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产业“牛鼻子”——山西运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见闻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洋 字号:【

  近年来,山西运城市在三产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建设高水平、高档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新路径。

  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得天独厚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因“盐运之城”得名。几千年来,运城黄河中游的农耕文明,生生不息,恒透灵远。

  近年来,运城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的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农业“八大提档升级行动”,跳出农业抓农业,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合理的产业布局、颇具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三产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不断拓宽园区建设的范围,不仅解决了农业效益低下的问题,更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建设高水平、高档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新路径,从而使农业进入发展动力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的新时期。

  一幢幢现代化温室大棚果实满枝,一片片经济林作物绿荫如盖……2019年10月28日-29日,运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各县(市、区)书记、县长,分两路对13个县(市、区)26个观摩点进行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观摩活动,并于11月1日召开了总结交流大会。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时节,穿行于运城市各县、区的乡村田野间,可以感受到“农旅双链”模式下果品产地变成了旅游旺地;可以感受到农民跳出农家乐的局限,走入车间、工厂,成为品牌果蔬加工业的生力军;更可以感受到这里处处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巨大商机和无限潜力。

  盐湖区:布局“一区两园三带”

  盐湖农业,历久留芳。

  近年来,盐湖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先后荣获梨果和粮食等9块国字号招牌,走出了一条具有盐湖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一区两园三带”是该区的主要发展思路。“一区”就是依托中心城市区位优势,紧盯城市消费需求,创建城郊农业示范区。“两园”就是依托三路里3万亩双季槐产业基地,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依托泓芝驿3万亩酥梨示范基地,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带”就是在北部峨嵋岭,打造特色经济农业带,重点发展高效双季槐、优质核桃和畜牧养殖等产业;在中部涑水河两岸,打造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带,重点发展设施蔬菜、优质水果等产业;在南部中条山沿线,打造生态观光农业带,重点发展玫瑰、皂荚和花椒等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规划的顶层设计,为全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以来,盐湖区先后召开了全国蜜蜂授粉现场观摩会、全国韭菜绿色发展交流会、运城市果园机械化现场演示会等,全方位宣传展示该区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建设了“一村一品”专业村146个,“三品一标”数量达34个,面积20万亩;打造了“冠之姑”食用菌、“河东脆”冬枣、“南花”红香酥梨、“殿旗”酥梨、“42℃光照韭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在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优质果品大赛中,山西省共获5项金奖,盐湖区独揽4项,分别是酥梨、玉露香梨、考密斯梨、冬枣,大大提升盐湖果业品牌知名度。盐湖酥梨远销美国、欧洲等地,占运城市酥梨出口量的51%,有力带动了果农增收。以龙居镇为例,去年红香酥梨每亩直接经济效益达万元以上,农户收益最低5万元,最高70万元。

  在盐湖区观摩当日,18.75吨的红香酥梨满载着盐湖人民的深情厚谊,代表运城、代表山西水果首次出口马尔代夫,这也使运城水果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64个。

  在发挥龙头引领,发展智慧农业方面,盐湖区依托中农乐“互联网+农业”新技术,打造现代农业展示服务中心,形成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傻瓜式”技术和“保姆式”服务;西张耿中农乐基地实施果品产业示范、安全可溯源建设、水肥一体化等工程,推动农业发展由规模化迈向信息化、智能化;同时,借助“滴滴农业”、庄稼医院等新模式,推广社会化服务,解决了农村“土地荒”、农民“技术荒”等问题。现该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300个,家庭农场105家,带动全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永济市:“三带五板块”带动农户增收

  永济境内一马平川,井黄两灌,耕地面积达83.1万亩。其中,黄河滩涂面积近30万亩,中条山前沿洪积扇面积10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是传统的农业大市。20世纪60年代,这里被确定为全国优质粮棉生产基地,被誉为“晋南粮仓”。

  近年来,永济市在黄河经济带、涑水河经济带和中条山经济带形成了优质粮食、绿色蔬菜、干鲜果经济林、畜牧水产养殖、休闲观光农业“五大农业板块”,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提升了农业农村发展动能。

