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农业航母——全国农垦系统深化改革综述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许雪亚 字号:【

  2018年11月15日清晨,海南农垦乌石农场公司(原乌石农场)一片绿意盎然的绿橙林里,61岁的李民峰和妻子正在忙碌。“今年绿橙又丰收,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好啊。”李民峰笑着说。不远处,李民峰家的“绿橙楼”格外显眼。

  2015年底,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成立,原海南省农垦总局的实体地位被取消。这家拥有60余年历史的老国企转身“下海”,实现了从政社企混合实体向完全市场主体转变。2017年,海南农垦实现总营收225亿元,总利润4.62亿元,较改革前的2015年大幅增盈约17亿元。

  海南农垦改革是这轮全国农垦改革的一个缩影。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吹响了新时代农垦改革发展的嘹亮号角,为农垦改革行稳致远勾勒出清晰路径,新一轮农垦改革正式拉开大幕。

  2016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指出,“要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推动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对农垦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再次来到黑龙江省进行考察,他强调,要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更好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改革春雷动,发展马蹄疾。《意见》出台以来,全国农垦劈波斩浪,奋勇前行,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向改革深水区挺进。一项一项抓落实,一项一项见成效。随着垦区“航空母舰”的逐步搭建,农场企业化改革的加快实施,农用地规范管理的深入推进,新时代农垦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

  垦区集团化 迈向大而强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格尼河农场的一块空地上,一个个“大铁牛”整齐排列,农场场长王士奇说,大型农机统一存放、保养,确保以最好状态投入农事服务中。从最初只有10台农机、经营模式单一、总收入只有几千万的小农场,发展到目前拥有200余台套农机,收入4.5亿元的全程机械化公司,农场企业化改革,让格尼河农场搭上了快速发展的列车。

  而格尼河农场所属的呼伦贝尔垦区在体制机制、产业发展、市场运作等方面为全国农垦改革探路,由过去人们印象中管理粗放的“大块头”,转身一变,成为有活力、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焕发新生机,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人均纯收入24184元,同比增长18.4%。

  “集团化是垦区改革的主导方向。有条件的垦区要整建制转换体制机制,建设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已组建集团公司的垦区,要加快推进直属企业整合重组,推动国有农场公司化改造,建设农业产业公司,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意见》一经出台,再次把农垦拉到了聚光灯下,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向改革寻求动力,让改革释放活力。新一轮农垦改革,发端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宏大背景之下。“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成为改革主线,而这也正是垦区最需要破题的关键环节。

  “要深刻理解深化农垦改革的重大意义,按照中央要求进一步落实部门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加大督导力度,加快推进各项重点改革,确保中央农垦改革发展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

  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农垦文件精神,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农垦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均已出台,中央有关部委共出台6项配套文件。一系列配套政策、实施意见和具体措施像“及时雨”一样解渴,农垦“政策边缘化”问题正在逐步缓解。

  2017年5月15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江苏农垦传来,苏垦农发正式登陆上证A股市场!通过股份制、公司制改造,传统农垦释放了市场竞争的活力。2012年至今,苏垦农发总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数据的平均增速在20%以上,发展成为江苏省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向着集团化迈进。2018年12月16日,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在哈尔滨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黑龙江农垦整体转制开启了新征程。北大荒集团成为农垦航母的核心力量,从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整建制地转入集团化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建立起以集团总公司为核心、以产业公司集群为支撑、以农(牧)场公司和生产基地为保障的完整经济体系,使垦区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进入了垦区全面振兴发展的新阶段。集团化、企业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夯实了北京三元、上海光明、甘肃莫高、宁夏西夏王、重庆天友和广东燕塘等农垦企业的龙头地位,成为引领改革的旗舰。截至目前,北京等16个整建制转为省级农垦集团的垦区,加大直属企业和资源资产整合重组力度,组建二级公司共700余家,垦区集团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并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品牌建设,企业集团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激发了垦区农业生产的活力。近年来,棉花、糖料、天然橡胶、原乳等农产品价格出现波动,作为农业“国家队”的农垦,始终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成为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

  农场企业化改革是此次农垦改革的又一着力点。按照社企分开改革方向,各垦区积极推进生产经营企业化和社会管理属地化,农场经济功能和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发挥了规模化、组织化优势,同时,通过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做大做强农场经济。

