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推动山西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山西省委农工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乔建军 字号:【

  近年来,山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优势,发挥特色,强驱动、抓示范,扬品牌,育主体,大力发展现特色现代农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山西特点的农业结构调整之路。

  把打造有机旱作品牌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2017年6月,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一年多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着力探索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新路径。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制定扶持政策,启动实施了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等六大工程。强化技术创新,财政安排资金3.7亿元,支持技术创新和推广。申报成立“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围绕谷子开展新设备新工艺研发,推广渗水地膜谷子穴播、小麦探墒沟播、高粱密植精播等旱作技术1100多万亩次。强化示范带动,财政投入8500万元,选择长治市整市、娄烦、山阴等5县整县,和基础条件好的30个片开展有机旱作封闭示范建设,着力在“土、水、肥、种、技、机、绿”相结合的技术模式方面进行新突破。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领导组、专家团、服务队三支保障体系,从推动工作落实、强化技术支撑、服务农户生产入手,促进有机旱作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把实施三大省级战略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依托资源禀赋,从2017年起,省委省政府从北到南布局实施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山西农谷、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三个省级战略,带动山西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度建设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聚焦大同、朔州、忻州、吕梁、太原5市的36县,以打造全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样板区为目标,按照“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有机”的思路,投资8386万元,实施粮改饲项目,推行“引草入田、粮草轮作”,建成10万亩苜蓿基地、20万亩燕麦草生产带和6个区域性牧草储备中心,带动全区种草面积达610万亩,饲草作物占粮经饲的比重由27%提高到30%;投资5800万元,扶持草食畜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建成50个草畜一体化示范场、10个绿色生态牧场和10个种畜场,草食畜养殖量占全省的比重由63%提高到65%。高标准建设山西农谷。依托山西农大、山西省农科院,围绕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和乡村振兴先行区,省政府出台农谷建设规划和扶持政策,投入资金1亿元,设立农谷产业发展基金,搭建山西设施装备研究中心等9个创新平台,引进组建中国农大等7支科技创新团队,山西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山西农民培训中心、番茄小镇等20余项目先后落地,研发出晋黑大豆1号等新品种。山西农谷正逐步成为山西农业转型发展的科技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全方位提升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投资5000万元,从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提升,引领和扩大山西特色农业对外开放。制定2个出口水果行业标准,扶持建设20个出口水果标准示范园和13个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新改建15万吨水果保鲜贮藏库,建设2条果品加工生产示范线;建设农产品出口服务中心和检疫检验服务平台,连续举办三届农博会,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农业展会新名片。在外部贸易环境复杂的形势下,山西果业出口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

  把发展城郊农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城郊农业发展的意见,重点发展高端高效农业、精品功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着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样板区。2018年投资1亿元,在太原—晋中省域中心城市农业圈和晋北、晋东、晋东南、晋南城郊农业片“一圈四片”,扶持建设7个城郊农业示范区;投资6500万元,支持晋城市和10县实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支持60家“农家乐”开展标准化建设。在城郊农业发展示范带动下,全省调减籽粒玉米118万亩。

  把开发功能食品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省政府出台功能食品产业发展三年规划,着力扶持技术攻关、标准制定、基地种植、产品开发。依托山西农谷,组建了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功能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三院五中心”,在山西农大设立了功能食品本科专业;新修订灵芝菌种生产规程等12项功能食品地方标准;在静乐等7个县示范种植功能性杂粮、油料1万亩;开展杂粮主食化、红枣深加工等16个方向30个功能食品研发,打造了“薛家梁”粗粮八宝粉、“延年翘”连翘叶茶等40个功能农产品品牌。

  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着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安排资金1583万元,实施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工程,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万多个;安排资金5010万元,实施专业合作社提质创优工程,累计发展合作社10.2万家,数量排全国前列;安排7000万元贴息资金,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扶持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企业加工销售收入为近三年来增长最快。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