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乡融合共同体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关于青岛黄岛区都市郊区振兴之路的探索实践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工委以乡村全域振兴、全面振兴为目标,立足黄岛区位于大青岛近郊区、半城半乡的发展实际,积极探索以“全域赋能、协同发展、组团共建、党建统领”为特色的都市郊区乡村振兴新路径,获批整建制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和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了“西海岸方案”。

  以“四新路径”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

  全域赋能:突破城市辐射层层递减局限性,多层多点布局活力源,全域谋划、全域推进、全域振兴

  区级布局功能区,以大开发、大项目、大设施辐射带动周边镇街发展。城乡建设一盘棋,在农业农村集中的西部地区布局七大功能区,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等优先向功能区安排。

  镇级打造特色小镇,以产业振兴集聚区激发镇域发展活力。发挥镇街上联城市、下接农村的枢纽作用,完善镇街基础设施,培育镇街特色风貌,建设产业振兴集聚区,吸引城市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向镇街流动,农民向镇街驻地集聚转移、就近转产转业。

  村级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田园综合体引领村庄成方连片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提升、特色产业培育为重点,投资8亿元建成8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统筹示范村相邻村庄资源,一体化设计、片区化打造、标准化建设、景区化提升,形成了滨海大道蓝湾生态等4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和琅琊滨海等8个美丽乡村示范片。

  协同发展:突破城乡二元体制局限性,统筹推动多领域融合,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

  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以自贸青岛片区为核心引领,唐岛湾、海洋活力区、董家口新港城“三点布局”。围绕影视文化产业,打造“一区多基地”发展格局。

  生态环境协同建设。全域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绿色化。以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和人居环境整治集中行动为抓手,做好“生态+文化、旅游、康养”等文章。

  资源要素协同配置。资金资本向农村投入,财政优先保障,社会多元投入。人才科技向农村聚集,城区医师、教师、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基层,集成推广了一批农业绿色实用技术,研发申报了一批科研技术成果。

  基础设施协同配套。城乡路网一体布局,新建改建城乡道路1050公里,全区道路硬化实现“村村通、户户通”。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营,所有行政村实现半径2公里内公交全覆盖。城乡垃圾一体化清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天然气管道实现“镇镇通”,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至204个村庄。

  公共服务协同优化。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建设两大三级甲等医院,改造提升25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28处村卫生室,促进城乡医疗服务均衡化。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投资10亿元新建和改造提升82所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统筹城乡就业创业,将失业农民纳入到就业创业扶持范围。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医疗、养老保险政策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统一。

  组团共建:突破单兵作战方式局限性,城乡多元主体联合出战,组团结对、共帮共建、互惠共赢

  功能区与镇街组团。创新建立功能区和镇街“职能上各有侧重、优势上互融互补、考核上双跨双考”的组团发展机制,镇街党(工)委书记担任功能区党(工)委委员,镇街服务保障功能区建设,功能区辐射带动镇街振兴。

  区属国企帮扶镇村。创新建立“政府引导、国企主导、镇村主体、社会参与”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机制,企业发挥资本、人才、技术、经营优势,镇村提供土地、闲置住宅等资源,实现了乡村振兴和国企发展壮大“双赢互促”。

  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联动。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联合体,龙头企业负责科技研发、产品收购、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农民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扩散、生产示范和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家庭农场负责农业种养生产和标准化基地建设,实现了“1+1+1>3”的聚变效应。

  党建统领:突破就党建抓党建局限性,抓党建兴文化强治理,强基固本、全面振兴

  夯实党建之基。树立“大党建”工作理念,突出党建统领、条块联动、全域覆盖,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完善镇街区域化党建联席会、农村共建议事会等制度。选派两批乡村振兴工作队416位专职乡村工作指导员和“第一书记”联镇帮村,公开遴选村党组织书记,让精兵强将到农村去。

  提升治理效能。建立起党建统领下“一线贯通、一网统筹、三治结合”社会治理体系。组织体系“一线贯通”,新区工委统揽全局,镇街党(工)委发挥“龙头”作用,村级党组织发挥“堡垒”作用。工作体系“一网统筹”,推行“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N名专业网格员”的组团治理,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稳定、纠纷调解、民生服务等事项一网受理处置。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以“一机制一系统一站两员”为重点的三治融合创新载体,即村级事务“四审四议三公开”工作机制、村级组织公章智能化远程监管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法律顾问和警务助理,释放乘数效应。

  实现乡村全域振兴

  乡村产业变强了。全区涌现出业态丰富、效益明显的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园区370个,平均每2个村拥有1个产业园,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85%。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4家、合作社1704家、家庭农场3285家,带动基地种养殖面积52万亩,形成建设粮食、蔬菜、果品等8条亿元全产业链,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70%。

  乡村环境变美了。12个特色小镇美美与共,600多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达标村星罗棋布,282公里的滨海慢行系统蓝湾路联结城乡。黄岛区林木绿化率达48.1%,入选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获评国家生态区。

  农民群众变富了。西部12个涉农镇街中10个镇财政收入突破亿元,96%以上村庄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全区土地流转面积47.41万亩,13万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2.28万元。

  乡村治理变优了。党建统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基本形成,群众越级访持续下降,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超过98%。黄岛区文明村镇覆盖率93%,其中全国文明村3个、省级文明村54个,先后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都市郊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理顺城乡关系是都市郊区乡村振兴的前提。黄岛区将城市和乡村定位为共生共荣,在策略上全域赋能,战术上协同发展,机制上组团共建,保障党建统领,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都市郊区乡村振兴之路。

  城乡经济融合是都市郊区乡村振兴的根本。黄岛区发挥城市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乡村布局功能区、特色小镇、产业集聚区、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等多层多点活力源、增长极,作为城乡经济融合发展载体,吸引承接城市要素、高效利用农村资源。

  大力反哺农村是都市郊区乡村振兴的关键。黄岛区推动城市的产业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等向基层倾斜,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提升乡村公共服务建设水平,城乡多元主体联合出战。

  坚持党建统领是都市郊区乡村振兴的保障。黄岛区坚持党建统领乡村振兴之路,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乡村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尊重群众意愿是都市郊区乡村振兴的原则。黄岛区十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顺应农民群众意愿、维护农民群众利益,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环境。(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