  在黄河经济带,利用30万亩黄河滩涂和丰富的水资源,发展蔬菜、中药材、干鲜果及水产养殖等产业,培育建设了万亩水稻、万亩莲菜、万亩山药、万亩芦笋和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在涑水河经济带,抓葡萄、冬枣、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及商贸物流等产业,培育建设了万亩冬枣、万亩葡萄种植基地和一批养殖基地;在中条山经济带,则立足促进“三产融合”,实施了凡谷归真、尧王洞天、紫韵花海薰衣草庄园、河东葫芦文化艺术庄园等农旅融合项目。

  截至目前,永济市葡萄、冬枣、桃、核桃等干鲜果经济林近40万亩,芦笋、莲菜等绿色蔬菜9万亩,同时发展中草药、油料、山药等其他经济作物10万余亩,粮经比达到1:1.1;畜禽养殖1326户,肉、蛋、奶总产达4.26万吨;水产养殖1.36万亩,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1.49亿元。

  现今,永济市已先后建成凡谷归真设施农业示范园、长荣科技循环农业示范园、栲栳樱桃精品示范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示范基地55个,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20余万亩,形成了城西蔬菜、卿头葡萄、开张冬枣等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完成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规划,成功入选省级创建名单。

  同时,永济市将葡萄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依托60余家葡萄种植合作社、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广设施栽培技术,葡萄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200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5万余亩,设施葡萄从无到有,目前发展到3万余亩,亩效益从3000元增长到2万元左右,建成了全国第二、北方最大的克伦生葡萄种植基地,葡萄产业已成为该市优质农产品的新名片。

  河津市:工业化理念驱动现代农业

  河津市耕地面积35万亩,总人口41万,人多地少,农业底子薄,基础较差。

  近年来,河津市委、市政府把农业作为固本之基,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首先,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起“东苗木、西滩涂、南农旅、北修复”的整体产业布局,东部以康培、润兴、隆兴等企业为引领,打造万亩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园区;西部以连伯村、和平农场为龙头,发展临水农业和滩涂经济;南部以山王古耿文化园、汾河花卉苗木产业观光带为中心,打造草莓、苹果、葡萄等特色林果产业园区;北部以花椒、核桃等经济林和防护林为重点,大力实施生态修复。

  再次,实施总投资5亿元的3万亩高标准农田、瓜峪水库、三交河治理、汾河水生态修复等六大基础设施项目,完善渠系配套、节水改造、土壤改良等设施,全面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同时,积极对接山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和蚂蚁金服“普惠金融+智慧县域”项目,为企业、农户提供无抵押、秒到账信贷服务,授信额度6亿元以上,为现代农业发展引进资本,注入活力。

  机制上,则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方式,辐射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如:通和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模式,公司提供种子、统一喷施硒肥,每公斤小麦高于市场价0.4元统一收购,农户每亩可增加收入160元。康培集团采取“订单收购+分红”模式,农民通过土地、劳务入股,五年后每亩可纯收入2万元。另外,依托73家规模企业,大力开展“一企帮一村”,因地制宜助推产业化发展,切实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去年1~9月份河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99元,增长了8.8%。

  临猗县:产业兴园、创新活园、科技强园

  临猗县共有耕地150万亩,其中林果面积110万亩,主导产业为苹果和冬枣,年产各类水果50余亿斤。

  2019年5月,临猗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涵盖7个乡镇71万亩,主要布局为“两带一核”,即以董夹路沿线为主轴的涑水平原鲜枣生产带,以三赵线为主轴的台垣区苹果生产带,以果品加工、销售、仓储物流、研发、服务为一体的核心区。产业园鲜枣、苹果年产值43.5亿元,该区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万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30.6%。

  近年来,临猗县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实施产业兴园、创新活园、科技强园三大举措,强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产业兴园。一是调优品种,实施果树高接换头5万亩、老旧果园改造6.7万亩,确立“良种繁育基地+生产基地+龙头企业”新品种推广模式,成功创建山西省早中熟苹果特色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二是做优品质,大力实施“三改三减两推广”提质增效工程,推广果园“两大设施配套、六大技术集成”管理模式,建成标准化水果出口示范区12个,标准化示范园国家级5个、省级5个。在该县角杯乡,吴忠定成立的角杯忠定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和重点服务对象905户,遍及全县6个乡镇50多个村庄,果园实施老旧果园改造后,高档苹果论个卖,每个优质富硒果卖到8~10元,一棵好苹果树卖到6000元。三是创优品牌,按照“区域公用品牌+县域品牌+企业商标”模式,重点打造“临猗苹果”“临猗冬枣”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王万保”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8年中国品牌建设促进大会上,“临猗苹果”品牌价值为41.44亿元,成为山西省唯一跻身农产品区域百强榜品牌。

