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业经营效益的因素与应对思考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朱跃进 字号:【

  农业经营效益问题关系到农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出现了一大批的专业户、重点户,随之涌现出众多经营农业的“万元户”,农业生产开始步入户型经营管理模式时代。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工商业主开始涉足农业,把办厂经商赚到的资金投入到农业中,给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经营缺资金的问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纵观义乌市农业产业化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涌现出像华统、森宇等一批大型的农业龙头企业,更有一大批如义宝农庄、天润枇杷、道人峰和龙川食用菌等具有一定规模、经营效益较好且能带动农民致富的农业企业,为市民提供了大量营养又安全的农产品,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但是也有少部分农业企业因经营不善,几十万元或上百万元的资金打了水漂,留给继续从事农业的经营者的教训也较为深刻。现以种植业为主,对影响农业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与应对策略作一简述。

  影响农业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

  经营管理水平

  缺乏科学规划。不少经营者在经营农业项目之前,对农业产业了解不多,有的几乎是“门外汉”。对所经营项目的承包地立地条件、土壤结构、水文气候资料、排灌设施、小气候特点以及土壤酸碱度等不了解,种什么、怎么种,也是心中无数。在种植品种的选定上未对拟种品种的特性、品质与市场前景进行分析预测,只是按个人的喜好或凭当时听说什么品种好卖就确定种什么。有的在购买种子或苗木时片面关注价格,觉得价格高就好,也有的贪图价格便宜,觉得只要品种纯,苗木质量差点也无所谓。因此,生产中经常发生因品种不适合,种了一年后重新补种,或者品种虽适合但苗木品质差,死亡率高,苗木长势恢复慢,不得不重新种植等现象,也有的因品种不对路没市场而弃种重来。凡此种种,都影响了农业产业的经营效益。

  企业劳务人员素质较低。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年轻劳动力,而从事农业产业的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这是当前农业产业经营中的突出问题,使得农业生产中一些技术性较强的操作工序难以实施。农业生产以露地作业为多,风吹雨淋、酷暑严寒等恶劣气候都要遇到,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劳务人员的抱怨心理较强,加上生产过程中很难对从业人员的劳动业绩进行量化考核,全凭劳作人员的良心在干活,出勤不出力的情况时有发生。经常出现轻松农活抢着干,脏重农活没人愿做的情况。农业产业经营效率很难提高。

  盲目跟风。在农业经营活动中,一些经营者不对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作必要的评估,被市场价格牵着鼻子走。今年看见人家种的农产品好销价高,明年就跟着人家种,结果产品增多价格骤降。价格低迷就削减种植产量,来年价格上扬又增加种植量,接着又是增产不增收。这种无序、无计划的盲目跟风种植现象,既造成农产品价格频频坐上了“过山车”,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过度依赖市场价格或者依靠有关部门“发动与动员”,就会出现农业经营者对市场变化、价格波动的潜在风险估计不足的问题,这样的盲目跟风种植,往往导致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伤害农民。

  经营规模不适应。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然而,一些农业经营者却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与实力,没有做到量力而行,盲目扩大经营规模。例如有的经营者一听说某人种了某个水果品种,种出了2万元的亩产值,除去成本支出5000元,可获亩效益15000元,他就觉得种10亩就有10倍的效益,种50亩就有50倍的效益,用这样的惯性思维来决定承包与种植规模。但他们没有考虑到某个品种的种植难度有多大,自己的组织能力营销能力有多强。多年的实践证明,种植效益与种植规模并不成正比。以葡萄生产为例,一个劳力或一个家庭,管理5亩也许可以出精品,出最好的效益;如管理10亩,要雇人代工管理,出精品的难度就大为增加,效益就不是5亩的一倍了;如管理20亩或更多,雇请的农工更多,一时雇不到好帮工的可能性增大,一些该实施的管理措施得不到按时而有效的实施,农事一过就会造成损失,效益就明显下降。投入产出并非完全成正比,有时甚至因规模过大管理不过来而成反比,导致严重亏损。

  气候与环境

  气候方面。农业产业经营效益与天气变化紧密相关,灾害性的天气,如冻害、雪害、霜害、倒春寒、风灾,连续的阴雨、长时间的干旱等,都会对农业产业产生不利影响,使农业生产减产歉收、农产品品质下降,最后影响农业产业的效益。在现阶段,人们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弱、应对成本也高,有时甚至是无能为力的。恶劣的天气会使农业产业产生不利固然可以理解,然而风调雨顺的天气有时也同样会影响农业产业的效益,例如丰产不丰收的问题。

