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受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猪肉一度成为餐桌上的“奢侈品”。为确保百姓碗里有肉,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一场生猪稳产保供攻坚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截至11月中旬,生猪产能已经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88%左右。
生猪产能恢复必然导致猪价下跌,进而导致生猪养殖少获利、甚至亏损,那么如何既能实现百姓“猪肉自由”,又能使猪企避免周期性亏损、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农垦作为我国生猪稳产保供的“国有力量”,已经在思索。
众人拾柴火焰高,解决问题亦如此。11月18日,由农业农村部农垦局倡导,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加强多方合作 推进农垦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在海南海口举办。会上,不仅有“农垦家族”生猪企业,更有新希望、双汇等行业龙头企业,大家齐聚一堂,为推进农垦乃至全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农垦生猪产业如何发展?会上又碰撞出哪些思维火花?请随记者一览。
攒底气、养锐气——生猪产业优势明显
对于“米袋子”,农垦一直拿捏得稳稳的,对于“肉篮子”,也不甘落后。研讨会上,农业农村部农垦局局长邓庆海说:“多年来,农垦生猪生产一直在攒底气、养锐气。”
近年来,农垦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出现代化养殖示范场创建提升、畜牧高产高效攻关、农垦农业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升等“组合拳”,持续加强生猪养殖及种猪繁育基地建设,推动生猪产业化发展。2019年,农垦生猪存栏728.4万头,出栏1277.1万头,实现生猪规模化养殖529.4万头。
放眼全国,农垦生猪产业虽然规模不大,但优势亮眼。到底有哪些优势?在会上,记者找到了以下“答案”:
一是种猪繁育在国内已占有一席之地。98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11家农垦企业荣登榜单。能繁母猪平均每头全年实际育成出栏肥猪数量为21.7头,领跑全国平均水平。浙江农垦培育的瘦肉型特瑞斯猪,被誉为“中国长白猪的摇篮”。
二是技术能力和支撑体系更加先进。大数据育种、全基因组选择、智能化精准饲喂等技术广泛推广,规模以上养殖保持在90%以上,同样领跑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生猪产业点面结合。北京大红门、天津迎宾、北大荒肉业、上海梅林、重庆大正等“金字招牌”,涵盖养殖、屠宰和加工多个领域,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较强,融合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四是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农垦国有土地总面积达5.43亿亩,其中耕地面积9364万亩,饲料供给、粪污资源化利用潜力巨大。
五是制度优势尤为突出。独特的组织模式和企业文化,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办大事。生猪养殖从2018年受到非洲猪瘟侵袭,今年又雪上加霜,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农垦团结一心,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扩建猪场,补栏增养,在今年六月底即接近完成全年目标。
促合作、谋发展——农垦生猪产业开放合作已成趋势
农垦生猪产业虽然“优点多多”,但仍然面临着养殖体量小、产业链条短,养殖和管理人才紧缺等问题。面临当今生猪稳产保供的形势,农垦局审时度势,以“互学互鉴,凝心聚力”为突破口,牵头奏响了合作的主旋律。
在海口市红明农场,记者见到了一座正在施工的生猪养殖场,戴着黄色头盔的工人们正在忙碌着。该养殖场是海南海垦新希望30万头生猪生态循环养殖项目之一,由海垦草畜猪业有限公司和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等建成投产后,年出栏商品猪15万头。
该合作是怎么“诞生”的呢?据海垦草畜猪业副总经理刘胜敏介绍,一年前,在海口市政府的支持下,海垦、新希望双方见面,就生猪产业合作项目一拍即合,成功“联姻”。今年2月29日就举行了开工仪式,从洽谈到开工仅3个月。
如此高效率合作的背后是早已注定的“缘分”。据新希望六和新好科技副总裁马振强介绍,海南是新希望产业发展布局的重点区域,新希望高度看好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而海垦致力打造海南省“肉篮子”工程,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组织优势和属地平台,并有意引进头部企业合作。该项目还属于垦地合作项目,与各级属地政府建立了紧密的垦地联动合作机制。早就“互相有意”的双方,加上第三方的“撮合”,将合作项目跑出了加速度。
除了海垦,天津农垦津港公司近年来先后与大北农和四川天兆合作开展生猪养殖,在建或已建成猪场有6个;北大荒肉业与双汇更是已经“牵手”十多年,合资经营屠宰场和肉类加工厂……
农垦生猪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合作如雨后春笋,“垦垦”之间也有交流。广东广垦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征民表示,他们跟广西农垦的合作交流就比较多,包括引进种猪。此次会上,更是有多家企业互抛“橄榄枝”,生猪产业合作开放已成一股必然的时代潮流。
述观点、提建议——处理好“防非”“育种”等问题
研讨会如一场“头脑风暴”,各种观点迸发、交织、汇合,共同寻找生猪行业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非洲猪瘟就是生猪行业的痛点之一,近年来就像一个幽灵,一直在我国来回游荡,成为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的“元凶”之一。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做好生物安全成为养猪企业的共识。
“经历非瘟后,我们觉得重中之重是生物安全。”曾征民说,现在我们从新猪场的设计到已有运营猪场的硬件设施改造,全部围绕着生物安全的等级提升来实施。
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更是严防死守、完善预案,全力做好“防非”工作。据该集团副总裁许如庆介绍,光明食品集团做好防控方案,以牧场点状改为区域防控,以应急防控改为长期防控。全面加强“洗消中心”运行管理,全面实行区域防控,加强生物防疫管理。
和非洲猪瘟相比,育种问题更是我国生猪行业的“痛中之痛”。种猪之于猪业,就像芯片之于手机,关系着整个产业的根脉。然而,我国的种猪却长期依赖进口,尤其如今非洲猪瘟侵袭加大了运猪的风险,猪场种猪更新该怎么办?如何推动生猪种业发展?
“未来的育种关键依赖于独立大型的公猪站提供一体化的数据解决和支撑作用。”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认为,“防非”形势下,猪场母猪群一旦封闭,育种任务主要依赖公猪完成,而猪场内部母猪的选留,在大系统支撑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农垦可以考虑建设高端独立的公猪站,构建高质量育种平台。
海垦集团副总经理张晓军则建议,可以依托海南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优惠政策,加强垦区间合作,加大科技攻关,进行资源共享,打造农垦自己的品牌种猪。
除了“防非”和“育种”,会上还有更多的关键问题被提及:在环保方面,天津农垦津港公司探索用粪污改造农场盐碱地,打造种养一体化的循环农业模式;在应对猪周期方面,大连商品交易所农业品事业部副总监胡杰认为生猪期货作为市场化的工具,能够解决供需原因导致的价格涨跌变化,有助于破解猪周期……
“坚持创新驱动,尽早实现技术支撑自立自强;坚持‘开门’兴企业,推动实现高水平开放合作;坚持制度政策创新,促进农垦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邓庆海在会上提出了以上三点倡议,并表示新发展阶段将大力推进农垦生猪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农垦新能力新优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