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鹤壁市鹤山区 草粉生态式厕所 山区改厕新模式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沈立宏 字号:【

  编者按:近年来,广袤的农村大地掀起一场“厕所革命”的热潮。这场革命不仅要改变中国农村几千年的生活状况和习惯,还要解决农村厕所粪污处置难、利用难的问题。

  今年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三部委办公厅联合印发《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指南》,推介了9种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和11个典型范例,这些模式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本期刊发河南鹤壁市鹤山区、福建漳州市长泰县、四川成都市蒲江县、河北邯郸市邱县、山东东营市东营区等5地的经验做法,供各地参考借鉴。

  鹤山区位于太行山东麓、鹤壁市西北部,总面积139平方公里,年降水量349.2~970.1毫米,海拔在53~1019米之间,地貌由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和泊洼地四个基本类型组成。辖1乡1镇、5个街道办事处、59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22个居民委员会。

  在推进农村户厕改造过程中,鹤山区将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相结合,特别是针对鹤山区“水资源缺乏、冬季气温低、40%的村庄处在山区、房屋错落分散且多为石头建筑”的特点,创新草粉生态厕所模式,有效解决了山区农户改厕难题。目前,鹤山区已推广使用草粉生态厕所1230套,占山区应改厕所的90%以上,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100%、粪污还田综合利用100%。该模式在鹤壁市其他县区推广应用3000余套。

  因地制宜选模式 不搞“一刀切”

  鹤山区农村地形复杂、条件不一,平原、山区、丘陵必须因地制宜,决不能“一刀切”。

  农民群众对“厕所革命”认识也不尽相同,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推进厕所革命?如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改好的厕所如何用得好、用得久?

  走在鹤山区的山路上,区长张超介绍:“鹤山区属于浅山丘陵地带,既有三五连片、集中居住、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带,也有房屋错落、石头砌筑、地势凸凹不平的山区丘陵,除了地域的复杂性,农户生活习惯也有所不同,个别村家家户户有厕所,个别村庭院内没有建造厕所的习惯,整个村只有几座公厕,家家户户没厕所。”

  “水从哪里来?便往哪里排?平原地带怎么建?山区丘陵怎么推?”这些一直是鹤山区改厕工作过程中深入思考的问题。

  2019年初,由鹤山区农业农村局组织5个调研小组,挨家挨户进村入户调研,力求掌握精准的第一手数据。在摸清情况后,工作人员查找了大量资料,对比国内外同类项目、产品和实施方法,精准分析地域、气候等环境因素对改厕工作的影响。

  进村的路上,可以看到村里房子都是依山而建的。“你看我们这里的山跟其他地方还不太一样,地下都是坚硬的青石,可以说‘机器挖不透,电钻钻不动’,想挖个三格式化粪池难度大、成本高。经过反复调研,我们才确定了采用草粉生态式厕所。”鹤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甲凯说,这就决定了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沼气三联式、完整下水道水冲式等现有模式不太适合山区使用。

  “改厕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市面上的抽水马桶不适合农户使用,得重新设计。”最开始设计的是一体式马桶,但多数农户的厕屋不够高,负责的技术人员只能降低高度。在试用过程中,为了求稳,在已通过安全测试的情况下又加厚了坐便器底部的钢板。

  “技术人员对马桶反复试验,并充分采纳了农民群众的试用建议,3个月内修改了8次设计图纸,这才有了现在大家比较满意的样式。”张甲凯说,原本设计的自动投料装置造价高,经过调研论证干脆将其改为手动版,成本直接降了一大半,省出来的钱都补给农户。

  在姬家山乡黄庙沟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海亮领着我们来到村民李保江家。走进院子里新改造的厕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悬挂着“生态厕所服务标牌”,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微信小程序,可以看到农村户厕改造详细的验收单。

  52岁的李保江告诉记者:“家里现在有2个人常年居住在家,以前的旧厕‘脏、乱、差’,通风、卫生、厕具都不行,现在厕所也不臭了,方便了很多。”

  在问到厕所清掏和堆肥怎么解决时,李保江拿起一旁的清掏工具驾轻就熟地向记者演示:“家里人不多,半年清掏一次就差不多了,清掏出来的肥料堆放在家门口的菜地里,再堆沤10~15天左右就能上地了。”说话间李保江把我们带到门口的菜地旁,“在黄庙沟村,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种菜的习惯,堆沤好的有机肥是个好东西,正好自家菜地里施用。”