  创新活园。一是创新融合发展,发挥百万亩果园绿色资源优势,连续举办两届运城峨嵋果品博物院生态旅游文化节,推动传统果业生产向农耕体验、休闲采摘、观光旅游转变,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二是创新营销模式,充分发挥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县优势,推广“前店后仓+果农”“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依托448座果库总容量75万吨的仓储优势,吸引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物流平台落户临猗,年销售额达10亿元。三是创新发展途径,结合主题教育,开展现代农业发展大讨论,征集“金点子”60余条,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科技强园。一是提升产学研水平,与中国农大、西北农林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建立县、乡、村三级果业技术指导网络,推广果业技术服务应用体系。二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在全国率先发布临猗水果景气指数,构建临猗智慧果业大数据中心,推动果业转型升级。三是提升发展活力,2018年圆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任务,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267个,占74%。

  万荣县:果业掀起“二次革命”

  近年来,万荣县启动实施总投资59亿元的2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60个项目,规模居运城市第一。2018年,万荣县获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创建,2019年5月,设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该县充分发挥国家投资效应、技术支持效应、品牌影响效应,围绕果业生产、贮藏、加工、营销等环节,着力发挥产业园的“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融合化、社会化”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万荣果业掀起“二次革命”。

  着眼“优质化”示范引领,万荣县建成3个水果主题公园、10个精品水果示范园;着眼“绿色化”示范引领,实施农业循环发展、农业绿色防控专项行动,去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场会在万荣观摩;着眼“品牌化”示范引领,构建出口创汇三大体系,出口水果认证基地达5.7万亩;着眼“融合化”示范引领,建成苹果博览馆,新实施方源果酒、汇源扩建等果品加工项目;着眼“社会化服务”示范引领,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796家、家庭农场299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组织39个,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20.8万亩。

  苹果是万荣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第一主导产业,种植面积35.9万亩,年产量38.2万吨,年产值15.3亿元,苹果收入占到全县农民收入的60%以上。目前已经形成“一轴六区”的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即:以209国道万荣段为产业带动轴和现代苹果生产示范区、现代苹果电商集聚区、现代苹果产业拓展区、现代苹果链条延伸区、现代苹果农旅融合区、现代苹果加工集散区。

  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万荣县不断健全完善生产设施条件、苹果品质、加工转化产业集聚、技术集成水平、营销体系、绿色发展、带动农民、产业融合、政策支持、组织管理等“十大优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造建设产业特色鲜明、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乡村发展新动力、农民增收新机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稷山县:三级布局促增收

  稷山县是晋南商贸重镇,素有“晋陕豫交界的小天津和旱码头”之称。

  世界级的板枣生产系统农业文化遗产、国家级的板枣生产公园、山西省第一的蛋鸡存栏和设备技术、山西省第一的农业机械化率,是稷山现代农业丰富的内涵支撑。

  近年来,稷山县向上积极争取国家级现代农业项目树标杆,统筹捆绑资金抓设施完善提品质,积极引导百花齐放促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县域层面,稷山县围绕蛋鸡、板枣、葡萄、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编制了《山西省稷山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区总体规划》《稷山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与项目规划》等规划进行整体布局。在乡镇层面,因地制宜,结合现有产业,引导发展苹果、桃、山楂、樱桃等水果以及蔬菜、杂粮等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在村级层面,布点近800家专业合作社和58个家庭农场辐射带动28000余农户,进行适度规模生产,能种则种,愿养则养,形成有效补充。

  通过县、乡(镇)、村三级网格布局,全县现代农业规模效益初步显现。目前全县蛋鸡存栏1350万只、板枣15.3万亩、水果10万亩、中药材6.8万亩,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5000余元。

