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黑土洼农场地处河西走廊中东段,在岗职工443人,离退休职工403人,管理人员60人。农场土地广阔,耕地资源丰富,但因高海拔光热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十分匮乏等突出客观条件,大大限制了适种作物选择空间和富余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以来,因发展历史欠账多,企业办社会包袱重,基础设施薄弱,种植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近年来特别是中央农垦改革意见出台以来,农场发展政策环境显著改善,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住新的发展机遇,立足客观条件实际,本着优化资源、培育产业、创新发展、精准管理的工作思路,紧扣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着力推进基础建设、结构调整、改革创新三大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有力推动农场产业扶贫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雪中送炭”助力企业发展
黑土洼农场地处高寒阴凉地区,气候地理条件等资源禀赋特殊,划转省农垦集团管理前企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常年种植大麦,品种单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水资源限制、抵御风险能力弱、企业经济总量不高。农场成立后坚持“抓项目、夯基础,转观念、调结构,强管理、促发展”的发展思路,变自然劣势为特色优势,建成了“特药、蔬菜、马铃薯、燕麦草”四个万亩基地,从边缘性亏损困难企业跃升为正常经营性微利企业,种植结构从单一啤酒大麦跃升为多种高效经济作物生产性企业,企业生产发展和经营管理进入了爬坡过坎、涉险啃硬的上升期。“十三五”期间纳入财政扶贫农场范围,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政策、资金、产业扶持“雪中送炭”,助力农场步入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助力农场补齐了基础设施欠账落后的短板硬伤,助力农场夯实了产业升级改造、挖潜提质、精准脱贫的基础条件,助力农场提升了综合实力、鼓舞了干劲、凝聚了信心。2019年末,企业总资产21693.57万元,职工人均收入4.8万元,增幅分别为24%和15%。
“锦上添花”整合集聚优势
贫困农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和新发展理念的落实执行,整合了国有农场组织优势、规模优势和资源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有的放矢精准帮扶;集聚了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科学技术改造、经营机制体制、市场需要和发展理念等诸多要素,产供销一体化,“走出去”开拓市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产业体系构建初具雏形;引领了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生产机械化标准化、农产品商品化等先进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建成的四个万亩基地有效拉动了农场经济发展:特种药材GAP标准化生产和品质不断提升,价格稳定,职工增收、企业增效;以娃娃菜、西兰花、甘蓝为主要品种的高原蔬菜在黑土洼农场大放异彩,绿色认证、品质优秀、客户青睐,产品远销杭州、上海、广东等地,市场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蔬菜每亩地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以有机产品和全过程控制为要求的燕麦草在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的条件下蕴藏了极大市场潜力;以“育繁推”为主的马铃薯产品在调整结构和水资源压力、作物轮作倒茬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油菜推广种植集中体现了企业统一经营优势,也为农场调整倒茬、种养结合、藏粮于地和增收奠定了基础。
“四两拨千斤”放大资金效应
财政扶贫资金积极发挥杠杆作用“四两拨千斤”。项目实施四年来,企业配套129.96万元,辐射形成了近30万亩的燕麦草基地,年产值2.4亿元,带动了周边农村农民季节性务工,年支出近1300万元;产业扶贫体系促进了物流、运输、服务、观光等新业态在农场的发展,金昌市旅游专项资金支持750万元,新修场区油路9.4公里等先后投资1200万元。
“输血”变“造血”帮扶产业升级
项目实施立足发展着眼长远,找准影响企业发展的“止损点”,从扶贫帮困到产业扶贫,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以产业扶贫体系建设为纽带,变盆景为风景,高度关联产业产前、产中、产后,不断升级改造提质增效,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的“三大体系”;不断发挥优势,坚持“两条腿走路”确保产业效益,不断坚持“走出去”开拓市场增加经济效益。
着力加强基础建设,夯实种植产业发展基础,牢牢抓住和用好国家惠农项目政策机遇,夯实支撑种植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着力调整种植结构,培育壮大主导种植产业,着眼调结构以促转型发展,实施项目带动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策略。依托项目建设奠定的坚实设施基础,凭借高海拔冷凉型气候条件和原生态无污染的生产环境,坚定不移发展高寒特色农业,兼顾条件可能和发展需要,推进实践探索,不断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步伐。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坚持问题导向和发展取向,以改革蓝图变成现实为己任,不断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发展路径依赖,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坚定不移走统一经营的路子。在经营实体的运行管理上,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由目标责任制向承包经营制转变;把统一经营大宗农资作为统一耕作模式、统一技术管理的有效手段,作为节本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发展的得力措施。
(甘肃黑土洼农场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