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返贫要“下好先手棋”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杨文军 字号:【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不能等他们返贫了再补救。

  3月20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四条基本原则: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其中第一条原则要求,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一旦出现返贫和新致贫,及时纳入建档立卡,享受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实施精准帮扶。

  防止返贫从步骤上看,可分为“防”和“止”,但手段不止于“防”,目标也不止于“止”。“防”要注重超前性、预见性、针对性,紧盯苗头性、倾向性、可能性,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防止返贫要亮起“信号灯”,拉起“警戒线”。要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要研究透脱贫人口返贫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风险控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健全监控和预测预警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及时告知预报信息、采取预防措施,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防止返贫也要注重精准,做好返贫成因的精准识别、返贫后贫困状况的精准评估、贫困程度的精准鉴定,制订有针对性的措施,靶向施策。县级要落实主体责任,做好调查核实、信息录入、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等工作。乡村两级定期开展走访摸排,严格认定程序,抓好帮扶政策实施。各级扶贫、卫生健康、应急管理、残联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及时通报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家庭的预警信息。

  防止返贫要设置“减速带”,留出“缓冲区”。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要设置过渡期,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既要只争朝夕、一鼓作气、快马加鞭,又不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有毕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想法,要做到“蹄疾而步稳”、一步一个脚印,以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韧劲,驰而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用更持久的耐心恒心、更多的时间精力、更严谨的思考论证、更扎实的实践探索,把“断奶期”后续培育和谨防失去外部助力后可能出现的滑坡、跑偏、走样作为巩固重点,把不断夯实产业基础、破解产业项目同质化问题、促进稳定就业作为提升空间,构建可持续的扶贫脱贫和发展模式,多举措结合,综合治理惯性返贫顽疾。

  防止返贫要备足“降落伞”,套上“救生圈”。返贫最怕“高空坠落”和“跌入深渊”,要采取措施避免“硬着陆”和“沉底”。返贫风险人口,罹患突发重大疾病、遭受意外灾害是重要原因。“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要织密“保障网”,有效化解脱贫户因病、因残、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因灾返贫等非主观因素风险。对突发重大疾病造成返贫的脱贫户,及时落实大病保险等各项医疗救助政策。切实加大防范化解风险力度,扎实推进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灾害监测,落实科学减灾措施,努力减轻灾害影响。对突发意外灾害造成的返贫户,要及时落实农业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临时救助等政策。要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作用,动态调整保额,对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保险实行普惠性补贴制度,增加保险品种。要发挥农业信贷担保贷款作用,帮助渡过难关,缓解“拉饥荒”压力。

  防止返贫要多些“雪中送炭”,少些“夏炉冬扇”。要针对返贫易发多发的原因,做好隐患排查,并及早进行“滴灌”和“解近渴”,全力防止引发返贫。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既要防疫情造成的直接影响,又要应对疫情引发的间接影响。一方面,要针对贫困村、贫困户具体情况,强化产业扶贫,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加大异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另一方面,更重要、更关键、更迫切的是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当务之急。要促进转移就业,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如暂时无法外出,应先在“就近就地”上多想点子。把“扶贫车间”建在村里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同时,通过深入挖掘当地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用工潜力、组织投入农业生产等渠道,促进就近就地就业。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疫情联防联控等,开发一批环卫保洁、防疫消杀等临时性公益岗位进行托底安置,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

  防止返贫要早打“预防针”,少吃“后悔药”。要对症下药,深化志智双扶,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造血”功能,持续提升群众“自身免疫力”、防返贫能力和发展能力。坚持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是“王道”,注重农民科学素养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训是“硬核”。关爱留守儿童,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义务教育阶段保障水平,最大限度控辍保学;开展一户一策、一人一策针对性培训,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综合效益。把“短期靠打工、中期靠产业、长期靠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层次多样化的培训,拓宽技能脱贫新路,使贫困地区劳务输出、贫困人口就业扶贫更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普工向技工转变。针对农民工群体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相应职业(工种)技能培训补贴标准。推荐资质合法、信誉良好、服务优质的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免费提供线上培训资源及服务。要以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

  稳定脱贫且不返贫才是真脱贫!要通过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切实加强返贫预防、返贫治理,使返贫群众实现重新脱贫,并为其长期稳定脱贫提供有力支撑,防止重复陷入“脱贫—返贫—再脱贫—再返贫”的怪圈和死循环。

  (作者系吉林省龙井市市委常委、副市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