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肃坚持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创新,狠抓复工复产,持续推进项目建设。
对冲疫情影响,开辟招标“绿色通道”。新冠疫情高发时期正值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两年任务叠加实施的重要“窗口期”,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组织市州农业农村部门开展“不见面”“非接触”项目评审,主动协调公共资源交易部门开辟招标“绿色通道”。印发《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切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用好“绿色通道”,抓紧推进招投标工作。召开视频调度会,指导各地加快项目前期和施工准备,分区分级开工复工。会同省公共资源交易局印发《关于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先办理进场登记,优先发布招标公告,优先抽取评标专家,优先安排开标评标场地,确保第一时间进场交易。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协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及时提供政策解答、程序引导、业务指导等服务,帮助编制和把关招标文件,保证项目一次性完成招标。省农业农村厅先后在张掖市、定西市安定区、兰州新区和白银市景泰县召开了多场不同建设类型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平凉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行“全天候、零时限”受理、同步挂网。庆阳市采取进场登记即到即办、容缺受理,先承诺后补办等措施缩短招投标周期。全省2020年度建设任务中有96%通过“绿色通道”加快了前期工作,采购招标“绿色通道”平均为项目实施节省时间5~20天。
因地制宜确定多元主体,积极推行“打捆”招标。省、市农业农村、公共资源交易部门协调联动,指导帮助县市区实施“打捆”招标。一是由乡镇项目法人“打捆”招标。全省普遍实行乡镇项目法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责权统一和下沉。二是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统筹招标。金昌市、庆阳市、甘南州由县区农业农村局将全县项目合并为一个项目,分标段一次招标,统一办理招标相关手续。三是建立新的招标主体整合招标。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等4个县区成立农业项目服务中心作为项目招标主体,将全县项目整合为高标准梯田和高效节水灌溉2个项目,一次分标段招标。全省2020年建设任务有21个县市区开展了“打捆”招标,招标资金3.83亿元,平均节省时间10~20天。
创新建设模式,开展企业“代建”。甘肃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以“代建制”方式参与建设,在玉米、马铃薯等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主产区整流域、整灌区、整山系推进,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一体发展。张掖市民乐县引导农户将3.2万亩耕地流转给5家龙头企业筹资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一户一块田”。白银市景泰县引进新疆润丰、甘肃菁茂2家大型龙头企业,筹措3000多万元“先流转再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做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大中型灌区建设、大型现代龙头企业、撂荒地复耕复垦、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五个结合”。兰州新区将项目区耕地由国有农投公司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两年来,全省由企业代建的高标准农田共29.7万亩,有力助推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本组稿件由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