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多年来,在农业农村部挂职干部的倾情帮扶下,湖南省龙山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夯实利益联结,加快了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脱贫。这不但让当地的农产品走出大山卖出了好价钱,而且在大山里干出了一片“甜蜜产业”。
“山外青山还是山,只见石头不见田”“住的是岩洞洞,睡的是草窝窝”,曾是湖南龙山当地贫困的真实写照。二十多年前,这里曾因一部《乌龙山剿匪记》影视剧出名,属于湖南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农业农村部党组统一安排对武陵山区进行定点扶贫,自2002年开始,先后选派12名干部到龙山县挂职扶贫。多年来,龙山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培育特色产业,夯实利益联结,加快了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在各方扶贫力量的共同帮扶下,在龙山人的勤奋努力下,全县不但实现“脱贫摘帽”,而且在大山里干出了一片“甜蜜产业”。
“脐橙队长”:甜蜜产业让脱贫不再难
“全村500户人家几乎家家都种了脐橙。我自己种的脐橙每亩差不多能有4000斤产量,亩产效益能达到5000元左右。这些年,可以说是靠着脐橙让我们发了财。这份‘甜蜜产业’,让脱贫不再难。”彭清洪说。
47岁的彭清洪是龙山县里耶镇树木村村民,也是绿色天地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几年前,他作为包工队长,带着乡亲们四处打工。后来因为要照顾老人等原因,回到家乡重新务农。“刚开始种脐橙时,因为技术、品种不行,亩产只有2000来斤。后来在县里农业局挂职干部的帮助下,找到了省农科院的专家,不但帮我们改良品种,还手把手教技术,让我们受益很大。”彭清洪说,后来他自己学懂弄通了种植脐橙的技术,传给合作社的骨干社员,骨干社员又传给附近的村民和其他种植户。从2014年的20亩地开始,到如今的160亩,种脐橙让彭清洪尝到了“甜头”。合作社有127户社员2000多亩地,其中不少社员都是跟随他走南闯北干工程的“老兄弟”。这些年,他也摇身一变,从包工队长成为“脐橙队长”。
“平时多亏了肖局和其他农业农村局的专家,种植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及时解决不说,他还帮我们到处找销路。”彭清洪口中的“肖局”,是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挂职干部、龙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肖敏。肖敏告诉记者,柑橘是龙山县的主导产业。“这几年,我们针对里耶脐橙种植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产后加工滞后、品牌影响力不强等问题,一方面加强技术指导,协调农业农村部下属科研院所或省里、州里安排农业技术专家开展实地技术指导和培训。另一方面,在电商销售上下功夫,强化里耶脐橙的品牌建设。为此,制定了‘互联网+里耶脐橙’工作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对合作社、种植大户、重点村进行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培训。”
据介绍,脐橙树四季常青,种植脐橙能实现荒山荒坡的绿化,一经种植,3~5年可以成林。通过种植脐橙能极大地改善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龙山县开始探索种植和推广里耶脐橙,经过从小到大、由零星到连片的快速发展过程,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选择里耶脐橙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这些都离不开农业农村部一批批挂职干部的帮扶。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为了强化帮扶效果,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等方面,支持项目多达数十个。仅2020年累计帮扶资金投入10358.25万元,其中协调支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里耶强镇建设项目1000万元。
“百合王子”:感谢扶出了健康有序好产业
“大家好,我是余小龙,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龙山百合……”初见余小龙,坐在电脑前的他正在线上直播“打比赛”。
“怎么看他都不像个农民是吧?”一旁的肖敏打趣。留着浓密的大络腮胡,头发整整齐齐地梳向一边,戴了个黑边眼镜,平添了几分“艺术家”的气息,余小龙确实是个农民,而且是“湖南省十佳农民”当选者,龙雨百合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