  “晋有板枣稷山中,皮薄肉厚核小同。敢问赤宝何所去,遥望尘骑奔皇宫。”稷山板枣位居中国十大名枣之首,素以“皮薄、肉厚、核小”著称于世,距今栽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其历史悠久,药用价值极高,成为历代皇室“贡品”。

  如今,稷山县加强了板枣的科技应用和标准化生产,栽植、嫁接、施肥、植保、收获等生产技术标准均经过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并颁布,经过标准化管理的产品量价都较普通产品提高2~3倍。

  另外,晋龙集团的蛋鸡养殖在集中饲养、封闭管理,供料、控温、清粪和鸡蛋的输送、消毒、光检、称重、喷码等流程上全部实现自动化,年产鲜鸡蛋16万吨,鸡肉4200吨,可转化农副产品13万吨,产品供不应求,鸡蛋价格每公斤高于市场1元左右;同时,还为当地农户提供了数千个就业岗位。

  新绛县:蔬菜、油桃播远名

  新绛素有“中国果菜十强县”之称。

  2018年、2019年新绛县累计投资9000余万元发展现代农业,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试验示范,2019年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30余个。

  该县以基地园区建设为载体,制定了蔬菜、油桃、中药材等14个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健全完善了农产品检测检疫平台和监管网络体系,建立完善了鹏翔农业等16个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追溯机制,全县主要农产品的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加快了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认证绿色农产品11个、面积达4.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27个、面积达22万亩,“新绛远志”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经过努力,该县现代农业已形成“粮、菜、果、药、畜”五大主导产业,其中蔬菜已成为新绛的标志性产业,全县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5万亩,年产销量达11.7亿公斤。干鲜果种植面积5万亩,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优质油桃生产基地。新绛蔬菜、新绛油桃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出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一带一路”国家。中药材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量1500万公斤,是全国面积最大、品质最优的道地远志生产基地,“新绛远志”直供北京同仁堂。

  闻喜县:十大示范园区初现雏形

  闻喜县耕地面积82万亩,是传统农业县,也是山西省小麦种植面积第一大县。

  近年来,闻喜县委、县政府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引领,坚持“稳粮、强果、优菜、壮畜、发展苗木、提升药材”路径,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基地、一乡一特一园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农田水利等项目,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同时,该县先后投资15.8亿元,组织实施了石门引水、小浪底引黄、北赵引黄、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有机旱作农业等一大批农业重点项目,这些项目的完工,可使该县的水浇地面积由目前的20万亩增加到40万亩以上。

  截至目前,闻喜县已形成区域明显、特色突出的“山楂、中药材、杜仲、葡萄、核桃、甜柿、苹果、设施蔬菜、食用菌、苗木”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雏形;成功引进牧原养殖、象丰农牧、康培苗木、九九慢城等优势龙头企业;七里坡山楂、涑川茼蒿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全县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6.5万亩、品种15个;全县绿色防控示范区达到30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3.8万亩,干果经济林达到15.5万亩,药材种植达到13.2万亩。

  绛县:小樱桃做成大产业

  绛县东南高峻,西北平缓,素有“七山二岭一分川”之称,是华北最大的樱桃种植县。

  近年来,绛县县委、县政府立足樱桃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建设集樱桃鲜果生产销售、樱桃新品苗木培育、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高端樱桃产品深加工和樱桃种植技术培训于一体的“全国樱桃之乡”。

  该县围绕樱桃特色产业,确立了13个示范点,推进农业先进技术迅速普及与主动应用。2018-2019年,该县新种植樱桃1.3万亩,用于苗木、设施大棚补助资金200多万元。同时,统筹部门资源,整合项目资金,用于园区内道路硬化、水利设施建设等配套资金近4000万元。

  针对倒春寒时有发生的情况,该县改革创新,探索设立樱桃补贴保险,是山西省首个政府补贴樱桃保险的县。去年,县政府筹资158万元为全县1.3万亩挂果樱桃全部购买财政补贴型樱桃保险,增强果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当前,全县樱桃种植面积5万亩,初步形成了发展规模化、产业特色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优质化、销售品牌化的发展路径,成为华北最大的樱桃生产基地和国家出口水果安全示范区,并成功出口至巴基斯坦和我国台湾地区。“绛县大樱桃”也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商标,地方标准正式立项。