  环境条件方面。环境条件对农业经营效益的影响同样较大,例如承包地的交通条件、立地条件、水源问题、土壤污染情况、营养元素是否缺乏等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的经营效益。例如交通问题,如果不具备小型汽车通行能力,运送农业投入品与农产品靠人扛肩挑,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水源问题也很重要,承包地上游或周边如没有水源,生产用水要长距离提水浇灌,农业生产就难以正常开展。另外,土壤有否污染、缺素是否严重也很关键,有的耕地因自身受土壤母质发育分化时留有较大量的重金属离子,会使产出的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达不到安全农产品的标准,不能投放市场。有的承包地上游可能是矿区之类,也有重金属超标的风险存在,如不进行必要的了解,一旦上马就会产生不应有的损失。

  农业技术

  不少农业经营者在经营农业之前都有一种感觉,认为农业生产是最简单的行业,人人都可以做。殊不知农业生产技术要求还是很高的。品种的选择、土质的差异、不同品种的各个生长阶段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实施设施化栽培后,田间管理技术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肥管理很不相同;为满足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大众消费,提倡开发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管理技术又有大的不同。如不掌握这些技术,农业经营效益就难以提高。而且农业生产上还有农事季节的要求,不少农业种植项目错过了几天的管理操作时间,往往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甚至可能就得等待明年重新再来。

  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昆虫、细菌、真菌及病毒与植物在自然界生物链中都占有各自重要的位置,并将长期共存。在农业产业经营过程中,如何应对虫害、病害的发生与影响,通过有效防控,使受害、受损程度降至最低。农业部门现在推出绿色防控技术,提倡在做好预防的同时,选择适合的药剂、合理的用药时间、适量的浓度与适当的次数,以达到既控制病虫害、确保作物丰产,又使农产品营养安全的目的,这也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课题。然而,在现实的农业生产经营中不了解病虫害发生与危害的原因和规律,找不对有效防治措施的还大有人在。认不出虫、辨不出病、见虫就打、抓不住火候盲目用药、随意增加用量与次数,从而导致药用了不少、病虫害仍控制不住,甚至产生药害影响产量与品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不但浪费了农业投入品、劳力成本的支出,而且还会使产出的农产品带来安全隐患。

  市场因素

  商品的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在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市场变化将是常态,且趋向频繁。市场上的农产品一天一个价,甚至上午下午不同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春茶采摘前期,有时上午下午的价格也悬殊,早上几十元的鲜芽叶,到了下午可能降至十几元。水果生产如遇到长时间阴雨天气,也会使销售价格骤然下降,如杨梅、桃、梨等销售价格下降幅度有时可能是成倍或数倍,有时甚至无人问津,挂在树上烂在地里。要想农产品种得好、卖得好、卖出好的价格、获得好的效益,经营者需提高研究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与交通网的快速发展,区域之间、地域之间的优势荡然无存,北方的农产品一两天可以到达南方,国外的农产品两三天也能到达国内。以往考虑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一般的定位以县域内为主,如今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已涵盖了大江南北,给农业经营户带来了极大的市场销售压力。目前南方地区的不少农产品特别是水果类产品,一旦北方地区的农产品南下而来,就基本失去产品优势,竞争力明显下降,只能低价销售。

  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应对策略

  农业生产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如同二三产业一样,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很多,有时甚至比二三产业还多,产生的影响更大。因为工业生产如操作不当或机械出故障,可以短时间内纠正或修复重来,也可以耽搁几天再做,而农业生产是个露天工厂,特别是种植业一旦出现问题,或影响一季,有的甚至影响一年。因此,农业产业经营存在的风险较大,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较大损失甚至颗粒无收。在机械化尚未完全实现、智能化才刚刚起步的今天,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还任重道远,除了上至党中央国务院扶持农业的大政方针、宏观政策的出台,下至地方各级政府配套政策的有力推动外,还需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校与农业经营主体协同配合、共同努力。针对上述所分析的制约因素,现就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校与农业经营主体三者之间如何协同互动,提高农业项目的经营效益,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思考一:加强学习,提升自我。打铁还需自身硬,创业能否成功,最关键的是创业者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因此,加强经营者的自身学习至关重要。不管原来懂行或不懂行的,在从事农业产业之前,要多问、多听、多看、多思考和多比较,对农业产业作一个基本的了解,切忌主观臆断。一旦从事农业行业,就得对农业行业的相关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特别是管理上的基本程序与操作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掌握生产管理的主动权。要拓宽视野,广泛了解当地、外地的农业发展动态以及新技术、新品种与新装备的发展趋势,及时为我所用。与此同时,还要利用各种途径与渠道广泛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对农产品的销售趋势做好市场调查与预测,为农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产品投放市场后,还需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感受,收集市场反馈信息,为以后的生产安排提供决策依据。