  据介绍,去年9月,负责改厕的技术人员委托权威检测部门对草粉生态式厕所的处理样本进行检测,样本中的大肠杆菌群和寄生虫卵均达标,符合卫生部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国标GB7959),进一步论证了草粉生态式厕所的科学性。

  加强宣传示范引导 调动群众积极性

  “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墙、围四边”,过去山区群众习惯了露天旱厕,使用起来简便,没有什么成本投入。刚开始要改厕的时候,大家对于上完厕所还需要撒草粉感到麻烦,不愿意接受。

  作为一项全新的改厕模式,群众对于撒一把草粉就可以去除臭味、不生蚊蝇心存疑虑,尤其是草粉制作、厕屋修缮需要一定的费用,一些群众不愿意“花钱上厕所”,对改厕产生抵触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区、乡、村三级充分利用宣传单、大喇叭、宣传车、面对面交流等方式,逐村逐户进行宣传引导,让大家先了解改厕的好处。村委会组织大家现场观摩学习,召开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示范指导,打消群众顾虑。

  同时为避免“干部干,群众看”及“等、靠、要”消极思想,村委会动员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公职人员家属带头改厕,通过打造标杆、示范带动,激发广大群众改厕的积极性,让村民自己动手修缮或新建厕屋,从过去的“要我改”变为“我要改”。

  “我们村由2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常住户24户,常住人口只有35人,在家的基本都是老人,目前全村生态厕所改造已经全部完成。”狐尾沟村主任秦保智介绍,“在刚开始改厕的时候,老百姓由于不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我们村‘两委’和部分党员带头先改,等厕所用起来了村民都串门过来参观,时间长了大家就没有抵触心理了。”

  村民接受了改厕,刚开始不知道草粉怎么制作,担心还得花钱购买,村委会就把技术人员找过来,给大家培训讲解草粉的制作方法。

  “这个草粉主要用村民自家的秸秆、麦糠、稻壳等粉碎制成,粉碎机由统筹资金为每个村配备1台,谁家没有了到村委会登记一下就能免费领用。”在黄庙沟村,鹤壁木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爱军向记者演示草粉的制作过程。

  杜爱军拿着菌剂向记者介绍:“一种是粪便发酵菌剂,一种是秸秆促腐剂,每100公斤的秸秆按比例配上40克菌种搅拌均匀,配好的草粉能供一户人家正常使用3~5个月。我们根据每次如厕草粉的使用量和制作成本核算了一下,村民上一次厕所只花几分钱。”

  经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大家的疑虑慢慢打消了,开始主动加入到改厕的队伍中。

  “咱们山区这个条件,以前厕所都在外面简单搭个棚子,还没有顶子,每年儿子一家回村里过年,碰到雨雪天气上厕所很遭罪。现在厕所都在院里面,不仅干净卫生,头三年草粉用起来也不用花钱,咱老百姓可不得支持改厕这个事。”狐尾沟村67岁的村民秦守楼是名老党员,谈起改厕的好处,他娓娓道来,“我们家一共有4口人,儿女常年定居在鹤壁。我老伴膝盖动过手术导致腿脚不方便,换了马桶后再也不用为上厕所发愁了。”

  作为村里的老党员,秦守楼对改厕比普通群众更有积极性,他主动加入了第一批改厕试点中,并向左邻右舍宣传使用生态厕所的好处。临出门时秦守楼还告诉记者“活了这么大年龄赶上了党的好政策”。

  建立健全推动机制 让资源“拧成一股绳”

  改厕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要集中优势兵力打胜仗。在推进改厕的过程中,鹤山区整合各部门资源,在责任分工落实、资金整合使用上趟出了一条统筹之路。

  具体职责怎么分?专门成立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山区改厕专项攻坚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副书记亲自上阵,多次深入基层、企业、科研院校调研,理思路、定措施、解难题,并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时间节点,任务分工,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资金整合怎么用?采取“上级争取、区级配套、村级补贴、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除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外,区政府按照户均600元的标准进行配套,部分村集体给予农户150~300元的补贴。同时,区政府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改厕工作排名靠前的村分别予以5万元、3万元、1万元奖励,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引导群众投资投劳。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70岁的西顶村村民原双连见着有人过来参观她家的厕所,赶紧招呼大家走进她家的院子:“去年政府补贴了1000元,花了差不多300多元买马桶、底座和通风管,我们自己投工投劳,把厕所改造了一下,墙刷白了,地面贴上了瓷砖,上厕所方便了不说,还能结余一部分资金。”