  面对樱桃仍然卖“原字号”“初字号”产品的现状,该县积极推动农业与互联网融合,成立电商协会,建立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引导各类农产品经营主体与淘宝、京东、农芯乐、惠农网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垣曲县:核桃唱起主角戏

  2010年,垣曲县委、县政府在多方考察,聘请专家实地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发展核桃产业的重大决策,将全县域作为现代核桃产业园进行打造。该县按照“扩基地、强管理、创品牌、增效益”的思路,经过10年持续发展,全县核桃面积达到了30万亩,已有15万亩进入了挂果期。近年来,该县组建了干果经济林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成立了11支核桃专业技术队伍,专门负责核桃种植、管理、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在原有6个加工企业的基础上,新建设煜耀、舜兴两个核桃加工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带动了一批合作社、小作坊参与核桃销售加工,解决了核桃销售难、附加值低的问题。另外,该县整合资金,分年度对核桃进行提质增效,已投资3000万元,改良20万株、综合提升7万亩。通过近10年的努力,全县核桃产业走上了稳定、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垣曲县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山西省优质核桃示范县。

  除核桃产业外,该县还将发展势头好、产业规模大的香菇和温氏生猪养殖作为重点,进行产业园区化推进。在食用菌产业园发展方面,巩固以沐风香菇加工企业为龙头、42个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为基地、年产960万袋菌棒的基础上,由娟娟专业合作社投资2000万元,新建成年产香菇400万袋的菌棒自动化生产线,带动了食用菌合作社和分散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解决了香菇生产的环保问题。该县引进亚洲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温氏养殖集团,并投资5亿元,采用当前世界先进技术,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一个饲料加工厂、两个年产40万头的种猪场,可带动养殖大棚200余个。

  此外,该县以人口聚集、各方面基础较好的亳清河流域为主战场,打造亳清河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在沿线打造了16个美丽乡村,发展垂钓、农家乐、采摘、观光园。目前,亳清河沿线初步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基础完备、产业兴旺的观光旅游长廊。

  夏县:打造城郊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两次提到夏县,悠久的农耕历史、源远的农耕文化、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为夏县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近年来,夏县县委、县政府以“三规三业三建六化”为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生产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安全、一二三产融合的城郊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乡村全面振兴。

  “三规”,即规划先行,高标准编制《夏县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规范建设,按照规划设计要求,标准化施工,高水平推进,去年重点打造了司马光故里葡萄、厚民晋茶两个产业园;规模发展,园区现已形成胡张优质小麦1.4万亩,南大里“夏鲜”蔬菜1.2万亩,夏乐精品西瓜1.5万亩,胡张桃1.2万亩,埝掌花椒1.1万亩,裴介红枣1万亩,水头禹王葡萄8000亩,泗交茶叶500亩。

  “三业”,即特色产业,发展高山茶田500亩,成为我国北部新生茶叶基地,结束了山西不产茶叶的历史;农产品加工业,以格瑞特、展鹏农业为龙头,年加工各类干鲜果2000吨,以鑫润源食品、翱翔生物为龙头,年加工各类蔬菜750吨;旅游业,加快农旅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和文化旅游业“双轮驱动”,目前,司马光故里现代葡萄产业园已形成集葡萄采摘、葡萄酒品鉴以及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建”,即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支干相连,区域成网,建设园区路网20余千米,管网110余千米,线网30余千米;园区绿化建设,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景相连”的思路,绿化园区道路45千米;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农伯伯现代农业电商综合产业园,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打造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六化”,即标准化生产,实行统一培育种苗、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监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采摘销售、统一品牌运营;功能化定位,主打“特色”“功能”牌,培育了富硒西瓜、富硒小麦等一批功能农产品,研发了葡萄酒、绿茶、钙果酒等功能性食品;科技化支撑,与国内知名涉农高校对接合作,强化科技引进和推广,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等工程;绿色化发展,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7%,测土配方施肥40万亩;品牌化培育,开展“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重点培育了“夏乐西瓜”“夏鲜蔬菜”等特色品牌;组织化带动,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10万余亩,亩均收入6000元以上,流转土地2万余亩,涉及农户6500户,吸收劳动力1.5万人,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

