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战“疫”中的脱贫攻坚:不打折扣——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农村防疫和脱贫攻坚召开新闻发布会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牛震 字号:【

  开栏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对标脱贫攻坚时间表路线图,连续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如今,距离收官只剩不到十个月时间。如何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全国各地思考的重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为了宣传好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以及各地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举措好办法,挖掘基层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讲好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本刊开辟“脱贫攻坚”专栏,敬请关注。

  3月10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农村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苏国霞等,就降低疫情影响、增加农民收入、扶贫项目复工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保春耕,搞培训

  让贫困户生产就业不耽误

  《经济日报》记者:新冠疫情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一些贫困户反映疫情期间家里主要劳动力不能外出务工,地里种的农产品滞销,甚至还扶贫贷款都成了问题。我们有什么措施降低疫情对于扶贫特别是产业扶贫的影响,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魏百刚: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地区正常的农业生产经营秩序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春节前后到2月上旬。南方一些贫困地区水果蔬菜,特别是一些时令性的农产品销售受影响较大。疫情发生在春节旅游旺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本处于停摆状态。农业生产需要的种子、化肥、农药、饲料这些农资运输不畅,部分农畜产品受封村封路影响运不出来。针对这些问题,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多次研究,建立了扶贫产业调度机制,对应对疫情、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作出了安排,指导贫困地区加快恢复农业生产秩序,推进带贫主体复工复产,组织流通企业、电商平台、批发市场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

  接下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将继续跟踪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情况,重点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输出地与输入地对接工作。现在还有近一半左右的返乡农民工没有返城复工,农业农村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开展“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帮助返乡农民工尽快返城就业。二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留乡创业的贫困劳动力,我们调查,返乡农民工中有一部分有留乡创业的意愿,对这部分人员,我们将推动落实创业补贴政策,做好一对一创业培训,帮助他们选好就业门路,提升创业能力。三是对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重点是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中小微企业信贷担保等扶持政策落实,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创造更多的岗位,让这些在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尽快就业。四是对从事农业生产的,着力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加强科技服务,加强以农机为主的生产性社会化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及时抢耕抢种,不误农时。

  农视网记者:一些城市居民反映,疫情发生以来菜价和肉价始终居高不下,但与此同时,很多农民面临农产品卖不上价的问题。请问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农产品市场运行如何?农业农村部怎样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保障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

  唐珂:农产品市场一头连着市民消费的“菜篮子”,一头连着群众增收的“钱袋子”,与群众民生关系密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农业农村部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实时调度全国各地动态。总体上看,疫情期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能和供给充足,市场运行基本平稳,近期价格普遍有所下跌,部分品种因为流通受阻,加之餐饮消费下降,出现区域性、阶段性供需失衡和价格波动。从具体品种来看,粮油库存较为充足,终端产品价格保持稳定;猪肉供给持续偏紧,价格高位运行后小幅回落;活禽、鸡蛋正常交易受限,加之团体消费减少,价格持续下跌,一些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禽蛋积压;蔬菜、水果价格呈现季节性上行走势,部分主产区冬春瓜菜出现不同程度的滞销。

  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积极采取储备调节、加工奖补、信贷贴息等措施,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在农产品保供稳价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海南省出台了农产品运费和销售补贴政策,每吨每公里补贴2毛钱,极大鼓励了瓜菜销售调运,目前日出岛量已经恢复到往年的正常水平。从后期来看,不少农产品陆续进入春季上市高峰,部分地区价格下行和滞销风险在加大,我们将持续做好监测预警和产销对接,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提产业,吃“小灶”

  52个贫困县享受特别待遇

  中国农村杂志社全媒体记者:这几年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非常快,但我们在基层采访中也发现,部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存在同质化、小散弱等问题,现在离脱贫攻坚收官还剩10个月时间,请问农业农村部有哪些具体举措去解决这些问题?

