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渤海湾畔的昌潍平原北部,耕地缺淡水多盐碱,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一位农技推广工作者的弱小身影,总是出现在酷暑严寒的晨曦和晚霞之中,辛苦劳作,默默耕耘。田间地头,他向百姓传授农业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农闲时节,他走村串户,传播惠农政策,倾听群众期盼;利用网络平台,他自编农技信息,为农户送去科技大餐……
他就是57岁的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寇玉湘,一位扎根基层从事农技推广事业39年、广受当地干部群众赞誉的农技推广“小灵通”。他先后50多次受到昌邑市级以上党委政府及业务部门的表彰奖励。2010年以来,他荣获“第七届山东省优秀农业技术人员”“第八届山东省优秀乡镇林业技术人员”等荣誉称号。
立志,投身农技推广无怨无悔
1962年12月,寇玉湘出生在一户农民家庭。自懂事起,老一辈在炎炎烈日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走进校园的他立下志向,将来定会致力于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方法。1978年夏天,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寇玉湘毅然放弃了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选择了昌潍农校农学专业学习,圆了自己少时的梦想,开始了他的漫漫农业技术推广之路。
1981年7月,寇玉湘从昌潍农校毕业被分配到当时昌邑县最偏远、经济条件最差的双台公社担任农业技术员。双台公社土埠丘陵居多,土地贫瘠,农技推广难度大。为了最大限度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寇玉湘凭借一腔热情,骑着自行车,每天跟着包村干部走村串户,进田间、下地头,实地考察土壤结构,引进推广“沙打旺”绿肥植物。两年多的时间,为全公社8个村近万亩土埠丘陵土地改良积累了经验。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83年10月,寇玉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底,年仅21岁的他被调往沿海乡镇之一的青乡农技站担任站长职务。在这里,他一待又是13年,针对该乡农业特征,带领全站农技人员大力推广良种化工作。其中大豆新品种推广工作成效显著,4年时间青乡3万亩大豆全部实现良种化,每亩增产50多公斤,年增收600多万元,该项目获得了潍坊市和昌邑县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5月,在农技战线已“小有名气”的寇玉湘又临时受命,调到同样也是沿海乡镇之一的“革命老区”龙池镇,至今已扑下身子干了24年。
在乡镇工作几十年,组织上至少三次准备把他调到县级农业部门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寇玉湘常挂在嘴边一句话:“我当初立过志,这辈子与乡镇农技打交道,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没后悔过。”龙池镇历任党委书记或镇长离任时,都不约而同为下任送上“临别赠言”:“寇玉湘同志是把好手,别轻易把他调走。”
承诺,追求精细服务初心不改
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寇玉湘心里非常清楚,广大沿海农民兄弟在想什么,盼什么,“服务员”这个角色始终是根植于寇玉湘内心的庄重承诺。1996年夏天,他走马上任龙池镇农技站长。时值麦收,他发现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小麦麦茬太高,农民全部采取火烧麦秸然后再播种的方法,致使麦收期间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不仅破坏了麦田植被,也造成空气污染。
寇玉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即动手,把焚烧秸秆的危害、推广秸秆还田和化学除草的好处以及玉米免耕高产栽培技术等一一写在了明白纸上,并赶印了6000多份。他和农技站的同志一起跑地头、进农户,一边发放明白纸,一边讲解技术要领,使广大农民由抵触到认识,最终变成自觉行动。此后二十多年来,该镇再未出现大面积田间焚烧秸秆的现象。全镇5.8万亩粮田到2000年全部普及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年增效益500多万元。
2002年春天,乡镇改革农技站、林业站、农业机械管理站三站合一,成立了龙池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寇玉湘担任服务中心主任。他深知,巩固和完善秸秆还田技术,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重点在于推广农业机械化。上任伊始,他就主动联系各村“两委”干部,与他们一起走访科技带头户和种粮大户,把党的农机购机补贴的惠农政策宣传到群众之中,并且做到了逐户认真、及时、细致、无误统计,受到了广大农机户的一致好评。
经过几年的努力,龙池镇7万亩耕地拥有农机总动力达到9万千瓦,其中拥有大型拖拉机、小麦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830台(部)。这些大型农机的推广应用,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也有力地促进了全镇耕地土壤的改良和农业的增产增收。特别是大力推广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效果十分显著。这项农机农艺有机结合技术年推广面积达5万亩以上,玉米机收和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都达到了100%,小麦玉米两季全镇年增收1160万元以上,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他本人也因此荣获山东省农业厅“保护性耕作项目”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龙池镇有多个村庄离镇区较远,农忙时节群众对农业技术的渴求日益增强,农业技术的传播时效性也愈加重要。当网络和通信技术开始进入农村,寇玉湘就主动联系移动公司,利用电脑和手机每年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重要环节给全镇农民免费发送科技信息,每年共计40余期10万余条,从农作物的播种、追肥、浇水、配药,到病虫害的防治、配方施肥、良种推广、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安全生产等等。2013年又建立起“龙池农技推广QQ交流群”,2015年又建成“农技服务微信平台”,用现代网络技术常年为农民免费提供科技服务,走在了全省前列。
创新,挖掘增效潜能矢志不渝
现代农业生产要想实现高产高效就必须改革创新,寇玉湘对此矢志不渝。多年来,他和团队立足农业现状,不断求新求变,在挖掘潜能高效上力求突破。
2011至2015年,寇玉湘和团队承担了原农业部、山东省农业厅安排的棉花高产创建项目,通过攻关相关技术超额实现了预期目标。经省市专家认定,所属试验两大片区10亩高产攻关田棉产量分别达到155公斤/亩和150公斤/亩,百亩高产示范田皮棉产量分别达124公斤/亩和127公斤/亩;万亩高产示范田皮棉产量117公斤/亩,极大地带动了全市棉花生产的发展。2014年棉花大面积受旱,但棉花产量不降反升,全镇主要产棉区亩均增收皮棉10公斤以上。
寇玉湘和团队积极推广免耕高产栽培模式,27个村都设有村级农技服务点,配有农技人员。近几年,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推广面积分别达到5.3万亩和5.8万亩,普及率100%。该技术省工、省力,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了产量和收益,因此荣获了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保护性耕作项目”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寇玉湘和团队还积极稳妥地推广实用技术。多年来,盐碱地棉花高产栽培、化学除草技术等一项项创新技术无不凝聚着寇玉湘的心血。特别是令他颇感骄傲的良种推广收到良好成效。如自2000年开始,他配合潍坊市农科院对潍麦8号及配套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推广,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在本地推广该品种8万多亩,增收500多万元。2013年小麦“潍麦8号”小麦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荣获“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2016年12月又获原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
57岁的寇玉湘在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上,奋战了整整三十九个春秋,每一个村落都留有他的足迹,每一块田地都留有他的汗滴,每一棵庄稼都呼吸着他的气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