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市长泰县 健全机制保运维 严把改厕“三道关”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毛绪强 字号:【

  福建省长泰县县域面积900公里,总人口32万,是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园林县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因其境内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达67.2%,县内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地理位置处在厦门和漳州的“半小时经济圈”内,一到节假日,厦门与漳州的许多市民都会选择到长泰县旅游度假。特别是随着近几年乡村旅游的兴起,到长泰农村“吃喝玩乐”的市民逐渐增多。

  近年来,面对城市居民赴乡村旅游热度的持续提升,长泰县按照中央、省、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工作部署,按照中央农办等部委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切实提高农村改厕工作质量的通知》等有关要求,深入开展公厕、户厕新建改造,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治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农村厕所建设品质,形成建管结合的长效机制,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018年至2020年,长泰县每年安排新建改造乡镇公厕2~3座,已实现乡镇(场、区、办事处)所在地公厕全覆盖,乡镇(场、区、办事处)每万人有6座公厕。在农村户厕改造方面,截至2019年底,农村常住户48472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

  严把厕所改造“粪污入口”关

  因为厕所的事,长泰县岩溪镇上蔡村村民蔡朝发没少闹心。村里的旱厕已存在多年,土砖砌的围墙、棚搭的房顶、逼仄肮脏的环境和污浊难闻的气味,很难给人愉快的体验。“儿媳妇是城里人,上个厕所去半条命,宁愿憋着也不敢上旱厕。”蔡朝发不好意思地说道。

  如今,厕所不再是难言之隐,而是村民的一份骄傲。上蔡村入口处,就是一座崭新的公共厕所。公厕进门就是明亮的大镜子和干净的洗手池。男女厕各设4个厕位,并用隔板分开。整洁的瓷砖,敞亮的环境,格外舒适放心。类似的公厕,上蔡村还有3座,分布在村里住宅区。

  看着面前的公厕,长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勇士满是感慨。从2014年开始,长泰县以“一盘棋”思想谋划布局,启动农村旱厕拆除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县改厕改水工作初见成效。

  改厕改水,切入点在哪?

  为此,长泰县立足实际,实行整县推进,全域统筹,以新建改造公厕、户厕、旅游厕所,拆除农村旱厕为切入点,以补建、提档、升级为重点,分类施策,实行三个一批建设。

  “一是大规模拆除农村旱厕,新建改造一批农村冲水式公厕;二是以卫生、经济、适用、环保为原则,推进一批户厕改造;三是以A级景区、乡村旅游和自驾车营地为重点,建设一批旅游厕所。”长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林清发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县农村设有无害化厕所常住户4.8万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100%,已建成农村公厕407座,旅游厕所41座,实现了农村公厕全覆盖。”

  “取得如今的成绩,都离不开一个字——钱!”林清发补充道。

  据了解,在厕所改造上,长泰县坚持政府支持引导与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原则,县财政对新建农村水冲式公厕按蹲位补助2500元/个,旅游厕所每座补助15万元,并逐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动整县“厕所革命”。2018年以来,省市县三级共投入2900多万元,其中污水处理2661万元,户厕、公厕新建改造280.5万元,为“厕所革命”提供雄厚的资金保障。

  “长泰县‘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殊地貌,决定了我们在厕所革命的过程中,要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在改建标准、配套设施、清污除垢等方面因地制宜,确保农村厕所既要干净实用,粪污更能利用。”黄勇士说。

  为此,长泰县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采取不同污水处理方式。一是约占全县农户2%左右的偏远山区、村庄外围、城镇外围等零散农户,选择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农田;二是人口居住相对集中,但位于流域主干流1.0千米以外的自然村,执行城镇污水厂三级排放标准,选用厌氧+呼吸型人工湿地,出水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及通过山林自净;三是流域主干流1.0千米以内及水源保护区的自然村,执行城镇污水厂一级B或一级A排放标准,选择A/O接触氧化+呼吸型人工湿地,出水直接用于灌溉或通过渗井排放;四是进水水量较大、浓度较低、采用截污式合流制收集污水的村庄,选择湿地公园,排放标准按地表水“准四类”,出水与村庄的景观水系形成循环;五是规模相对较大、人居住集中、用地紧张集镇区,选用MBR工艺,执行一级B或一级A标准;六是市政污水管网建设较完善的区域,距离市政污水管较近,符合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纳入市政污水管网进行统一处理。

