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大力发展电商扶贫,用电商发展成果惠农利民,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电商扶贫
电商扶贫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扶贫指示的重要工程。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当年,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正式提出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公益工程”五大扶贫工程。通过电商扶贫工程的实施,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贫困群体被纳入全国电商生态。一方面,贫困地区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电商能力不断增强,其组建电商运营团队、打造特色产品品牌、掌握新型营销手段的水平大大提高,极大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另一方面,贫困群众的电商思维不断增强,不少贫困群众搭上电商扶贫快车,通过网店试水农产品电商销售,走上了致富路。还有不少贫困群众深度参与电商的生产、分拣、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配套服务等产业链条,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了稳定就业、有效脱贫。
电商扶贫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的重要举措。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电商扶贫给扶贫工作带来了模式上的巨大创新,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创业。当前,电商扶贫已经成为精准扶贫的首要利器和重要抓手,成为“精准”二字的重要实现路径。电商扶贫涉及产品品牌塑造、专业技能培训、营销体系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等多个方面,必然极大促进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经营的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的精准对接、精准帮扶、精准施策水平,促进精准脱贫。从电商大数据角度看,随着电商扶贫的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种养大数据和消费者需求大数据的精准对接成为现实可能。电商扶贫将实现从“贫困农民有什么电商就帮助卖什么”到“消费者需要什么贫困农民就种养什么”的转变,从而推动贫困农民进行精准的定制化生产。
电商扶贫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高脱贫实效指示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提高脱贫攻坚的成效,强调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当前,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通过电商来啃下精准脱贫的硬骨头是充满智慧的中国方略。电商扶贫聚焦农产品上行,致力于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卖出去、卖上好价钱,为农产品出山插上翅膀,大大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成为确保脱贫攻坚实效的重要手段。通过电商扶贫,贫困群众与巨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实现了紧密联结,拓宽了销售渠道,分享了增值收益,从而获得了稳定收入,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电商扶贫极大促进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助其实现了产品增值和溢价,建立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此外,电商扶贫还产生了巨大的示范引领效益,不少贫困地区形成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全村”的电商创业致富新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商扶贫的成绩与困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指导下,在中央及各地各部门积极引导推动下,我国电商扶贫取得积极成效,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可持续系统性扶贫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顶层设计不断加强,为电商扶贫创造良好政策环境。2015年10月,国办发布《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工作重点,提升贫困户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增收的能力,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开辟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并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2016年10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将电商扶贫确定为“网络扶贫”五大工程之一。2016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等16部委出台《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贫困村建设电商扶贫站点6万个以上,扶持电商扶贫示范网店4万家以上。商务部2017年印发《2017-2020年商务脱贫攻坚工作总体方案》,提出力争到2019年,实现对具备农村电商发展基本条件的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总体上,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委及地方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和多项具体措施,鼓励、支持、规范电子商务发展。其中,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委发布的有关文件就有近百个。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电商扶贫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贫困地区发展电商提供了有利硬件条件。根据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2018年,我国网络扶贫与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推进,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97%,实现“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贫困村”的发展目标。此外,面向广大农村地区的快递物流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2.4%,21个省份实现乡镇快递网点全覆盖,行政村直接通邮率超过98.9%,24个省份实现全部行政村直接通邮。