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照亮脱贫致富路——宁夏西吉马铃薯产业扶贫记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牛震 字号:【

  “马铃薯养了我们几代人呢。从太爷爷那辈算起,爷爷、父母都是靠着种马铃薯养家糊口。”60岁的苏维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马莲乡张堡塬村村民,他告诉记者,家里的10多亩地有7亩,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县里的马铃薯种植基地。现在自己在基地打工,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这让他很满足。“马铃薯,以前是解决温饱的救命蛋,现在成了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天上没只鸟。”位于宁夏南部山区西海固地区的西吉县,在20世纪70年代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国家52个未摘帽的贫困县之一,也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核心区。然而,经过十多年的时间,这个“苦瘠甲于天下”的地方,翻身成为中国著名的“马铃薯之乡”“国家级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

  这一切,都源于一颗小小的马铃薯。

  科技体系育好种,产业扶贫有底气

  俗话说,好种子才能育出好苗子,好苗子才能结出好果子。种马铃薯自然也不例外。西吉素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产量降低、植株变矮的种薯退化现象不可避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西吉县的农业技术人员曾四处“寻求外援”。在各种“机缘”下,2004年,中国农科院与宁夏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2008年,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成立,继而在宁夏设立马铃薯固原综合试验站。宁夏南部山区的马铃薯新品种引进与产业化开发,从此驶入快车道。

  “我国马铃薯70%以上种植在特困连片地区,具有成为脱贫攻坚支撑作物的天然优势,科技扶贫和产业扶贫是体系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研究员说。

  十多年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借助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平台,联合全国优势单位,在西吉县通过完善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破解产业技术瓶颈、建立科技成果展示基地、推动质量追溯认证、实施区域品牌打造工程、开展产业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多措并举助力支撑西吉“一县一业”发展。

  有人说:“他们的脸晒得比马铃薯还黑。在和农民一起劳动时,很难分清谁是农民、谁是博士。”在宁夏固原山区,金黎平带领团队经常带着干粮下田搞科研,筛选出适合当地栽种的优良品种,手把手教农民种植马铃薯。据了解,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自成立以来,共育成新品种200余个,研发新技术260余项,研制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70余件,制订各类标准和规程130件,获得国家专利、新品种权和软件著作权等近200件,为我国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专家们常年深入国家特困连片区开展调研,在贫困地区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200多项,开展科技培训与指导2000余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0多个。

  八月末的马莲乡张堡塬基地,秋意已浓。在马铃薯产业体系优新品种展示区,各类品种别具特色,丰收在望。来自全国各地的76个品种涵盖鲜食菜用、淀粉加工、全粉加工和食品加工四种类型,其中早熟品种15个,中晚熟品种61个,全部为近十年体系专家基于市场需求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在宁夏马铃薯生产主推栽培模式集成示范区,马铃薯植株健壮。良种需要良法,结合本地主栽品种青薯9号,共示范了6项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具体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宽行大垄水肥一体化技术、全程机械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机械化起垄覆膜膜上覆土抗旱栽培技术、机械化起垄覆膜膜上集雨抗旱栽培技术、起垄覆膜集雨垄沟栽培技术和晚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发挥主栽品种产量和品质潜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多年的科研成果,不但为西吉农民种植马铃薯育出了好品种好苗子,而且为西吉县下定决心依靠马铃薯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信心、稳定了军心,因为“有了好苗子,就不愁结不出好果子”。

  科学种田魅力大,好品种结出增收果

  “啥是脱毒马铃薯?不知道。”

  “这洋芋播种完不就完了嘛?该忙啥忙啥去就行”……

  十多年前,西吉当地种植马铃薯既没有良种良法,更没有机械播收,靠的是“二牛抬杠”“广种薄收”,更要“看天吃饭”。

  随着西吉县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有效产业,改变当地农民传统种植习惯、让农民学习科学种田技术刻不容缓。

  “以前地里除了种点麦子,也就是种点豆子杂粮。种马铃薯因为技术原因产量低,效益也不行。现在不一样了,自从我参加了村里的专业培训班,学到了种植马铃薯的真正实用技术,再加上用上了新品种,俺家地里的马铃薯产量也从原先的每亩一二千斤长到了现在每亩四五千斤。”权振堂说。

  46岁的权振堂,是红耀乡小庄村今年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三户之一。被认定为贫困户的他,早些年也想靠自己的双手早日脱贫。为此,他外出打工、规模种地,尝试各种办法。

  “你穷的时候,没有致富门路,人家银行都不敢放款给你,为啥?没有担保啊。”2014年,权振堂参加了县农牧局在村里办的马铃薯种植培训班,心里豁然开朗:“原来祖祖辈辈种的洋芋,还可以这样种啊!如果老师说得是对的,那么脱贫致富就没有问题。”为了保险起见,按照新技术,他先种了十几亩马铃薯,当年效益不错,后来扩展到20亩,陆续到现在的70亩。2016年,他还贷款10万元添置了旋耕机、马铃薯收割机等设备。“去年效益不错,光种洋芋这块儿差不多有十多万元收入吧。”他告诉记者:“你自己有了脱贫门路,人家银行给你放款都有信心。”

