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西南部,总面积565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7个镇和1个国家级开发区,常住人口86.3万人,户籍人口43.8万人。两年多来,西青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中央精神、外省市先进改革经验和本区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确定了“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分类有序”推进改革的工作原则,坚持党建引领,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统筹推进,全面完成了全区161个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截至2017年底,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602亿元,占天津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的50%,其中经营性资产509亿元,占天津市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67%;共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7.3万人,建立集体经济组织161个,其中股份经济合作社151个,占比94%。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考虑大城市郊区农村资源资产类型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以盘活优势资源、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为导向,把全区161个村总体上划分为“城中村”、经济强村和土地资源大村三大类型,分类施策、有序推进,持续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源源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主要做法是:
针对“城中村”,重在建立架构、理顺机制,进一步提升竞争实力
“城中村”主要特点是原村委会名下拥有各类主体公司、企业,集体经营性资产存量较大、土地资源不多,下属企业效益较好。对这类村,将经营性资产为主的净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成员,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后不打乱原有集体资产经营现状,探索合作社管资产、下属企业管经营的两级经营机制,使产权更清晰,经营更灵活,市场主体地位更规范,为推进城市化做好制度准备。目前,西青区“城中村”共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11个,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8633人,村级集体资产达179亿元,占全区集体资产总额的30%。改革后,不仅公司的经营更加规范,而且合作社也通过对外投资,盘活用好集体资产,保证了成员的长远收益。如李七庄街凌庄子村改制中,共量化资产34亿元,仅经营性物业就达45万平方米,年集体收入近亿元;西营门街小稍直口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2.2亿元,购置经营性物业对外出租,预计集体年收入增加1000多万元。
针对经济强村,重在镇级统筹、抱团发展,进一步扩大资产规模
西青区位于城郊结合部的经济强村,主要特点是经营性资产较大,同时还有一定的土地资源并已实现经营权流转。这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西青区组建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将土地使用权折价后,以股权或债权等形式投资镇级经营平台,在不改变土地村级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厘清镇村两级土地使用和利益分配格局,既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区域化统筹,也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确保村级集体获得稳定的收益。如张家窝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入股镇级平台,利用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配套功能全、投资环境优等优势,实现了集体资产的发展壮大,全镇农村集体资产由改革前的43亿元发展到改革后的61亿元,增加了42%。
针对资源大村,重在盘活资源、推动流转,进一步提高集体收入
西青区资源大村的主要特点是位置相对偏远,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存量较少,资源性资产总量较大。在改革中,西青区将土地以资源股的形式量化给成员,积极推动土地资源流转,盘活存量土地,稳步提高村级集体收入。比如王稳庄镇按照“确权确股不确值”的原则,将集体土地连同集体净资产一并量化给成员,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向市场要效益。该镇引进中化农业、天隆科技等公司,建立了王稳庄镇“稻香农谷”,规模种植“天津小站稻”近3万亩,土地流转价翻了一番,实现了成员增收的目标,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蓄了后劲。
通过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西青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2019年,全区村级集体资产由602亿元增加到712亿元,增长了18%;各村平均集体收入由2555万元增加到2924万元,增长了1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现了分股合心、联股联心,农民既当家、又监管、还分红,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同心合力谋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天津市西青区委、区人民政府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