  上海五四农场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都市农商社”为龙头,聚焦蔬果种植与加工、工厂化食用菌、工厂化绿叶菜产业,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五四农场目前资产和经营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都市现代农业、休闲生态旅游业和都市服务业”的全域产业融合新格局。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管理体制,以早改争主动。要通过改革,使农垦体制机制更加适应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新要求。”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说。

  垦区各农场间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通过重组、并购、引资等方式,实现同类农场企业、农场与产业公司的整合,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

  “以前小心翼翼种粮,现在放心大胆包地。”说起种粮的心态变化,安徽龙亢农场的种粮户很有底气。

  带着寒意的北风,不时掠过皖北广袤的田野。想起秋收时的场景,龙亢农场职工王国立历历在目。

  “这两年水稻长势好,产量高,除了政策给力、天帮忙、人勤奋,多亏农业社会化服务帮了大忙。施肥、打药、机械收割等复杂环节,专业化的服务公司全都给我包办了。”王国立说。

  近年来,安徽农垦一批有条件的农场先后以国有资产股份制运营的模式,组建了混合所有制经营性服务公司,搭建以农机服务、农资服务、农艺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全程一体化服务体系平台。

  优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使安徽农垦现代农业引领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倒推农业科技等要素向生产环节加速渗透,优质高产栽培、秸秆还田、全程机械化、节水灌溉等一大批实用技术在垦区内外得到运用。

  安徽农垦顺利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是农垦在完善“产业集团+产业公司+基地农场+家庭农场”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的一个缩影,在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中,其作用愈加凸显。

  在积极推进主导产业实施集团化运营的同时,广东农垦创新体制机制,将纵向维度的若干产业集团与横向维度的众多国有农场榫卯相接,农场主要负责搞好生产、降低成本,产业集团主要负责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从而形成产业和利益的双重共同体。这也成为广东农垦推动农场企业化改革风生水起的重要抓手。

  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农垦大地涌动改革潮。三年来,伴随改革的纵深推进,在农垦广袤的土地上,全国有450多家国有农场基本完成了公司化改造,脱胎成为完全的市场主体,超过全部农场总数的四分之一。国有农场归属市县管理的垦区,最大限度整合区域内各类国有资源资产,壮大国有农业经济实力,共组建区域集团公司55家、专业化农业产业公司202家,比上年末分别增加23家、95家。

  脚踩金土地 捧上金饭碗

  尽管地处风景名胜繁多的旅游胜地桂林,夏日里,广西桂林良丰农场内的玉圭园梦幻水上乐园仍然吸引了大量游客,而不远处尚未开门迎客的休闲农场里,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几十幢灰瓦白墙、设计精巧的桂北民居错落有致,一台台正在平整道路的挖掘机“轰轰”作响,工人们正忙着给一座5米高的巨大柑橘模型上色,引得过往的游客总爱从还未通行的吊桥另一边张望。

  几年时间,桂林良丰农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万亩柑橘园变成集观光、采摘、度假于一体的“开心农场”,土地价值翻了不止10倍;曾经的“柑农”变成了“果香家园”社区的居民,收入有兜底、生活有保障。

  “过去我们是捧着金饭碗找饭吃,现在我们是拿着金饭碗有饭吃。”谈起这几年的变化,良丰农场场长杨进清倍感自豪。在中央提出的全面推进农垦改革的大命题下,找思路、谋发展、促转型,良丰农场人发挥新时代农垦精神,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土地是农垦最重要的资源型资产。全国农垦土地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9%,而且全部为国有土地。可是在现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地价值没充分显现出来,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资产、资本优势。如何释放土地潜能,将资源转化为资产?农垦敢于向改革深水区挺进,把资源盘活,让土地生金。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农垦改革如何把土地搞活,让农垦手中的巨量土地资源显化其价值,这就需要探索解决土地的资本化问题。

  规范农场土地承包租赁。通过摸清农场土地家底、合理确定土地承包租赁面积、价格和期限等措施,稳妥、有序地开展了土地清理,理顺承包租赁关系。

  为了将分散的、承租给职工的土地回收集中,辽宁盘锦大洼垦区对承包租赁田、经济田、“黑”地进行摸底和实地测量,着手回收合同到期的承包租赁土地、退休职工经济田和“黑”地。对于承包租赁期内经济田,根据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需要,采用合理补偿、增加租金等方式分步、有序回收,打破了30多年来土地分散经营的局面,土地管理和集中难题得到破解。

