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一个省级贫困村的故事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刘友才 字号:【

  因过去长期从事农村党建和与该村书记有过短暂同事关系的缘故,我对一个过去的省级贫困村,在两年半时间里一跃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感到惊奇!金秋九月,我便借道前往,一探究竟。这个村就是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前杨村。

  今年8月,前杨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这在山东省也仅有10家。在这之前,前杨村还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美丽村居试点村、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山东省森林村居、国家AA级景区。这些成绩来得可十分不易。

  这里原本属于没有青山绿水、没有名山大川、没有传统产业、没有集体收入的“四无”村子,却只用了两年半时间,就实现了华丽转身。这一切的变化都来自一个人: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崔磊。

  跟村民打交道,千万别拿自己当干部

  崔磊是山东省纪委监委派驻省财政厅的纪检监察组副组长,今年48岁。这个岁数在农村也不算小了,但脱贫攻坚的使命在肩,他一点不敢懈怠。刚进村时,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他有点茫然,找不到工作方向。“关键是群众那种怀疑的眼光让我受不了。”崔磊说。怎么才能和村民打成一片,赢得认可?“跟村民打交道,千万别拿自己当干部”,他下决心要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村里人!这个想法在崔磊内心深处时常浮起,不过这也符合他一贯为人低调、处事务实的风格。

  崔磊周末很少回家,他天天吃住在村里,挨家挨户走访,和村民东家长西家短,遇到什么活就与村民一道干起来。一来二去,村民有啥想法也愿意与他说了,也帮他摸清了村里的“家底”。全村218户共有839人,党员27名,贫困户12户共20人;产业结构非常传统,老百姓守着人均一亩多地过日子,村集体年收入不过千元;环境脏乱差,村路烂泥巴,村民意见大;村级班子严重老化,想办事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但村子也有些长处:距临邑县城15公里,距临盘街道3公里,距胜利油田所属的临盘采油厂也不远,区位优势明显;村里闲散的土地被长期占用,闲置的宅基地也不少,盘活空间大;明朝开国第一大将徐达练兵点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沉睡八百多年无人问津。崔磊明白,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工作的切入点,发掘这些优势就是发展的出发点。

  只要真心为民办事,他们就愿意跟你干

  从办实事入手,先烧几把火。村西头的土路坑坑洼洼,一下雨泥泞不堪,进出村子必须绕道东边的董家寨村,而且路长车多不安全,村民要求修路的呼声很高,但苦于没有钱,一直搁置。就从修路干起。崔磊多方争取到帮扶资金100余万元,2个多月就修成了3公里的环村路,村民出行的问题解决了。

  长久以来,村里灌溉的沟渠淤塞不畅,农田灌溉用水是个大问题。崔磊组织疏浚沟渠1公里,建设生产桥2座、涵管桥3座,打深水井3口,让前杨村1196.2亩耕地轻松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前杨村共有废弃的坑塘6处,杂草丛生,蚊虫漫飞。崔磊组织村民除草清淤,把人人讨厌的废坑改造成了美丽的藕塘,塘边种上了果树,还修了凉亭等设施。环境变了大模样,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一干还真上了瘾。崔磊在全县率先实施了农户厨房、厕所污水一体化改造,铺设地下污水管网9300米;完成了全村218户气代煤改造;对空中网线进行清理、落地;新装路灯23盏;美化院墙立面650平方米;铺设路沿石620米;对村内大街、胡同进行绿化,栽植绿化苗木1.7万株,种植草皮8000多平方米。

  路通了,桥架了,环境美了,生活方便了,村民的交流也多了起来,村里出现了久违的欢声笑语。村民逢人就讲:这个平时话不多的支书还真有几下子。

  大伙儿心门打开了,现代农业项目落地了

  扶贫脱困靠创业,发家致富靠产业。崔磊下决心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点来抓。省里支持了60万元扶贫款,该怎么花?万一产业办砸了赔钱怎么办?与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一合计,崔磊的心更凉了,大家普遍担心和怀疑。

