人戳着脊梁骨”……“修路没问题,我不拿村里一分钱!”周学浩当场表态。

  村里没有钱,周学浩带头捐款,并向县、镇争取资金。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和党员们出工出力,坑坑洼洼的路平坦了,多年失修的路灯亮了。边修路,他还顺带清理了路边陈年堆积的秸秆,疏通了被杂草掩盖的排水沟。竣工那天,全村人都来了,人们都在议论,这个返乡的村支书有点意思!

  路修好了,周学浩想起了村里“一穷二白”的集体资产,决定搞些产业。但小池头村历史旧账多,“就说土地承包费,从1990年到2018年,没人交过。”这天,周学浩走到亲大姨的果园里,向最疼自己的大姨“开了第一炮”。软磨硬泡之下,大姨无奈,一口气交了欠下的所有承包费。周学浩将交费情况在村里张榜公示,自此,村民便被发动起来,大家补得补,交得交,村“两委”再也不用挨家挨户做工作。后来他在清“三资”时惊奇地发现,光集体土地承包费一项,就收回了20多万元。

  “来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在周学浩的带领下,小池头村人心更齐了,发展劲头更足了。周学浩于今年5月正式挂职庄坞镇副镇长,协管招商引资,自己和所在村“两委”干部的报酬全部提高。周学浩明白,村庄发展要靠年轻人。在他的带动下,在浙江嘉兴跑运输的同乡回村了,投资了蔬菜冷链物流运输;山东村制作绳子的手艺人回来了,盘活闲置厂房现场搭台授艺,和当地老百姓一起致富。

  “老百姓评价干部的标准,是能不能干事。百姓不相信村干部,工作就难干。”周学浩说。自他担任村支书三年来,老百姓从“这届村支书能弄啥”到主动申请要项目,如今的小池头村,已由排名垫底冲到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前三名,镇里将代管的公章放心地交到周学浩的手上。

  当了21年村书记的兰陵县委常委(挂职)、代村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说,基层党组织书记过去是“好人不愿干,孬人干不了”。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和文化层次差异大、男女老少纠纷多的群众面对面,不仅要有公心、依法办事,还要会团结、情理并重,更要有致富带头能力。现在,临沂通过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让越来越多的带头人“愿意干,拼命干”。

  在这片火热的革命土地上,像徐振东、冷振东、周学浩一样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还有很多。在乡村人潮涌动中,他们是最有力量的头雁,是乡村振兴方向的引路人。在“领头雁”的带领下,沂蒙大地涌现出无数在外返乡的“归雁”、乡村本土人才“鸿雁”和由新型经营主体组成的庞大“雁阵”。临沂市委副书记任刚表示:“‘四雁’工程是我市一项创新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突出制度引领,健全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支持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以人才振兴引领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为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