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长出大产业——河南洛阳市沟域经济发展调查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夏 树 牛震 刘秀峰 字号:【

  站在洛阳市樱桃谷沟域经济示范带的山顶上,似乎伸手就能摸到那阴沉的天,阵阵寒风呼啸而来。放眼望去,曾经人迹罕至的荒山野沟,8万亩樱桃绵延数十里,玫瑰园、石榴基地、花椒基地等特色产业一字排开。给我们介绍情况的天兴生态园的老板刘现宽很是自豪:“现在寒冬季节当然荒凉,到春天的时候真是风景如画,每年接待游客都在50万人以上,综合经济效益大约8个亿。山绿了,企业赚钱了,老百姓吃上了休闲农业这碗饭,不但鼓起了腰包,而且挺起了腰杆!”

  特色产业代替了传统种植,绿水青山代替了荒山野滩,旅游小镇代替了贫困山村……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说:“‘十三五’以来,我们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提出了发展‘沟域经济’的理念,也就是在山沟里发展新产业。成为促进农业农村深度变革、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更是加强生态建设、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五年来,洛阳在发展沟域经济的实践中,创造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洛阳模式”。

  一道道荒山野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软肋还是资源?

  五山四岭一分川。洛阳1.5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版图内,山区和丘陵占到86.2%,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沟谷有16000多条。地形沟谷纵横,气候“十年九旱”,人均耕地不足一亩……这些,曾经是制约洛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是软肋还是资源?如何有效开发利用沟域资源、带动丘陵山区群众致富,一直是洛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绕不开的重大课题。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作为”。既然制约在山,那么潜力和优势也应该在山里,希望更应该在大山里。洛阳人终于悟出了这个道理。

  2016年,洛阳市立足现实,把目光投向了一道道荒山野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山区特色产业,建设豫西沟域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并将其纳入全市九大体系60个重大专项强力推进,培育绿水青山成为全市上下新的发展理念。

  一时间,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一套推进沟域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工作体制机制陆续建立。

  思路变,天地宽。坚持规划先行、农民主体原则,在最大限度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规划设计沟域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一产起步打基础、二三产业添活力,把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落实。

  如今,洛阳先后建成53个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年均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沟域经济示范区已成为“特色种养根基变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休闲服务增值增效”的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成为投资兴业者的逐梦场,成为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希望田野。

  在大山里,我们踏着厚厚的积雪,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去看、去听、去拍照。半山腰上整齐停放着白色的房车,这是当地新开发的一种“民宿”;萌宠乐园里飞禽走兽自由自在,鸡鸭成群,孔雀漫步,小羊羔丝毫不怕路人,穿过低矮的栅栏,向游客“咩咩”示好;采摘体验园、游客餐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这就是位于伊川县江左镇张瑶村北部的“伊川建业绿色基地沟域经济示范带”。

  没有绿水就没有青山。在建设沟域经济示范带过程中,伊川县注重发挥企业集团的资金优势,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绿水引到山里来。只有山绿了,才能把产业做起来。伊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苗粉霞介绍说,建业绿色基地沟域经济示范带,是招商引进的重点项目,看重的就是这个企业有实力,愿意向大山里投钱,目前已完成投资2.18亿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日均雇用贫困家庭农民500人次,年均带动周边困难农户增收2至4万元。

  唱活一沟大戏,把资本请到山里来

  政府可以修路,但政府不能包办产业。发展产业还是要靠资本、资源和人才。靠农民一家一户治不了荒山,干不成产业,形成不了规模。新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伟东如是说。

  “我们为樱桃果农提供品种选择、示范引领、技术培训、品牌宣传等全方位服务,累计引导发展大粒樱桃面积4万亩。”天兴生态园的老板刘现宽说:“现在,生态园区的1200亩樱桃、600亩软籽石榴、200亩葡萄都到了盛产期,年产值在2300万元以上,年实现利润260万元以上。”

  八年前,新安县樱桃谷群众收入很低,沟沟壑壑的瘠薄地,种的大多是“看天收”的旱地玉米、小麦。2013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刘现宽返回新安,在磁涧镇礼河、掌礼等村流转土地3000亩,投资5000余万元,创建了河南省天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樱桃逐渐成为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他对我们说,到樱桃开花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美景,欢迎你们再来采访。

  “一亩园,十亩田。”通过种植果树,樱桃谷当地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示范园区里深井滴灌,水肥一体,还有配套分拣、冷链等设施,真正把“小樱桃”做成了山谷里的一个大产业。

  洛阳樱桃谷沟域经济示范带规划后,礼河村位居中心,沟内千年樱桃林,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里连年成功举办樱桃花节、樱桃文化节、樱桃谷骑行邀请赛、特色小吃展等活动,兴起了采摘游,办起了农家乐,先后建成了十几个规模化樱桃园。

  据介绍,樱桃谷沟域经济示范带串联起3个乡镇24个村,辐射带动3.5万人,年户均增收达3万余元。同时,拉动了集贸商超、餐饮民宿的兴起,吸引了40余名大学生和80余名返乡农民工进山创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解决周边1800名贫困群众实现本地就业。