一些地方的新型农产品冷链流通模式探索也取得积极成效,为下一步构建全程农产品冷链流通链条积累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项目实施重点倾斜,为电商扶贫提供坚强支撑。为推动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特别是发挥电商扶贫的作用,商务部自2015年实施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截至2019年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已达1231个,覆盖了832个所有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县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80亿元,提高了28.9%。各地政府也积极实践,探索适宜本地的电商扶贫模式。自2014年起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已在全国30万个行政村建立了益农信息社,超过全国行政村总数的一半以上,开展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等,实现电商交易额300多亿元。
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为电商扶贫提供内生动力。在有关部门大力引导推动下,各大电商企业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增强了电商扶贫的内生动力。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报告(2018)》显示,2018年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达697.9亿元,同比增长36.4%。据有关机构数据,2018年,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巴巴平台网络销售额超过600亿元;京东上线贫困地区商品超300万种,实现销售额超500亿元,直接带动7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电商扶贫也带动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康养农业、共享农庄、加工体验等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兴起。
尽管电商在助力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增收、脱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面临诸多困难。一是贫困地区人才缺乏,社会发育滞后。我国现阶段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比例依然很大,缺技术、缺劳动力的占到60%以上。二是基础设施差,位置偏远,物流成本高。一些贫困地区通村路坡大、弯多、路窄、承重低,且农村物流季节性强,物流企业出于成本和利润的考虑,在农村布局的网点严重不足,配送体系不成熟。三是一些贫困地区资源贫乏,产业规模小,品牌缺乏,难以被市场认可。上述因素客观上制约了贫困地区电商更快发展。
进一步发展电商扶贫的思考与建议
从产业链和价值链角度打造农村电商。电商扶贫的实质是在基础交易层面实现农民增收,在产业链层面吸纳农民就业,在价值链层面形成区域规模化的农民集体共享收益。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角度规划农村电商发展,协同农村电商各要素之间的需求,构建有效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用目标激励人,用行动打动人,优化农村资源配置,突出地域特色,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培育打造品牌,树立区域形象,让品牌溢价。让农村电商产业和相关特色产业实现上下游联动效应,发挥扶贫攻坚重要依托的作用。
转变电商扶贫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农村电子商务交易收入的实现,是助力扶贫攻坚的第一步,而开拓市场则是交易达成的关键点。在重视农产品上行市场的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农产品横向区域内的可流通市场,这将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随着农业生产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区域农产品结构性短缺将成为必然。在农村各区域协作、优势互补、互为市场、互为支撑的思路指引下,5.6亿农村人对农产品的需求市场就成为扶贫攻坚可开拓的区域。同时,本地农产品优先在就近地区销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不仅符合消费习惯,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创新电商扶贫发展模式。电子商务交易内容和模式的发展,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新参考。我国现阶段扶贫攻坚已进入最后阶段,在整合实现原有模式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新发展模式的开辟不可或缺。其一,在现阶段网红、名人带货的情况下,电商平台不能嫌贫爱富、傍大欺小,更不能以专业化、标准化之名,扼杀了特色化、个性化,要更多考虑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的利益,积极推出农民自产自销的模式,让供需双方在网上见面,有效实现拼质量、竞价格、可追溯。其二,构建农村电商二手交易租赁平台,让农民把自家暂时不用、别人想用的资产、设施机具及生活物资等利用起来,真正使资产变资金。其三,构建农民技能信息服务平台,让农村的能工巧匠,农民的一招一式随时都能发挥出来,换取更多收益,让能力变金钱。其四,构建农村物流快递信息服务平台,考虑物流快递企业的成本收益,要充分利用农村本地各类交通资源,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顺风车业务。
充分发挥农村电商的数据价值,让扶贫攻坚精准化、可持续。电子商务具有较强的数据集成效应,主要包括线上数据集成和线下数据集成两方面。在线上数据集成方面,筹划平台类电商和社交类电商在本地的合理布局,依托平台类电商在数据抓取、分析和运用的固有优势,发挥社交类电商在数据方面的长尾效应,努力改变粗放的扶贫模式,力争实现可持续的真扶贫。在线下数据集成方面,可以将信息服务、数据管理和产业发展、村民自治有机结合。注重对本地生产生活各种数据的采集,做好数据清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保真、数据安全和数据应用管理,便于实现通过数据找不足、找问题、找办法、找市场、找规律,解决跟风发展、盲目发展、产销脱节及管控滞后、自治不力等问题,让农村电商的数据服务精准扶贫。
注重农村电商市场主体培育和人才培养。扶贫攻坚需要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营造农村电商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专心、敬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实现专业化发展,是从根本上激活脱贫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可以避免拉郎配、瞎指挥和拍脑袋决策等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才建设解决脱贫攻坚主体自我发展的问题。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