  长泰县在新建改造农村厕所的过程中既有统一标准,又能因地制宜开展工程建设,真正做到了严把“粪污入口”关。

  严把污水处理“粪污出口”关

  “为保障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长效、治污效果良好,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签订PPP项目合同,确定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久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为项目社会资本方。这种方式可以让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林清发介绍。

  记者在合同规定中看到,长泰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项目征迁安置;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管、监测、审计、绩效考核;审核确定项目投资总额、投资回报、运营绩效服务费等费用,并监督资金支付与使用;协助项目公司获得项目建设所需的全部行政许可相关文件等工作。社会资本方主要负责除项目资本金外建设所需资金的筹集;开展涉及本项目勘察设计、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各项经营活动;满足保证设施、设备运营维护和更新改造所必须的投入,并确保设施、设备完好且能够持续正常运行;承担项目运营养护管理职责,可自行或委托其他具备相应能力的单位实施具体运营养护管理任务。

  据了解,整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工程估算总投资为4.75亿元,双方合作期限为25年,其中建设期3年,运营期22年。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工程资金链的保证在合同里有明确要求。”林清发告诉记者,“合同规定社会资本方在本项目建设期内不得抽回、侵占和挪用项目资本金及其他建设运营资金。本项目资本金及其余建设运营资金应按计划分期足额到位,乙方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资金筹措不力,以防项目建设运营资金链中断。并且乙方应保存每期项目资金到位有关财务凭证,以便甲方核查。”

  长泰县自2018年采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工程以来,已投资2.6亿元进行地下“粪污出口”的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及接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实行“分户改造、集中处理”与单户处理相结合方式,以自然村为单位建设分散型污水设施,以建设人工湿地、一体化设备及MBR设备等形式配合乡村污水管道主管、支管及接户管进行建设,有效收集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流域内水体。

  预计工程完工后,将建设长泰县各乡镇(场、区、办事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共227处及配套污水收集管道,每天可处理污水约21260立方米,有效促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农村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严把资源利用“绿色治理”关

  在选择合理的改厕模式上,结合绿色发展理念,长泰县积极探索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粪污肥料化、污水达标排放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防止随意倾倒粪污,解决好粪污排放和利用问题。

  一是利用三格化粪池沉淀、厌氧发酵、液化、氨化、生物拮抗等作用杀灭寄生虫卵及各种病菌,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留住灌溉水和有机肥,符合农村的实际需要。

  “我们综合长泰县农村的区域特点,在污水处理技术的选用上尽量利用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在农作物需肥水季节,可将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用地埋管送到农田,通过地下渗灌等方式,为农作物提供氮、磷、钾和有机营养物质。农村生活污水回灌农田,要符合农业灌溉水质标准。”黄勇士告诉记者。

  二是利用综合性生态系统人工湿地对污泥、污水进行处理,充分发挥自然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净化污水可用于灌溉农田、水产养殖等获得粪污资源化的最佳效益,同时,湿地中的植物兼具观赏性,可增加文化价值及景观效益。

  “除了回灌农田之外,我们要求末端处理为湿地单元的处理系统出水的pH、溶解氧、氨氮等指标都要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V类水体标准要求,并通过适当调控,人工湿地出水可以作为景观养殖和水产养殖生产用水,能用于普通热带和温带观赏鱼的养殖,且养殖的热带鱼能够正常繁殖和生长发育,成活率较高,对观赏价值无影响。同时景观、养殖水体多具有喷泉等设施,可以起到增氧曝气作用,喷水式增氧机也可以起到景观、增氧、调水等作用。因此,人工湿地处理后尾水用于养殖附加值较高的观赏性水产品,产生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回补人工湿地运行维护的费用,形成良性循环。”黄勇士补充道。

  除了严把改厕“三道关”,长泰县还加强了对农村厕所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确保无害化处理效果,促进粪污有效利用,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据介绍,长泰县明确了厕所日常管护标准,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将农村公厕纳入村庄日常保洁范围,保持公厕的设施设备完好、运行正常。制作统一的公厕管理制度并上墙,公示管理人、保洁人姓名及联系方式,接受公众监督,形成稳定的运行维护机制。

  此外,在发动群众参与上,长泰县一直避免由村一级“大包大揽”,从选址定点、设计规划,到施工监督、竣工验收,乃至后期的维护管理,“两委”干部、小组长、老人理事会、党员群众都全程参与,各群体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针对拟定的建设点,提前开展民意调查、集体研究、宣传发动,召开村民代表会、受益群众户主会、受益片区理事会等会议,征求群众意见、统一村民思想,切实让群众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体,增强农民维护村庄的集体荣誉感,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不断改进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