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五月,晴空万里,放眼望去,田里一道道绿油油的红薯幼苗沐浴着阳光,茁壮生长。这是山东省临沭县的农村一景,看似寻常,但对于“厕所革命”调研组一行人来说,却有着不寻常之处,因为这地里施的肥,是当地农民交口称赞的“农家肥”,是农村厕所粪污再生产的“有机肥”,是临沭推进农村厕革命的“成果肥”。临沭县推进的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既解决了农村改厕“最后一公里”问题,又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抽粪有了“专业队”
厕所粪污抽取曾经是一个大难题。临沭县改厕主要用的是双瓮漏斗式,“双瓮”一前一后埋入地下,前瓮连着蹲便器口,后瓮用盖密封,中间相互连通。这种厕所储粪桶高、抽粪口小,抽粪难度比较大。加上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小孩,抽粪就更没有人了。店头镇庄子村村民吴新梅告诉记者,几年前她家刚改厕时,没人抽,只能找那种贴小广告的人抽,一次要30块钱。
“现在俺们抽厕可方便了,一打电话就有人来,抽一次才10块钱。”蛟龙镇东塘子村村民李运平对现在的抽粪服务很满意。拉开她家厕所门,蹲便器洁白干净,嵌在简洁的瓷砖地面上。冲水桶、马桶刷、洁厕灵、消毒液一应齐全。李运平今年60岁了,平时子女都在外。虽然一个人在家,但是完全不用担心找不着人抽粪。
在她家大门上,贴有一个蓝色二维码图纸,上面有报修报抽电话、李运平的姓名、村庄和厕所编号等信息。据临沭县副县长公茂礼介绍,全县改造的厕所都有编号和对应的二维码。二维码在临沭厕所后续管护信息监管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作为上传信息的“桥梁”,让用户能够方便提交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厕所的“身份证”,让管护公司能识别用户需求,建立用户数据库。
厕所后续管护信息监管系统的第三方负责人叫陈泉江,是一位“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陈泉江告诉记者,他就是当地农村人,小时候家里养猪,深感农村畜禽粪便污染十分严重。大学学习软件工程,在校时开始有创业做农村环保的想法,回乡从畜禽粪便处理做起,慢慢扩展到厕所粪污处理,一步步跟着自己的初心做到了现在。
陈泉江也是“线下”粪污清运服务机制的负责人。他说:“最开始找‘合伙人’,俺‘忽悠’了几个大学室友回来跟俺搞环保,甚至一起给村民掏粪。”现在,抽粪不仅专业化,为了方便群众、降低成本,临沭县更是发展出了多种抽粪模式,相互配合。一是统一管护。临沭县设置的是节水型的厕所,用水量少,一户一年只需清掏3次左右。按照固定时间,管护公司为厕改户服务至少三次。二是出现紧急情况,如厕具坏了、粪污急需抽取时,厕改户可以通过打电话、扫二维码、在服务群里说等多种渠道提出要求,抽粪人员会立刻上门服务。三是主动管护,运用后台数据分析系统,找出长期未接受管护的厕改户,分析出原因,防止厕具渗漏而户主不知的情况出现,避免产生污染。
粪污有了“安身所”
下午阳光正烈,调研组一行人来到玉山镇粪污预处理点,玉山镇是临沭县最早建设的粪污预处理点,粪污处理能力不但覆盖全镇1万多户厕改户,还可以对周边养殖大户产生的粪污实施处理。
在田间道路一旁的厂棚下,虽然黄色装载机、蓝白施肥车、黄白抽粪车都在安静地休息着,但不难想象它们工作时的忙碌场景。一旁戴着草帽、身着黄色工作服的抽粪工叫赵康福,正在拿着手机拍照。“俺负责玉山镇这片区域,俺就是这个镇上的人。”赵康福咧开嘴笑道,现在没啥单,就先休息着。“俺今天刚抽了3户人家的厕所,一般抽完的粪,就储存在这个池子里。”赵康福指向前方的三级发酵过滤池。
粪污预处理就在这个三级发酵池中进行,是采用自然发酵和生物菌发酵相结合的方式。三级发酵池有三个连通的池子,抽取的粪污由第一个进料口进入,经过大约7天的发酵处理,自流到二级发酵池中,此时的粪水可用来给茶园、果树等施肥,再经过约7天的时间,可以自流到三级发酵池中,此时粪污已经发酵很好,是天然的农家肥,可供小麦、红薯、玉米、花生等多种农作物使用。此外,粪液也能够实现干湿分离,生产成肥料再进行销售。
据介绍,生物肥已经过临沭县检验检测中心检测,砷、汞、铅、镉、铬等重金属残余含量极少,远远低于相关技术标准要求,人们关注的粪大肠菌群数等技术指标经多次送检,均未检出,使用安全可靠。
在粪污预处理过程中,智能化系统也会全程介入。在玉山区域厕改管护站的系统控制室里,多个电子屏幕在墙上闪烁着,实时远程监控着玉山镇、蛟龙镇等多个区域的预处理点。每个点的三级发酵池的发酵程度、地下水质量、空气质量、容量等数据一目了然,以便实时掌握发酵动态,把出现二次污染的概率降到最低。玉山全镇71个自然村已实现从厕改户需求提交,到分配处理,再到粪污去处的全方位管理监控,对预处理点、抽厕过程、粪污去向实现了可追溯管理。
目前,临沭县通过测算,结合全县农村改厕分布情况,按照就近便捷的原则,以15公里为覆盖半径,在全县规划建设了6处粪污预处理点,每个预处理点服务1.5万厕改户,每个预处理点粪污年吞吐量达到6万立方米,既节省了运输成本,又可完全覆盖全县8万多厕改户。
粪肥有了“产业链”