  经过反复讨论,崔磊分三步走起来:一是走出去学。先后组织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等40余人,到济南、临沂等地参观,学习乡村旅游、大棚水果种植等先进经验。二是请进来教。先后邀请省旅游规划设计院、市农林局、市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来村进行指导,传授技能,科学规划。三是沉下去做。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和聆听专家授课,开阔党员眼界,激活村民思想,然后就干下去。

  前杨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创办了起来,流转村民土地1300余亩,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很快,占地30亩的6个高标准采摘大棚建好了,种植花卉、西瓜、哈密瓜、油桃、芦笋等,特色种植业起步了;引进创客资金,建设了占地60多亩的户外拓展基地,对外承办户外拓展活动。没有想到,一个村的户外拓展基地竟也成了香饽饽,承接的业务一个接一个。这些产业将为村民增加收入60多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玩转了新东西。

  乡村旅游做起来,人气财气跟着来

  盘活前杨村区位资源、土地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崔磊一直想干的事。他通过朋友争取到一家公司的大力支持,对前杨村进行了总体美化设计。

  规划设计出来了,先要解决用地问题。崔磊盘算着收回村民私占的集体土地,清理闲置的15处宅基地。尽管村民都有清理整治的意愿,可一旦涉及自身利益就“绕着走”,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为争取支持,崔磊没少费心思,多次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带领村干部到有抵触情绪的村民家中做工作,给大家细算经济账和环境账,获得了多数村民的认可。对个别的“钉子户”,不厌其烦上门沟通。真情换人心,“钉子户”的工作也做通了。村里共无偿收回集体土地近200亩,其中46亩建成了丛林木屋生态园,26亩建成了藕塘、休闲垂钓区和亲子体验区,38亩建成了百果园,其余土地进行了集体发包。

  实行公司化运营。成立德州前杨记忆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确定集体资产1411.1万元,认定经济成员817人,以每股1000元折算,每名股民分得17股,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旅游公司先后开发了历史文化、红色经典、乡村民俗、户外营地四大板块,建设了徐达点将台和国丈井、跑马场、七彩滑道、趣味运动场、精酿啤酒屋、真人CS、丛林穿越、扎染坊、陶艺坊等一系列项目,举办摄影大赛、蜜桃采摘节、哈密瓜采摘节、“大手牵小手亲子游”、重阳菊花展、迎新春庙会等活动,去年吸引游客达20万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万元,首次为股民分红4.3万元。曾经的“四无”村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口袋有还要脑袋有,小康才有活水来

  怎么把输血变造血,练好前杨村生生不息的内功,巩固好发展好现有的成果,是压在崔磊心头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也是他目前的主攻方向。

  俗话说,富不富,看支部。从建强组织入手,制定了党员星级考核管理办法和积分管理办法,对党员行为进行量化积分,定期张榜公布。组织党支部成员和党员开展打扫卫生、义务植树活动等,增强凝聚力。吸引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村就业,培养后备干部2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发展党员1名,为村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建立服务保障制度。在村“两委”办公场所设置民生服务室,让29个服务事项下沉到村,打通服务村民“最后一公里”,实现村民少跑腿。建立“胡同长”制度,由党员联系带动一般农户,做好卫生清扫工作。开展美丽庭院评选表彰,组织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挨家挨户进行验收评选,两年来共评选出美丽庭院70多户。修建村级祠堂,共迁坟308个,做到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

  文化兴村,以文化人。多方争取资金,修建了3处公园、乡村振兴学院、乡村大舞台、前杨幼儿园、幸福院、记忆馆、博物馆等,解决村民休闲娱乐、老年人日间照料、幼儿入园、家庭记忆、村史传承等问题。这些建筑面积达到7500平方米,把泥土气息和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乡村大舞台自去年10月启用以来,举办外请和自办演出14场;乡村振兴学院自今年8月建成以来,共举办村内外培训、企业推介、百姓宣讲等12场活动;记忆馆展示了大量农户的老物件、老故事、老照片等,全天候免费开放,村内外前来找寻乡愁的人络绎不绝…全村呈现出一派产业旺、村民日子红火、氛围向上向善的生动局面。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同一个村落,去岁今朝,恍若隔世,是时代的造就,是人的成就。

  (作者系云集共享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