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种着果子,包里装着票子,开着漂亮的车子,住着舒适的房子,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在陕西延安,一个农民只要有三亩苹果园就可以脱贫。
一直以来,延安将苹果作为群众脱贫的“摇钱树”“致富果”,坚定不移走“苹果大产业,农民大脱贫”路子,保障贫困农民的稳定增收,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双赢。2019年,延安实现整体脱贫,苹果产业当记首功。全市苹果种植面积392.9万亩,产量349.8万吨,鲜果产值140.3亿元;32.2%的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直接从事苹果种植;果业收入占到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的55%,专业县、镇、村农民收入的90%来自苹果产业。
栽下苹果树 开出致富花
“以前种过粮食、栽过烤烟,一年忙到头除了穷,什么都没有了。”洛川县旧县镇洛阳村村民张延民自嘲道,“种了苹果以后,光景才好了起来。”张延民6亩果园年收入20多万元,一家人生活美滋滋。有钱后,张延民将土窑洞换成了新平房,自行车换成了小轿车……
近年来,延安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大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解开莲是志丹县顺宁镇顺宁村村民,多年在外打拼,无奈市场变化极快,她从年入50多万元到欠下100多万元的债务,不得已带着贫困户的身份,回到了村子。乘着县里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的“东风”,解开莲建起了53亩苹果园,创立了百果园专业合作社,并与中石油、中石化、西安万兴盛商贸有限公司、个个鲜果业有限公司等签订供销合同,打开了苹果销路。2018年,解开莲销售苹果30多吨;2019年,帮助果农销售苹果58吨。
目前,延安市有苹果专业合作社1037家,从事苹果产业的家庭农场1178家,发展苹果产业大户5313户。2019年,落实136个企业(合作社)结对帮扶挂果的10217户(3253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苹果7.21万吨,增收4849.5万元,户均增收4746.5元,人均增收1490.4元。
基地建在家门口 学艺收租又打工
志丹县义正镇稠树梁村是典型的贫困村。2017年以来,陕果集团入驻后,果业基地也成为村民家门口的“就业工厂”。“像我这个年纪,除了在果园务工,哪个工地会要我?”60岁的贫困户李普兰笑着说,“在这里打工,不仅学到了苹果种植技术,还挣了不少钱。”
“全村共有6000余亩耕地,陕果集团流转5200亩,大户流转700余亩。”稠树梁村党支部书记李世东说,“每亩费用150元,流转年限25年;村民每股每年分红135元,连续分红12年;劳务队收入174万元,人均1.1万元。”
延安市始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通过建立“企业+合作社+果农+基地”利益联结机制,涌现出一批好模式好典型。洛川县富百合作社引导13户果农,将215亩“空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转20年,按比例分红。宜川互生(香港)高原富士果公司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开拓高端市场,户均增收11万元。富县绿平果业公司“果园变股权、苹果变股金、果农变股东”三变模式,使参与的47户果农(其中有7户贫困户)苹果销售价格高于市场价1.0~1.2元/公斤,还辐射带动周边3000余户果农2万亩苹果产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延安坚持“绿色发展、质量优先、效益第一”原则,全面实施苹果高质量发展“百千万”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311.3万亩,涉及果农22.5万户。并为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1.58万户、4.99万人,发展苹果产业11.88万亩,户均达到7.52亩,人均2.38亩。
“苹果产业后整理” 带动全链条增收
2019年岁末,在延安市美域高公司,几万个苹果沿着选果流水线前进,经过清洗、分拣、包装等,以每个6~60元不等的售价,走向全国各地。“苹果被分为17个等级,等级越高越贵。”美域高副总经理贺建华说。
同样产苹果,延安为啥能把价格卖到这么高?这得益于延安“苹果产业后整理”。从2017年开始,延安市全面实施“苹果产业后整理”工程,围绕产后装备的现代化,重点提升智能分选、冷藏冷链、品牌营销水平。2017-2019年,苹果智能选果线从“0”发展到88条,冷气库贮能从90.6万吨增加到120.5万吨;品牌直销店从158个增加到339个;冷运能力从560吨/次增加到1720吨/次;苹果交易集散市场从24个增加到74个;关联产业企业从78家增加到120家;果品精深加工企业达到15家,年转化鲜果能力30万吨以上,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2019年延安90%的果农开展分选分级销售,净增值20.79亿元。”延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湛鸿说。
“爱情果”“生日果”“平安果”是延安开发的创意产品,特别是“盆景苹果”,一盆可以卖到2000元,作为创意摆设,走进了党的十九大会场。
苹果产业还带动了延安旅游产业,推动了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洛川县打造苹果休闲观光体验园、中国苹果大观园等,集旅游、休闲、观光、科技、文化为一体,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4亿元;安塞区以高桥镇南沟村苹果采摘示范园为中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多万元。
“苹果浑身都是宝”。优质鲜果通过分级销售进入全国水果市场,三级果则被用来酿造苹果酒、醋饮,制成苹果脆片,残次果卖到果汁厂榨成果汁,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达8亿元以上。除此之外,苹果花做成美容养颜茶,树皮做成树皮画,老树桩、废枝条成为发电燃料,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增加一笔“意外”的收入。
从论堆卖到论个卖,从卖苹果到卖果树,“后整理”让延安苹果不走寻常路。“你看,我在延安有一棵苹果树”,来自北京的消费者何晓新在宝塔区开展的“延安有我一棵(亩)苹果树”活动中,花费200元认领了蟠龙镇崖底村的一棵果树。在洛川县旧县镇的“彩虹苹果园”里,戴尔等跨国公司的员工,以每棵1980元的价格认领了391棵苹果树。
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说:“‘后整理’就是要以市场化思维,向产业链后端附加值高的加工、营销、创意等环节要空间、要产值、要效益,走出了一条装备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的新路,让果农收入不断增加,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
发挥品牌效应 助农持续增收
延安市大力实施品牌强果战略,确立了“延安苹果”“洛川苹果”两大区域公用品牌,制定了品牌标准,出台了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形成了以两大品牌为基础、93个企业品牌为特色的品牌体系。69.6亿元,687.27亿元!这是“延安苹果”“洛川苹果”的品牌价值,其含义,就是偌大的广阔市场和果农的经济效益。
延安市350万吨苹果,靠“颜值”和“内涵”,远销国内一二线城市;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和国际组织代表,成为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富县绿平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苹果出口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泰国等国家,创汇1000多万美元。在香港市场,销售的苹果90%为延安苹果,平均每颗18元、净收益11元以上。
延安精心打造网店开展线上销售,不断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据统计,延安有电商企业475家,开设网店、微店2.3万多个,2019年线上销售8.23万吨。
小小一颗苹果,延伸出致富大产业,为延安人民实现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也为延安人民群众奔小康保驾护航。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