  平陆县:“五大园区”铺就致富之路

  平陆县南临黄河,北依中条,是山西的南大门,素有“平陆不平沟三千”之称。现该县果品面积35万亩,蔬菜面积5万亩,粮食面积36万亩。

  近年来,平陆县立足黄河经济带与中条山经济带交汇的实际,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结合“县西玉露香、县东干果林、沿河大棚菜、美丽乡村游、技能大培训”产业布局,坚持集聚建园、融合强园、绿色兴园、创新活园,初步形成了“五大园区”。

  平陆县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圣人涧、张店、三门、坡底、曹川等乡镇创建了10万亩优质小麦高产区,形成粮食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平陆苹果”“平陆玉露香梨”品牌效应和地理标志认证作用,在7个果业生产重点乡(镇)积极开展果品标准化园区建设工作,先后建成标准化示范园区16个、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园区8个、标准化示范园200个,基本实现了“乡有示范区、村有示范园”;在常乐、张村、杜马、张店等乡镇,发展西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基地,打造蔬菜标准化园区,先后建成日光温室棚、春秋棚3000余个,发展露地蔬菜4.6万亩,年产值可达2亿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形式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依托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桃树、梨树、苹果、核桃、桑葚等果品适度规模化种植,打造集技术研发、培训、展示、会议、观摩、果品储藏、销售、果品溯源体系、“智慧果业”远程控制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风口桃花源示范园区;在东部山区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园区,初步建成了以大红袍、狮子头为主的花椒产业园区3.5万余亩,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辐射带动三门、坡底、曹川等三个乡镇的群众发展花椒5.52万亩。

  芮城县:“1+4+10”打造特色产业新格局

  2006年,芮城县在山西省率先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发展战略,经过5年奋战,于2011年在全省首家通过了省级生态县验收。多年来,结合县域实际,形成了苹果、花椒、红枣、芦笋、大棚菜五大特色产业规模和品牌优势。

  近年来,芮城县委、县政府坚持立足生态、发挥优势、因地制宜“三个原则”,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思路,奋力打造“1+4+10”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1”是立足生态实际,打造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园区;“4”是以苹果、花椒、屯屯枣、菊花等四大特色产业为核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10”是示范引领带动全县10个乡镇各做大做强一个主导产业,打造出10个特色优势产业区。目前,重点打造了南卫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和风陵渡镇花椒现代农业产业园。

  南卫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总规划13680亩,总投资3.08亿元。目前,完成投资1.19亿元,发展各类蔬菜大棚1000亩,建设苹果基地2000亩,粮食基地2000余亩,现代化生猪养殖场1个,配套集约化蔬菜育苗基地1万平方米,农资供应中心与培训基地1处,植保观测场1处。2019年,邀请专业规划公司对园区进行了重新规划,分成核心区和辐射区两个区域。核心区总占地4600余亩,规划设计“一心五区”。一心即功能中心,突出标准化养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园区的总引擎;五区即设施农业区、特色种植区、粮食示范区、七彩农业区、综合服务区。

  芮城是中国花椒之乡,立足这一特色产业,芮城县委、县政府打造了风陵渡镇花椒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位于风陵渡镇,总规划占地5万亩,总投资2亿元,建成了集1000亩核心技术应用示范基地、10000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产业园规划建设面积50000亩的“115”基地。同时建成花椒育苗基地、花椒综合服务中心、万亩标准化示范园、花椒交易市场、花椒加工区5大板块。

  2019年11月1日,在运城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观摩总结交流会上,运城市委指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新时期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当作大运城‘四大战略目标’的首要目标,在全市建设一批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并以此为突破,不断推动运城农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运城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力。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应紧扣农业全面升级,紧扣大幅度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紧扣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在产业园区创建实践中,运城市各县(市、区)始终把姓农、务农、为农和兴农作为建园宗旨,把有基础、上规模、高标准作为基本要求,科学规划,深入推进,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作用,进一步抢抓机遇、转变观念、真抓实干,推动运城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奋力谱写运城“三农”工作新篇章。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