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多措并举鼓起农民“钱袋子”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人口大省,目前全省还有35万贫困人口、52个贫困村需要在今年底前实现脱贫、退出。虽然剩余的贫困人口、贫困村已经不多了,但这些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当前,外出务工就业受阻、扶贫产业受到冲击,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考验,各地千方百计促进老百姓就近就地就业、让老百姓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卖得好,保障老百姓的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复产复工

  让农民家门口就业

  “疫情期间,大家都没法出门,现在茶叶种植基地复产了,也能下去采茶了,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多挣点。”作为光山县分管电商的县领导,邱学明在抖音上的网名叫“特行者001”,疫情期间一直忙着替老百姓销售土鸡蛋、麻鸭、糍粑等农产品。“离清明还有两周的时间,每年的这个时候是明前茶采摘的高峰,错过这个时期,会直接影响老百姓的‘钱袋子’。”

  河南光山茶园面积达24万亩,是信阳毛尖的主产区之一,年产干茶1万余吨,产值12亿元。“自3月10日以来,全县1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陆续开采,日均上采工4000人,加工干茶2000斤。目前,采茶用工充足,每斤42元左右,之后最高会上涨至60元每斤。”邱学明说。

  光山全县茶产业从业人员达15万人,茶区农民人均茶叶收入5000元以上,茶产业已成为该县群众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农村富余劳动力27万人,劳动力转移人数18万人,有组织输出1万余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劳动力目前还赋闲在家。春茶开采正好解决了一些村民的务工问题。

  3月11日,雨过天晴,春和景明。凉亭乡毕店村长山坡上,泼河湖畔,东方盛世茶叶有限公司的千亩生态茶叶基地,近400名采茶工如棋子一样散落在高低起伏的茶园上,一个个正全神贯注地采摘春茶,品味着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凉亭乡是光山的茶叶大乡,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353户、5480人。凉亭乡政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早组织采茶工人,防止因采茶人员不足而影响春茶生产效益,尽可能发挥好凉亭茶叶产业优势。目前茶园面积4.5万亩,实现人人都有1亩茶,茶叶加工厂11家,加工大户307户,从业人员2万多人,茶产业年产值达2亿元,带动1259户贫困户、4300名贫困人口依靠茶产业脱了贫,走上致富路。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今年河南将抓好已脱贫地区扶贫产业全面提升,加大对剩余贫困人口超过5000人的20个县(市、区)和52个未脱贫村支持力度,通过6大行动4项服务,推动主导产业升级、带贫主体升级、产业服务升级。”河南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在3月16日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视频会议表示。

  产销对接

  让农产品不愁卖

  为了畅通农产品销售的渠道,让老百姓的果蔬能卖上好价钱,疫情防控期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共收集上报892家农民合作社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产品存量信息,并通过农业农村部官网、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向社会发布,相关媒体转载,有力促进了合作社农产品的产销对接。

  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一方面与供销社积极对接,协调保障有机肥、薄膜等生产物资,一方面开发电商销售平台,为郑州市169个社区提供果蔬配送,每天订单都在600个以上,日销售额6万元,不但解决了合作社及官渡镇的卖菜难问题,还帮助周边乡镇解决销售难题,促进老百姓增收。

  村党支部书记孙中岭在听到村民反应农资产品不好购买,有些技术上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后,一方面积极联系农资超市,直接把有机肥和种子送到农场,解决农资产品购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向河南农业大学寻求帮助,专车接送技术员,在田间地头指导村民耕作、换茬。

  自2017年以来,河南累计建成4万多个益农信息社,行政村基本实现全覆盖。在疫情期间,信息社发挥渠道优势,利用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开通“益农圈”交流群,搭建农产品上行对接微信群,组织大型商超、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在线上开展供求对接,有效解决疫情期间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河南省已建立150多个微信群,共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3万余条,解决滞销农产品280余万斤。

  为保障疫情期间各地必需品的持续供给与输出,益农信息社运营商新农邦集团负责人表示,由新农邦拼购团队和县级运营中心组织,河南省内筛选40个县区,对生鲜蔬菜、肉、蛋、奶以及酒精消毒剂等生活必需品进行平台销售、配送和县域拼购的团队进行补贴,每个县区补助金额1万元。

  (本刊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