  为了及时解决群众在改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鹤山区在区政府网站和村大队设立“监督举报热线”电话,区、乡、村逐级建立改厕微信群,农户在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进行反映,区农业农村局接到投诉后,由专人填写受理单,并及时处理。

  “区、乡、村逐级抽调专人成立督导组,研究制定考核办法,实行周联席、月通报、季考核,形成‘人人头上有责任、肩上有压力、脚下有动力’的工作合力。”张甲凯说。

  汽车行驶在山区的道路上,不时要穿越公路隧道,张甲凯指着远处的村落介绍:“我们这山区的村名都有个特点,在山顶的村子叫‘某某顶’,半山腰的村子叫‘某某辿’,而在山底的村子叫‘某某沟’。”这也道出了山区改厕的不易。

  山里改厕之后农村环境越来越好了,村里因地制宜搞起了农家乐,节假日前来采摘住宿的游客络绎不绝,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据介绍,近年来,鹤山区政府把王家辿、东齐、西顶、黄庙沟、施家沟、狐尾沟、张家沟这七个村取名为“北斗七星”,作为传统村落群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不断完善,一批旅游厕所、旅游道路建设相继完成,乡村旅游呈现蓬勃的发展前景。

  持续完善后端管护 建立可持续模式

  “厕所革命既是民生工程,又是民心工程,光建得起不行,还要用得好,管得了才行。对此,鹤山区积极探索建立可良性循环的农村户厕长效管护机制。”张甲凯说。

  厕所改好了,后期管护是群众使用体验的重要环节。鹤山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微信上开发了小程序,一键查看户厕档案,每家每户改厕过程中用的什么模式,家庭使用的情况,清掏、维护等服务的历史数据,一扫便知,方便了群众使用和管护。

  杜爱军是土生土长的鹤壁人,专门负责当地农户家改厕和后期维护,村里谁家的马桶有问题了,一个电话就有人免费上门服务。

  “我们配套了清掏设备,保证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掏,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杜爱军说。

  对于后期管护,以村为单位配备粉碎机用于加工草粉,由村委会统一管理,为农户使用厕所提供草粉,既解决草粉供应问题,又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率。

  “粪污由农户自行清掏,堆沤后可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这一过程符合绿色治理原则。”中国农科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田云龙说,“无需水冲,利用添加菌剂草粉,对粪便进行发酵降解,可杀死病原体,吸附、降解、转化臭味物质,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并保持厕所基本无异味、卫生,比较适合缺水山区使用。设备供应商提供技术指导和后期维修服务,区配套粉碎机,村自制草粉供农户使用,农户使用草粉和菌剂的费用极低,后期管护机制有效可持续。”

  据了解,鹤山区推广的草粉式生态厕所得到了很多业内同行的认可,现在很多地方过来调研学习,安徽淮北引进了126套,河南登封目前有2套在试点,山西长治也有意引进试点,草粉生态式厕所这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不断示范推广。

  在调研采访过程中,通过与农民群众的访谈,调研组还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农户家厕所的通风管上面的通风帽,要考虑到山区的风向,最好可以调整,避免通风不畅和雨水倒灌。

  在原双连家试用清掏工具时,我们看到现有的清掏工具是用铁焊接而成,不仅笨重还不灵活,而山区常年在家的群众年龄都比较大了,有的还行动不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调研组随即向杜爱军提出建议,后期要考虑到使用的便利性,可以用工程塑料制品作为替代,这样能让清掏工具更好用,让农民群众使用起来更方便。

  在访谈的过程中,杜爱军介绍:“鹤山区生态厕所改造90%的农户家储粪仓用的是原有缸体,剩下的用5毫米的钢板焊接而成,设计寿命15年,后期要考虑适当增加钢板厚度,提高厕所使用年限。”

  民生无小事,小事有民声,你我同行,真抓实干,坚决打赢“厕所革命”攻坚战!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