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二五”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粮食产量连续13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近3年连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立足政治站位,坚持高位推动。去年以来,河南省政府先后3次召开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工作会,动员部署工作,推进项目进展;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入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耕地质量保护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核心指标,将考核结果与政府绩效、资金分配直接挂钩,有力推动项目建设的高质量开展。截至8月底,全省2019年结转项目已全部完工,正在组织验收;今年新建项目已完成31%,年底前可基本建成,实现当年项目当年发挥效益。
理顺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效率。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河南从省级层面实现了“一个任务清单、一个资金渠道、一套管理体系”,构建了由农业农村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农田建设新机制。两个渠道下达的建设任务由省农业农村部门一个任务清单下达市县;省级配套资金由省财政农业专项一个渠道下达市县;项目设计审批、日常监管、竣工验收和上图入库等工作统一由农业农村部门管理实施。
明确建设规范,严格质量管控。省级层面先后出台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激励评价、建后管护等10多项政策文件和管理制度,构建了“1+N”农田建设政策体系,实现全省农田建设“五统一”。一是投资标准统一。明确一般项目每亩投资不低于1500元,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每亩不低于1600元,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每亩不低于3000元。二是技术路线统一。明确农田灌溉和耕地地力提升技术要求,研究制定《河南省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创建指南》。三是建设模式统一。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支持整乡推进。四是项目实施统一。明确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五是建设规范统一。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和评价规范,对关键环节全程监管。
拓宽融资渠道,筹足建设资金。一是强化财政投入。省政府明确省、市、县三级按照6:2:2的分担比例足额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二是用好金融资金。去年全省共使用农发行贷款14.8亿元。三是整合涉农资金。去年周口、平顶山等市共整合2亿多元贫困县涉农资金用于项目建设提标。
开展示范创建,打造行业标杆。去年,按照每亩投资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以及“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护规范化”的“五化”要求,在3个省辖市8个项目县建成16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今年,已安排在14个省辖市、39个项目县、46个项目区,按照不低于“五化”的标准和要求,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创建54万亩。
坚持建管并重,全面普查提升。探索推广了由村组集体统一管护的“共管模式”、委托种粮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管护的“托管模式”、由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的“自管模式”等。今年开始,对全省“十二五”以来已建成项目的灌溉、配电、路桥等9项重点设施进行全面普查、整改提升;对新建项目的高压设施,全部由电力部门出资建设,已建项目的高压设施全部由地方电力部门接收运管,不但每年可增加新建项目投资10亿元左右,同时也破解了农电设施易损坏、管护难、用电贵等长期以来影响工程效益充分发挥的历史性问题。#FormatImgID_0#
近日,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河南省周口市召开。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担当作为,抢抓秋后施工黄金期,加大农田建设力度,确保完成今年新建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任务,不断开创农田建设工作新局面。本刊编发河南、江西、广东、安徽、甘肃5省典型,供各地参考借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