  思考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练好内功,创出特色。农产品要销得出去,卖出好价,有个好收成,关键是要注重企业内部建设。一要在运用科技手段上下功夫,通过实施优质高产管理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同时要实施农产品绿色防控生产技术,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二要在做出特色上下功夫,切忌跟风。要发挥本地优势,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品,通过技术革新,使其既能保持原有特色与传统风味,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三要在农产品营销上下功夫,给自己的产品取上一个好听的名字,创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然后向市场推介营销。营销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应用微信朋友圈推介农产品。还可以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来宣传推介,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适度经营,量力而行。经营规模与经营效益的相关性问题取决于决策者的能力、实力与判断力,一般而言,规模大效益也大,但也并非绝对,因为制约农业经营因素纷繁复杂,难以预计与掌控,所以我们提倡适度规模经营,量力而行,切忌贪大求多。

  专业托管,合作共赢。鉴于经营者的学识与能力的局限,在经营管理层面上,从目前的实践看,有三种模式可供参考选择。一是专家指导型。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可以聘请具有较高技术职别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专家,对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方案作全面的技术指导,并明确双方的职责与权利。二是职业人员代管型。工商资本涉足农业后,有的农业企业的法人,其经营的项目会很多,有时无暇顾及农业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担任企业负责人,按照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实行职业化代管。双方签订相关协议,明确权责利,促进企业有序经营。三是劳务外包型。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劳动工序的操作专业性比较强,例如果树的嫁接、整枝修剪、水果果实的套袋等,技术要求比较高,一般劳动力难以操作,效率也很低。近年来,一些以农为主的农村已涌现出一批专业性较强的技能型劳动者,技术靠得住,劳动效率明显提高。因此,对那些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可以采取劳务外包型模式,把农业产业管理中一些技术性强的劳务操作委托专业人员代为管理,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缺少技术性劳工而耽误农事的问题。

  思考三:部门联动,共同推进。长期以来,涉农相关部门、农业科研院校与农技推广机构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贡献。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加需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期盼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强工作督导,健全与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整合资源,建立起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形成涉农相关部门、农业科研院校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紧密衔接,优势互补,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多方协同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新格局。各行各业都要为农业企业提供服务,金融部门要为农业企业提供资金、农业投入品服务,确保农业信贷资金服务到位;供销农资部门供应要货真价实;保险行业要为农业产业保驾护航,增加险种扩大范围,鼓励支持农民购买农产品保险,开辟应用气象指数、价格指数等各种大数据,使理赔更具公正性。真正形成部门联动,共同推进。如义乌市天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在与人保公司商议,在浙江省气象局的指导下,采用枇杷冻害气候指数,推出枇杷生产商业保险,避免出现因遇到严重冻害导致枇杷大幅减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此险种是在政府没有补贴的背景下的商业化保险,对今后较大规模企业参与类似保险示范作用明显。

  思考四:培训推广,抓好服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引导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期望继续深化改革,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和成效为评价导向,充分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一要大力培养农业农村技术人才,通过各种形式,加快对农民技术人员、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并使培训工作常态化。二要加速农业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快速转化应用。三要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四要建立健全农技人员岗位责任制,与农业企业、农业大户与困难农户建立联系与帮扶机制,及时指导农户开展生产,发现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克服生产中的盲目性,减少不应有的损失。

  思考五:延伸链条,综合发展。要研究突破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农产品“多不得,少不得”、价格“或狂涨或狂跌”,丰产不丰收的问题。一要鼓励支持农产品保鲜,兴建一批保鲜冷库,增加农产品储备规模,调剂季节供需,以保证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二要积极引进扶持加工企业,延长农产品生产的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与竞争力,规避单纯种植带来的市场风险。三要发展创意农业,探索种养、采摘观光、休闲体验、开发衍生产品等经营模式,使每个环节都成为盈利点,提高农业经营的整体效益。

  思考六:合力创新,降本增效。农业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大,如今用工开支逐年提高,且雇不到如意的农业工人,劳动效率明显不如以往。当务之急是科研部门与农技推广机构要把现有众多的科研成果集成转化,加速形成一批简单易行、模式化的技术实施方案,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会,能操作,即显效。更期盼科研部门加大力度,从我国多山地、多丘陵地形复杂的实际出发,加快研制出经济实用的适合山地、坡地操作的小型化农业新机具,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或半机械化,这样可以使农业产业从雇工难中解放出来。并着眼未来,把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小型农机的研发上,研制出智能型的小型农机,使之通过输入相关程序就能代替人工操作,使农业产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利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确保品质,增加效益。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