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泾阳 引入市场化服务 改善农村环境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近年来,陕西省泾阳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统筹规划,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结合农村人口规模、自然环境、垃圾产生规模等情况,因村制宜,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由“无人管、管不全”转变为“专人管、全面管”,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全面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政府主导

  引入市场化机制

  发挥政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彻底打破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尴尬局面,形成全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盘棋,花最合理的钱,让百姓享受最优质的环卫服务。

  群策群力,引进第三方公司。2018年以来,泾阳县围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突出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向多家环卫服务专业公司征询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经公开招标,确定引入山东满国康洁环卫集团作为第三方公司,负责泾阳县农村环境卫生作业服务。

  强强联手,明确职责和分工。2019年1月,泾阳县与山东满国康洁环卫集团签订合同,按照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的工作分工,后者全面负责全县清扫保洁工作。近一年来,环卫公司累计清运垃圾近四万吨,全县村庄环境卫生得到全面改善。

  专业运营

  依托企业管理模式

  泾阳农村的环境改善离不开企业管理模式下的专业化运营。

  统一管理,网状布局。按照事企分离、管干分开的原则,建立“一杆到底”运营机制,变“村、镇、县”三主体共管为第三方公司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镇设项目部,片区设管理员,自然村设保洁员,每十户设垃圾桶,每万人设收运车,镇设中转站,县设处理厂,网格式布局,项目化管理。

  分类施策,标准作业。根据农村卫生实际,村内巷道采取“人工保洁”的作业模式清扫保洁;从马路到广场,排水沟到绿化带,线杆到围墙,横到边、纵到底、墙到墙、户到户,环境清洁做到“一洁、三无、四净”,垃圾转运做到“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

  多级考核,激励到人。泾阳县政府每月对第三方公司环卫作业情况进行考评,并将考核成绩作为环卫保洁费用拨付依据;同时,公司定期检查乡镇项目部,项目部考查片区管理员,管理员考评村庄保洁员,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

  理清账本

  整合环卫资金

  泾阳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不仅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而且减少了环卫资金投入,可谓“一举两得”。

  有力有效统筹环卫资金。引入第三方公司后,本分散在各镇村、各部门的环境卫生经费得以统筹使用,过去经年累月投入农村环境卫生的“糊涂账”逐步理清,农村环卫经费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无缝衔接新旧治理机制。项目实施后,政府将原来购置的洒水车、垃圾压缩收集车等环卫资产交由第三方公司管理,抵扣部分服务费用;将原有保洁员队伍整体移交给第三方环卫公司管理,原有公益性岗位保洁员工资依旧由中央和省市财政专项资金发放,实现新旧环卫体制机制的顺利衔接。

  完善垃圾处理收费模式。目前,全县100%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县域工商经营户实现垃圾处理收费制,60%的村庄开始实施垃圾处理收费制,有力支撑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费用投入。

  对症下药

  提升垃圾处理效能

  泾阳依托市场化服务一体化运营的优势,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大力探索智慧环卫。

  抓好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经验,引导农户通过初次分类将可腐烂的垃圾集中收存,就地就近粉碎加工堆肥;保洁员针对不可腐烂的垃圾按可卖、不可卖进行二次分类,不可卖垃圾经收运后集中焚烧或填埋处理,可卖垃圾回收并转化成积分,农户可用积分在定点机构兑换商品。

  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依托第三方公司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就农村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开展深度合作,探索研究生物质垃圾处理,紧抓全县首座生物质垃圾堆肥站建设,加快补上农村垃圾治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最后一环。

  探索发展智慧环卫。引入智慧环卫发展理念,将信息平台管理终端延伸到农村垃圾整治的片区管理员,建立农村保洁作业协调联动机制,实现人员、车辆实时调度;探索建立物联网垃圾桶清运管理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和车辆定位系统,推动环卫整治智能化管理“全覆盖”。

  专家点评:陕西泾阳结合农村人口规模、自然环境、垃圾产生规模等情况,因村制宜,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有效破解中西部地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谁来干、怎么干、钱从哪儿来的难题,对创新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运维机制不失为一种积极探索。更重要的是,通过提升垃圾处理效能,做好垃圾分类,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同时,大力探索智慧环卫,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插上现代信息技术的翅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