  2016年以来,洛阳市因地施策、因地制宜,把发展特色产业与发展沟域经济统筹结合起来,坚持“一沟一产业、一域一特色”,一个沟域一个规划。

  “家庭妇女嘛,以前丈夫出去打工,在家只能带孩子照顾老人,哪都去不了,啥也做不成。现今在这里上班,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工资,还不耽误照顾家里人,这多亏了咱村里的产业做起来了。”新安县正村镇北沟村村民李慧说。

  大河生态宜人,田园风光锦绣。万里黄河进入平原的最后一段峡谷河道,小浪底万山湖岸线曲折,沟域里别有洞天,即是所谓“山水新安”。近年来,位于大河田园沟域经济示范带内的北沟村,依托当地产业发展,村民也吃上了一碗甜美的“生态旅游饭”,这也让原本自我定位“农村家庭妇女”的李慧,当上了导游解说员,带着客人在村里转转,就拿上了工资,过去想都不敢想。

  “用好用活沟域经济这把‘金钥匙’,就能打开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的新天地。”新安县副县长张丽聪说。近年来,新安县将发展沟域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文旅兴县的重要抓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村集体融合、合作社带动、群众参与”五位一体发展模式,重点打造黄河神仙湾、大河田园、畛水湾等12个沟域经济示范带,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47个,覆盖11个镇127个行政村24.9万人,年综合收益20亿元以上,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

  “发展沟域经济,并不是简单地将与农业有关的工业和服务业搬到农村,而是要实现产业、区域、布局融合发展。”洛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野草在寒风中抖动,这是过去洛阳荒山野岭的真实写照。今天,不但唱活了“一沟产业好戏”,还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使山区农业种植有特色,产业上规模,融合有亮点,带动更强劲。沟沟岭岭已成为河洛大地上承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描绘出一幅幅乡村产业兴旺的新画卷。

  让产业培育绿水青山,让农民在山沟里轻巧赚钱

  “老人家身体好啊!一顿吃几个馍呀?”仲冬的傍晚,大山深处寒气逼人。记者一行来到汝阳县十八盘乡登山村采访,见到81岁的苑秀英老人正忙着烧火做饭。

  “耳不聋,眼不花,好着呢!一顿饭两个馍中不?现在不光吃得好,而且住得也好,就连看病抓药都花不了几个钱了。”看到记者到来,苑大娘放下手里的活儿,边说边笑着迎上来:“快进屋喝口水吧。俺这里的水甜,要不咋建水厂呢……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咱老百姓才过上这好日子!”

  村干部给我们介绍,苑大娘家的四个女儿早已出嫁,儿子王堂娃当年为了生计,到外乡当了“倒插门”女婿,后来因为家庭变故,老母亲年龄也大了,他就回到家里来照顾老人。

  登山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与红旗渠齐名的登山精神发源地。近年来,依托红色文化和绿水青山等资源,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建成梯田文化谷沟域经济示范带,登山村陆续建起了村级光伏电站、纯净水厂等集体经济项目,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并吸纳26名贫困群众就近务工。每逢节假日,村里还组织60岁以上老人欢聚一堂,吃饺子、看大戏,全村老少其乐融融。

  好山好水出好物。登山村的水好,十八盘的香菇更好,种植历史已有30年。近年来,十八盘乡结合实际,全力在拉长香菇种植绿色产业链条上下真功夫。全乡有1300余户种植香菇,年产香菇1000万袋以上。在山谷里,我们看到农民家家户户都是两层小楼,小日子红红火火。

  “今年疫情期间,汝阳县为了化解农产品滞销难题,建起柏树电商孵化基地,通过‘电商+直播’方式帮农民带货,已累计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150余万元。”汝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马国鹏说。

  在这里采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从扶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始终是永恒主题。

  春风拂过神仙湾,绿缀山河赛江南。置身新安县黄河神仙湾沟域经济示范带,登高望远,黄河美景一览无余,一道道荒坡改造的梯田里,果树密密层层,近看野生水鸟水上浮游。这里种下的每一棵树,都是一份绿色的希望,更蕴含着一种精神的力量。

  然而,四年前的神仙湾,小浪底水库建设移民搬迁之后,这片土地便成了荒山土坡,岭树擦人脸,沙尘笼废墙,鲜有人至。

  沟域经济,吸引了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孙江子。他投资1.5亿元,让4个山头4000亩荒山变成了壮观的梯田,种上了桃树、梨树、葡萄树,建成了4星级全国休闲农庄和“大河风云”文化旅游度假区。多年的引导和示范带动,洛阳沟域经济示范区已成为投资兴业者的逐梦场,成为农民在家门口发家致富的希望田野。

  环境就是民生。在沟域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洛阳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护森林植被,保护河湖湿地,发展绿色产业,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让青山绿水、悠悠乡愁带动沟域整体升值,不断厚植产业发展优势。

  “红薯干,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曾经是当地人口中的救命薯,如今成了脱贫增收的致富薯。近年来,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