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张明秀干了二十多年的农技,富锦的很多农民都知道她。她不是农民却最知农民心理。大家总能在田间地头找到她。她说:“干了二十多年农业技术推广,我从来没有后悔过选择这个职业。”
她是全天候的科技热线
2018年初,是张明秀最忙的时候。她说,当前的农业生产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把握好机会,农民收入才能更上一层楼。她替农民急,大年初八刚上班,她就在种植业协会年会上给会员上了一课。
张明秀认为,卖原粮的日子已经过去,要琢磨着把自己种出来的东西进行加工之后再卖出去。在会上,她细心地和大家算了一笔账,一斤水稻、一斤大米,产出差别在哪。之后在同军谷物合作社举办的会员大会上,张明秀和农民一起分析形势,帮助农民谋划今年的种植。
有一个农民本来要把地流转出去,听了张明秀的分析之后,决定自己种植大豆。事实证明,那年的大豆价格不错,种植大豆让他获得了很好的收入,给儿子买台小汽车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每年播种前,她都去给农民讲政策、讲信息。村里、农户家、田间地头,都是她的课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她和农民一起学,“有国家政策支持,咱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只要农民有需要,张明秀总是乐此不疲。讲技术、出谋略,水稻还没收,她就告诉农民要提前找好销路;收获后,她最关心的就是种植长粒水稻的几个合作社大米销售情况。她经常给几个种植大户打电话,告诉他们要抱团发展,把大米卖出个好价。
2019年初,富锦市象屿农产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张明秀,告诉她象屿今年要在富锦市周边签订80万亩玉米种植订单。他们种植的玉米,蛋白和油分高1个百分点,就会比市场价格高1~2分钱。为了找到这个优质品种,她四处打问信息,收集了近70多个玉米品种交由象屿化验,并有针对地指导农民进行种植管理。
她的推广成果遍地开花
在玉米与大球盖菇间作试验的饵料配制过程中,为了了解发酵情况,她就用手去摸,胳膊上、脚上全是小虫子,半天也抖不净;玉米大豆轮作技术研究中,调查杂草数量和种类时,由于草小,她只能趴在地上数;开展水稻秸秆打包技术示范时,打包机刚来的那几天,她天天跟在打包机后面。她还收集了很多腐熟剂厂家信息,要找到一种适合富锦市低温腐熟的产品,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烧秸秆的问题,既肥田又不污染空气。
2018-2020年,黑龙江省行业系统在富锦市建立了第三积温区玉米评价基地,这是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区唯一的一个。评价基地主要研究早熟机收,大小区加一起共600亩地,57个品种,这一项工作是关系到全省第三积温区玉米品种更新换代的问题。这项工作任务重、要求多,张明秀她们三四天就要调查一次,一次就得4个小时;在出苗、抽雄、成熟时,需要天天有人在地里盯着,特别是秋天研究机械收获的时候,机械在前面跑,她们几个在后面紧紧追着,一天下来衣服都湿透了。
2019年初,在早熟玉米机收研究上,张明秀又接了两个玉米大试验,其中一个是高直链玉米种植试验。张明秀知道,这个品种如果种植成功了,将改写直链淀粉依靠进口的局面,将会带动富锦农业的新发展。做转基因鉴定、芽率试验,这个品种生理性状的研究是从零开始的,对她来说,挑战性很大。
有一次张明秀调查玉米虫害发生情况,走到漂筏村时大约下午5点,地里蚊子直扑脸。她往地里走时,有一个农民对她说:“张姐,站地头看看得了,别往里面去了,一会儿让蚊子给你吃了。”蚊子没拦住张明秀的脚步,不进地,不了解虫害发生情况,无法决定是否用药,只有了解清楚了,才能给出最恰当的用药配方。
作为女人,张明秀夏天几乎没穿过几次裙子。在田间示范试验中,跟车、配药、调整机械,她比农民还“农民”。农忙时在地里一待就是一天,农民早上几点进地,她就几点进地,田间哪有问题,她就出现在哪里。
她是农民信任的技术专家
她的手机就是一部热线,从没换过手机号。农忙时早上三四点钟就有电话,她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在微信群里给农民提技术意见或发链接,农民也会在群里问她很多问题。今年,在防疫期间,张明秀开辟了网上课堂,每周两次网上培训,农民有时间就可以听。她还申办了“富锦市农技推广中心”订阅号,每周发布3~5个技术意见,印发技术资料,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
近年来,她与漂筏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宝成等4个玉米合作社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服务面积累计达到近40万亩,全程技术指导得到了合作社的认可。这么多年来,她一心扑到农技推广工作上,她说:“只要是对富锦农民有帮助的事,我都愿意去做,去尝试,我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学技术、学服务,给农民带去更多的致富信息、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只要这个信息对一个农民有用我就没白学。”
她是农民的良师益友,总是想在农民的前头。她用一腔热情守护着富锦这片肥沃的黑土地。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