  多年来,在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批农业科技员进村入户,办起辅导班,发放明白纸,让种植农户学习种植马铃薯技术。与此同时,西吉县坚持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的原则,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呈现出“种薯开发、鲜薯外销、淀粉加工和主食开发”四业并举的良好势头,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三年前,在西吉县一次现场实收实测中,马铃薯亩产达到六千多公斤,创下了宁夏全区单产最高纪录。全县马铃薯产业实现种植面积、产量、效益“三提升”,西吉县被评为“国家农业(脱毒马铃薯生产)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西吉县马铃薯种植品种专用化率达到70%以上、种薯脱毒化率达到90%以上、栽培标准化率达到75%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化率达到50%以上、生产机械化率达到45%以上。2019年,西吉县马铃薯平均亩产达1768.2公斤,总产值15.03亿元,马铃薯产业人均纯收入1900元。至此,西吉马铃薯的好品种结出了丰收硕果,科学种田也让农民享受到了增收实惠。

  脱贫致富见“薯光”,全民小康干劲足

  “要打赢脱贫攻坚,这洋芋产业作用可大着咧!俺们这里,山大沟深,只能种洋芋,也适合种洋芋。现如今,种洋芋收入高,效益好,家家户户都种。”红耀乡小庄村党支部书记熊志忠告诉记者,全村6900多亩地,有5000亩种的是马铃薯。原先村里的68户贫困户都是靠种马铃薯“摘的帽”,全村784人201户,不少人也都是靠种马铃薯“发的家”,“现在全村人均收入6万元以上,还是因为洋芋产业抓得好。”

  今年58岁的熊志忠,是远近闻名农业经纪人,2010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当了二十多年村支书,最想干的事就是“让乡亲们早日脱贫”。

  多年前,县里重点推广马铃薯种植新技术、新品种,这让他似乎看到了村里脱贫致富的“薯光”。2012年,他带头注册了鑫馨马铃薯专业种植合作社,并在此后陆续将村里的贫困户重点发展为社员。“当时的洋芋,因为用了新技术新品种,产量还不错。可是,销不出去呀!最多只能在县里零零散散卖一下。后来,我们村里便通过合作社的平台,统一找销路。”熊志忠说,随着市场不断打开,村里的洋芋不但卖到了外县,而且陆续卖到了内蒙古、云南、四川等省。“俺们合作社跟村民们是订单收购,保底高于市场价一毛线。好点儿的能卖到七八毛钱一斤,最次也能卖到五毛钱。”

  十多年前,原本一条烂泥河将小庄村六个村民小组隔的七零八落,开个村民大会费劲得很。如今,伴随着红耀乡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村里也修上了公路,不但马铃薯往外运不用愁了,村民外出办个事儿都方便了。“俺们村把300亩集体自留地拿来种洋芋,这块收入算是村集体的。”熊志忠说,小庄村去年的村集体收入更是达到了30万元。小庄村党支部被县里评为“四星级党支部”,作为村支书,熊志忠每年能拿到4万多元的工资。但是,他每年都把这4万元拿出来,作为村里的活动资金。马铃薯优秀种植户评选,组织篮球赛等文体活动,谁家娃娃考上了学,加上逢年过节看望村里老人,村里都要花钱,这钱就从熊志忠的工资里出,不够了再从村集体支出。

  产业发展得好了,农民奔小康的干劲儿更足了。2020年8月,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助推西吉县精准扶贫成果发布会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2019年西吉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占整个固原市60%,占全自治区的50%。

  固原市委副书记、西吉县委书记王学军说,马铃薯承载了全市人民坚持不懈与贫困抗争的希望,也浓缩了翻越脱贫路上“六盘山”的历史。马铃薯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增效、农民脱贫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

  多年来,西吉县马铃薯产业随着良种良法配套,繁育体系逐渐健全,销售体系日趋完善,在龙头企业引领下,加工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品牌效应也日趋凸显。全县以打造优质马铃薯种薯繁育大县和优质商品薯生产大县为目标,强力推进马铃薯提质增效工程,加强三级种薯繁育体系建设。2019年,全县繁育马铃薯脱毒原原种6000万粒;建立原种繁育基地1万亩,生产原种1.2万吨;建立一级种繁育基地10万亩,生产一级种15万吨。

  如今,全县不但建成了贮藏量达10万吨的宁夏佳立马铃薯种薯交易中心和将台、新营、田坪三个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而且建成各类贮藏窖18.7万座,其中标准化贮藏窖2万多座。形成了以将台为中心的马铃薯鲜薯外销集散地,从事马铃薯销售贩运大户1000余户。全县共发季节马铃薯贮藏能力达80万吨以上,反季节销售马铃薯每吨可实现增值300~400元。

  上下同欲者胜。十多年时间,西吉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双手,依靠科学种田在一颗马铃薯上下足功夫,点亮了产业脱贫致富的路,感觉“美着咧”,干劲“足着咧”,用老支书熊志忠的话说就是“人只要有双手,平时努力点勤劳点,奔小康都没问题。”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