临沭县农田广泛种植花生、红薯、玉米、茶叶等作物,是农家肥施用的天然基地。预处理点处理后的无害化粪肥,就近卖给周围的农户,帮农户施到田里,100块钱一亩,一亩地大概用10立方。一年农户大概施两季,每到施肥季的时候,管护人员还提供旋耕机翻地的服务,一亩地收200块钱。
“按照县里规划,每个粪污处理点,可签约2000亩的生态种植基地,主要以农业种植大户为主,全县6个粪污处理点可辐射服务1.2万亩农田。”临沭县住建局局长尹相坤说。
玉山镇粪污预处理点的附近,是一望无际的青青茶园,有村民正在采茶。据住建局村镇科主任时磊介绍,这里大约有300亩茶园使用处理后的农家肥。“我的50亩茶园用了粪肥后,增产了30%以上。而且茶叶品质变好了,以前每斤茶叶只能卖二三百元,现在能卖到六七百元,价格翻了一倍多,一年可增加收入20多万元。”茶叶种植大户赵胜对粪肥十分满意。
粪肥不仅施茶园的效果好,也十分适合浇灌其他农作物。在选择建设处理点的时候,为了让农户了解农家肥的优点,新建选址地点的周围麦田可以免费使用粪水。“我们种的是麦子,总共用了30多亩地的粪水,一亩地少用了150多块钱化肥。小麦长得好,麦穗大,前两天刮大风,俺这小麦几乎没倒,其他地的很多麦子都被风吹倒了,而且别的小麦都已经泛黄了,我们这个还绿油油的,麦穗饱满,今年收成肯定好。”因为对粪水肥效满意,店头镇农户赵康花以较低价格,将自家地租给陈泉江进行粪污预处理点建设。
粪肥能卖钱,为管护公司带来收益;粪肥效果好,也为农户带来增益。但是,临沭县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在农家肥生产和生态农业种植的基础上,再通过电商平台帮助种植大户推广销售农产品,强化了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厕所管护+农家肥生产+生态农产品基地+电商推广”的产业链条。
“借用厕改后期管护平台优势,我们与县八万多厕改户、500多家中小型养殖户建立了紧密联系,他们既是卖家又是买家,为电商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陈泉江说,电商平台上包括茶叶、红薯、玉米、小麦、花生等农产品。由于生物肥有机质含量高,种出的茶叶等高附加价值的农产品品质好,价格高,收入随之增加,像玉米等附加值低的农产品,通过再加工,生产成饲料,再放上平台销售,效果也很好。“我们还跟中小型养殖户签约,帮他们免费处理畜禽粪污,作为条件,他们必须在平台上购买饲料、兽药、养殖服务等养殖必需品。2019年,公司月平均销售额超过75万元。”
管护有了“领路人”
针对农村厕所后续管护工作,临沭县专门成立了全县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法改局、财政局、住建局、环保局、农业局、国土资源规划局、各镇街政府主要负责人等均是小组成员。住建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督查全县农村改厕建设和后续管护,各镇街政府(办事处)作为实施主体,负责各自辖区农村改厕建设和后续管护,形成了责任体系明晰的工作格局。
责任已到人,但具体要怎么做?临沭县政府深知,在农村厕所后续管护中,第三方公司在具体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公司做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厕改管护质量。临沭县第三方公司成立才两年多,负责人陈泉江也是在摸索中,厕所后续管护才刚刚开始,这一路困难不少。因此,必须要引导扶持第三方公司发展。
“粪污预处理点的选址工作都是住建局牵头,与我们一起选址。”陈泉江说。6处粪污预处理点需要覆盖全县,选址是个难题。具体选在哪里?如何租到这块地?如何跟当地沟通?为此,县政府主动作为,协调国土规划部门、农业农村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各镇街配合解决处理服务公司的粪污处理点建设用地问题,粪污预处理点找到了归处。
选址确定了,但是建设粪污处理点的资金又成了难题。处理点的建设在摸索中前行,进料口、出料口、材料质量等不断改进。从第1个到第6个,总共进化出三代。到第三代处理点时,一个已需30多万元。这对于刚创业不久的陈泉江来说,资金压力很大。此时,县政府送来“及时雨”,拨款100万元,缓解了公司粪污集中处理点的建设资金压力。
此外,据临沭县住建局副局长张卫伟介绍,之前陈泉江的玉山区域厕改管护站比较简陋,镇政府决定给予他办公条件支持,免费提供了现在的办公地点——玉山镇沿街边的一栋两层小楼,蓝顶黄墙,窗明几净。
管护有了“领路人”,监管有了“云助手”。在抽厕日常监管方面,临沭县政府充分利用厕所后续管护平台系统,开辟“云监管”渠道。一是实现无纸化改厕户信息管理和查询。各镇街将改厕户信息录入信息化系统,形成数据库,可以灵活查询,还能随时录入新增厕改户。二是实现政府高效独立监管。就改厕情况、服务情况、汇总统计而言,县级政府管理部门能够查询调阅全县数据,镇级政府管理部门可以查询调阅本镇街数据,管护公司只能接受需求指令和分配处理指令。三是实现考核有依据。可以按月或按季度,统计出全县需求提交数、服务公司需求完成数,作为政府考核、奖补的依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