  魏百刚:脱贫增收,产业是基础支撑,也是根本之策。这几年,贫困地区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牛羊养殖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国有92%的贫困户已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超过三分之二的贫困户实现了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但正如你所讲,贫困地区扶贫产业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大多集中在种养环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较慢,产业链延长不够,卖的大多是“原字号”产品,价值链提升不足。在品牌打造、产品营销、风险防范等方面缺乏有效措施,特别是在冷藏保鲜、物流配送方面发育不足,对接市场不够稳定。解决好这些问题,既是巩固产业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的要求,也是接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需要。对此,农业农村部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组织贫困地区完善产业扶贫规划,推动扶贫主导产业持续提升,加快全产业链开发。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的带动作用,提升标准化生产、仓储保鲜、加工营销等设施装备水平。二是支持贫困地区带贫主体发展壮大。组织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开展对接洽谈。组织15个大型养殖企业与16个贫困地州开展生猪发展合作,带动生猪生产恢复和贫困户增收。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示范评定等方面加大对带贫效果好的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三是强化产业扶贫科技人才服务。现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还是缺人才、缺技术。目前,我们已组织贫困地区组建了4100个产业技术专家组,今年还要按照主导产业确定产业顾问,加强技术帮扶。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全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加大资金倾斜和金融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倾斜,配合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完善农业信贷担保、普惠金融支持、特色农产品保险等政策,支持贫困地区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对52个未摘帽县,将给他们“吃小灶”,给予特殊政策支持。一是组织未摘帽县免费参加各类产销对接活动。今年,农业农村部计划举办多场针对贫困地区的产销对接活动,还将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大型展会设立扶贫专区,对未摘帽县免除展位费、搭建费。二是开通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快速通道”。对“三区三州”和52个贫困县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检查、优先检测、优先审核、优先颁证“五优先”措施,减免相关费用。三是农业农村部近期要启动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对有条件的未摘帽县实行全覆盖。四是在未摘帽县探索建立产业技术顾问制度。围绕扶贫主导产业明确产业技术顾问,组织中国农科院专家开展重点科技帮扶,帮助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提升农产品的品质、质量和竞争力。

  产销对接,电话热线

  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深圳卫视记者:受疫情影响,我们知道农村很多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导致农民的瓜果蔬菜滞销,农民收入受影响,相关部门有什么措施?

  唐珂: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既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任务,也是农业农村市场信息工作的重要方面。它对于扶持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作用很大。我们始终把它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贫困地区之所以容易出现滞销卖难,究其根源主要还是因为设施不足、物流不畅、运距较远、成本较高,还有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

  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聚焦贫困地区的需求,出台一些过硬的措施持续加力。比如产地市场建设、市场信息服务、农业品牌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电商培育和产销对接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和倾斜力度。比如,从前年开始农业农村部进行大规模的农产品的贫困地区产销对接,涵盖了800多个贫困县,当年就成交190亿元。去年我们组织了10场“面对面”的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成交了150亿元。今年我们还会作为重点继续把它抓好。

  疫情对贫困地区农牧产品的产销对接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冲击,也影响到供应链的正常秩序。为此我们的策略是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多渠道促进产销对接。从短期阶段性措施来看,重点是动员行业协会、批发市场、大型电商、龙头企业等开展应急促销,哪里出现卖难了,我们就解决哪儿的问题。

  目前为止,推动销售了85万吨农产品。南方柑橘类水果卖难得到明显缓解,广西沙糖桔滞销比较严重,相当一部分是贫困县。我们动员各方力量比较好地解决了广西沙糖桔问题。从长效机制建设来看,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工程,促进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与产地,特别是贫困地区建立长效稳定的购销关系,我们还要搭建常态化的产销对接平台,常年进行交易促销。

  《农民日报》记者:2月24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受理农业产销秩序问题的热线电话。请问电话中反映最多的是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现在解决得怎么样?