  推动农场土地确权发证。长期以来,农场存在着未确权地、争议地、被侵占地等问题。此次改革把土地确权发证作为重点,并要求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任务。中央财政2017、2018两年共安排农垦土地确权补助资金8.72亿元,21个省份落实了地方财政补助资金。“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率达到97.3%、发证率94.7%,比2015年底分别增加55.3个百分点和63.2个百分点。”农业农村部农垦局局长邓庆海说。

  进行土地确权发证这只是手段,目的在于盘活垦区土地资源,变资源为资本,带动垦区快速发展。这就要以确权为基础,在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对土地进行处置的前提下,显化土地价值,即对土地作价注入农垦企业(集团),通过抵押、担保、融资等形式实现其金融功能,通过作价入股实现其资产属性。广西良丰农场用960亩农用地做抵押,取得了利率非常低的5年期项目贷款4500万元,成为国内首例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的成功典范。

  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土地资源这一“沉睡的资产”逐渐被激活,农垦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全国农垦已有680多万亩土地经评估作价后注入农垦企业,新增国有资本金580多亿元;140万亩土地进行了抵押担保,抵押金额达36亿元。

  农场卸负担 “瘦身”添活力

  在客观历史条件下,农场担负基层政府的诸多社会管理职能,如何轻装上阵,让非农场功能社会化?各垦区积极探索,精准施策,为农垦“瘦身”,激活了垦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走进海垦东昌农场有限公司场部大院,2016年6月15日成立的“东昌居”是隶属海口市大坡镇的农场社会管理属地化机构,如今承担着原来东昌农场的20余个大项上百个小项的社会职能及公共服务。截至目前,海南垦区有80余个“居”相继设立,农场设“居”,提供一站式的社会服务。

  “居”服务,推动了农场企业化改革。截至目前,海南农垦农场企业化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东昌、中坤、中建、南滨等38个农场完成公司制改革,组建27家农场公司。农场公司全面走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

  2016年10月,农业部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并征求中央编办意见,印发了《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细化了办社会职能改革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

  方针已定,精准发力。为推进农场社会管理职能属地化改革,减轻农垦企业负担,各地大刀阔斧,锐意改革。

  “以前一年工资能发两三个月就不错了,现在我们包括退休教师在内的164名公办教师,每月工资都直接打到卡上,再没有拖欠的,尊师重教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湖北八里湖农场中心学校叶少文、黄艾育、张红彤等人赞许地说,自农场实施基础教育剥离改革以来,农场教师退休金及工资由县财政统一解决,他们真正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2016年,在巩固上一轮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八里湖农场启动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边界清晰的社会职能全部移交地方归口部门管理,进一步明确职能划分、优化人员结构。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八里湖农场将新一轮改革重点聚焦到新型社区创建和农场企业化改革上,以此推进农场生产经营市场化和社会管理属地化,农场办社会职能负担明显减轻,农业经营收入连续两年增,农场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宁夏农垦集团选定的试点单位,2018年3月22日,灵武农场在全区第一个签订了农场办社会职能移交协议。目前,宁夏农垦14个农林牧场已全部完成社会职能移交任务。据介绍,此次农垦各农场全面分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资产随职能转、人随事走的原则,共移交管理服务人员319人,涉及人口13.4万人,土地4.1万亩。

  从农场到农场公司,变的不只是名称,关键在于行政化管理体制的再造。改革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必须坚持社企分开改革方向,推进国有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和社会管理属地化。让非农场功能社会化,要构建新型劳动用工制度,还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目前,有改革任务的省份都建立了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省级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都已出台,有14个省份省级财政安排了补助资金,为减轻农垦负担,化解历史包袱托了底。

  到2018年底,全国农垦1721家有办社会职能改革任务的国有农场中,有1540家场办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都已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占农场总数的89.5%。全国农垦100%的农场公检法机构、94.0%的农场基础教育机构、92.8%的农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机构、90.1%的农场社区建设已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各项改革任务均已达到既定的工作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从首创以“居”的形式来承接农场社会管理职能,到开展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从农场转企改制,到组建集团化公司……回首新一轮农垦改革发展的历程,鼓舞人心的消息,改革创新的举措,向发展聚焦的“成绩单”,不断刷新着农垦人的自信心,改革雨露润泽千家万户。新时代,新使命,再出发,农垦人正大步流星地踏上破茧蝶变的新征程,向着打造农业领域航母的目标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