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乌齐县 产业升级走出致富“牛”路子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县,加快牦牛产业发展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牦牛产业是县域范围内的主导产业,在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6年,“类乌齐牦牛肉”成功申报为国家地标产品;2017年,类乌齐牦牛遗传资源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审定通过,被认定为是宝贵的基因库。2019年初,类乌齐县牦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类乌齐牦牛成为类乌齐县乃至藏东地区最响亮的牧业品牌。

  为充分发挥牦牛产业的带动作用,助力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类乌齐县委、县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的指示精神,围绕昌都市“五大养殖基地、七大种植基地”的产业布局,以“种草养畜加工”为抓手,不断做大做强“三万工程”(“万亩饲草基地建设、万头牦牛育肥基地建设、百万斤牦牛肉加工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种草—养畜—加工—销售”的扶贫产业链模式,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

  做大做强万亩饲草基地

  做大做强饲草业,是实施“三万工程”的基础环节。类乌齐县以“以奖代补”的形式,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种草的积极性。通过房前屋后种植与集中连片种植相结合的方式,突破山地多、种植地少的瓶颈,2019年实施人工饲草地建设和退耕还草面积累计达到2.38万亩,带动全县1100多户参与饲草料种植,其中建档立卡户280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在饲草种植较为集中的吉多乡,持续壮大饲草种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主营饲草种植、饲草加工、饲草销售。

  做大做强万头牦牛育肥基地

  饲草源头有了保证,“万头牦牛育肥基地建设工程”也顺利推进。按照自治区牦牛产业发展规划和“牧繁农育”工作方案,类乌齐县紧密结合本县实际,立足现有生产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遵从农牧民群众意见,新建2座牦牛短期育肥基地,对原有的1座基地进行了改造。2019年,3座基地年育肥出栏牦牛达到1910头。以“类乌齐牦牛肉”成功申报国家地标产品以及类乌齐牦牛遗传资源正式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为契机,突出优良牦牛品种保护与利用,优化畜群结构,积极推进类乌齐牦牛育繁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进度,为类乌齐牦牛的保种选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施牦牛短期育肥、牧繁农育就是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产业兴旺,牧民将牦牛、草场等入股,与牧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牧民分享产业发展的收益。此外,培育牦牛到户育肥示范户,示范户达到2400多户(户均育肥3头)。参与到基地入股集中育肥和到户育肥的建档立卡户720多户,户均实现增收3000元以上。

  做大做强牦牛肉加工基地

  昌都市藏家牦牛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牦牛育肥基地和养殖户,常年保证牦牛每天都能出栏,市场每天都有新鲜牦牛肉供应。公司通过标准化、无菌化的生产过程,让科技含量高、产品档次高的新鲜牦牛肉,进入区内外居民的餐桌。合理布局牦牛肉休闲产品、冷鲜肉等产品,丰富产品线,形成高、中、低三个品系,以“类乌齐牦牛”品牌主打高端产品,不断扩大产品的销售规模。类乌齐县采取投资入股的运作模式,将每年的入股分红资金直接用于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70户,户均增收5000元,间接带动2400多户牦牛养殖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0多户。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类乌齐县以藏家牦牛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养殖户”的经营模式,订单式生产,既有效解决了牦牛出栏和饲草的销路问题,又满足了“百万斤牦牛肉加工基地”原生态优质原材料的需求,使“三万工程”从始到末,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