  唐珂:疫情发生以来,农业农村部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10部热线电话来回应群众诉求,疏通各种堵点,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也狠抓政策的落地落实。这也带动整个农业农村系统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问题反映通道,成为我们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有效途径。热线电话开通以来社会反响热烈,每天电话不断,最多的一天有200多个。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有三类:一是“菜篮子”产品生产问题。主要是用工难、用工贵。二是交通受阻、物流不畅问题。现在交通主动脉是畅通了,但是村镇道路“微循环”还不够通畅。三是一些市场主体复工复产难,主要是资金成本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

  对群众来电反映的问题,我部高度重视,每天进行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及时分门别类移交有关地方农业农村部门予以解决,并且跟踪办理结果。比如接到内蒙古兴安盟有一位牧民反映,他们家有500多只羊要待产,需要转产到自家牧场,但是旗和旗之间的道路没有打通。我们接到电话后,和自治区农牧厅和兴安盟农牧局及时沟通,了解情况,并督促当地公安交警、交通运输、镇政府、村委会及时地帮助把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兴安盟农牧局举一反三,根据这些线索,把当地42户农牧民3.7万只羊的类似问题“一揽子”解决了。

  热线电话的设立推动了群众现实困难的解决,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工作效能的提高,特别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工作方式,这是疫情防控期间工作上的一个明显变化。我们在农业农村部官网专门开辟了“抗击疫情产销对接”专区,对数据频道进行改版升级,上线运行了农业农村应对疫情数据服务平台,并且创新运用电子办公、网上审批、在线服务、远程视频、网络直播等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强化供应,防止返贫

  保障疫区农民生活正常有序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请问目前武汉地区的农产品尤其是蔬菜供应数量如何?在保障武汉地区的“菜篮子”方面有什么特殊措施?

  唐珂:农业农部对湖北、对武汉“菜篮子”生产保供密切关注。3月5日,韩长赋部长主持召开湖北春季农业生产情况视频调度会商会,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从我们会同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调度情况看,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武汉市的主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自给量、外地调入量加上储备量,能够保障市场供应。

  截至3月7日,武汉市蔬菜在园面积28.9万亩,预计蔬菜总产量36.5万吨。今年第10周蔬菜上市总量7134吨,环比基本持平。近期武汉市蔬菜价格有所下跌。据武汉市白沙洲和四季美两大市场监测数据,第10周蔬菜批发均价每公斤4.69元,环比下跌3.7%。3月7日,武汉市各新城区已组织快生菜应急调运企业97家,当天6个新城区共向中心城区超市、便民店等零售终端应急调运蔬菜大约722吨。为了保障湖北及武汉的“菜篮子”产品供应,我部会同相关部门、湖北省及武汉市农业农村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

  一是建立保供机制。在抓好冬春蔬菜生产的同时,组织海南、广西等冬春蔬菜生产基地与武汉市建立密切联系渠道,实现“点对点”对接。二是建立湖北省及武汉市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调度机制,密切关注交易量和价格变化,对突发状况和异常波动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三是搞好农资调运,积极协调外省农资企业对湖北做好供应服务,确保农民有农资可用,维护农业生产正常的秩序。

  近期,我部协调伊利、蒙牛、光明三家企业在湖北及周边的八家工厂开足马力生产,进行产销运输直联,开展点对点供应,有效保障了武汉每天1500吨牛奶的需求。

  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记者:疫情对不少农村家庭的收入都造成了冲击,其中包括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请问这种情况是否会造成部分脱贫人口重新返贫,请问相关部门有什么举措进行帮扶?

  苏国霞:我们国家扶贫有一个指标就是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医疗,是脱贫标准之一,所以我们扶贫工作中为农村贫困人口建立了三条医疗保障线: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救助。

  我们还加强了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以保证贫困地区群众常见病、慢性病可以就地就近治疗。所以现在疫情对贫困群众的影响不是特别大,跟我们长期建立的这种医疗保障制度是有关系的。

  整体看,疫情没有造成大量的因病返贫、因疫返贫。但是从这个角度提醒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刚刚脱贫的人口,还有收入在国家扶贫标准附近的边缘人口,他们因为这些偶然的因素,收入骤减、支出骤升,可能重新回到贫困,所以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建立防止返贫的监测帮扶机制。首先把农村可能出现的返贫状况监测起来,通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通过相关部门来发现可能返贫的情况、可能新致贫的情况,根据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各种针对性帮扶措施,因病返贫的就采取医疗救助的措施,失学辍学的就采取教育扶贫的措施,确实丧失劳动能力的就是兜底保障措施,有劳动能力的就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外出就业,建立一种比较稳定的帮扶机制。这套机制现在正在建立中。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