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家猪遗传的“中国基因”——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黄路生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黄路生,男,1965年1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科学技术部、江西省部省共建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12月,黄路生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华农业英才奖称号。

  “猪粮安天下、良种筑基石”,养猪生产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良种是决定养猪业发展的基石,种猪的种业安全已成为国家科学发展的战略需求。黄路生自1995年获俄罗斯正博士学位回国后,主持构建了国内领先的种猪遗传改良研究条件平台,培养造就了一支在种猪遗传育种领域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取得了一批系统、深入和创新性的重大成果,相关科研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种猪业的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扎根老区、攻坚克难,创建国际领先科研平台

  黄路生1995年获俄罗斯正博士学位回国后,以江西农业大学动物遗传与繁殖二级学科为基础,1999年牵头创建了江西省首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相继建设成为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和科学技术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后获批为科学技术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部省共建的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家猪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生猪产业和江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国家级的研发平台和创新基地。

  围绕种猪遗传改良这一总体目标、立足我国国情、结合国际发展的前沿动态,1996年以来,黄路生带领科研团队行程47万公里,建立了全国最完善的地方猪种资源基因组DNA库;通过国际合作交流,收集了几乎全球著名猪种资源,扩展成为全球最完善的家猪/野猪种质资源基因组DNA库;2000年以来,累计耗时7年,建设完成了猪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定位资源家系;2006年以来,构建的全球唯一的家猪嵌合家系群体已进入第九世代;二花脸、莱芜猪、巴马香猪、大规模杜长大商品猪实验群体等,这些全国共享的创新研究材料平台,为开展种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及高效精准育种技术创建奠定了扎实的材料基础。

  平台建设推动了学科发展。2003年,以黄路生为学科带头人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江西农业大学博士单位的突破;2006年,该学科获批为江西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学科;2008年,批准为江西省首批“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10年,以动物遗传育种为主要支撑的畜牧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畜牧学科获批为江西省“双一流”建设优势学科,畜牧学科对应的动物科学专业也于2012年起在江西省开展一本招生,带动了江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科群的发展,提升了畜牧学科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

  立足国际、事业留人,构建省内首个协同创新中心

  黄路生始终秉承用共同的事业及共同的文化凝聚人才。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通过与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美国等知名大学合作,联合培养了包括12名归国博士在内的18名固定成员,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3人。构建了一支团结协作精神强、能够承担重大基础研究的科研队伍,科研团队相继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农业农村部杰出人才创新团队,2011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13年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2014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建立并完善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开发利用的产学研体系以及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2012年8月,由江西农业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邦集团等高等院校和种猪育种企业,组建了江西省首个协同创新中心,按照“企业出题、校所出智、多方筹资、成果共享、行业受益”的原则,实现了生猪良种繁育技术的重要自主创新,引领我国生猪种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

  潜心科研、不断创新,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黄路生长期致力于家猪复杂性状形成的遗传解析及优质高产猪种培育的技术研究,部分猪育种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应用生产后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中国地方猪种种质资源研究:1996年以来,黄路生牵头构建了国内最为完善的地方猪基因组DNA资源库,深入研究了中国地方猪肉质、抗病、体长、毛色等遗传特性;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成功鉴别到藏猪、云南大河猪及贵州可乐猪棕褐毛共同的因果基因突变位点,这是国际猪遗传育种研究领域首次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成功鉴别到的单基因性状因果图变位点,应邀在第31届国际动物遗传学大会作专题报告。

  家猪复杂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构建了以白色杜洛克公猪和二花脸母猪为始祖的大规模资源群体,对几乎所有生产性状表型指标进行全面基因定位。在此基础上,成功鉴别到决定猪胸椎数量、肌肉糖原含量、肌内脂肪含量、优质脂肪酸组成、外耳面积大小、饲料转化效率、家猪体长等数量性状因果基因及其关键突变位点,成为迄今国际上鉴别家猪复杂性状因果基因及因果突变最多的研究团队。

  家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育种改良:解析猪的抗病、生长、肉质、体长、肋骨数量等主效基因,创建相关育种技术专利16项(已授权12项)。4项有关猪生长、繁殖和抗病力性状分子育种技术已应用于5省(市)64个核心群的选育改良,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4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在国际上首次鉴别到大肠杆菌F4ac受体的因果突变基因而研发的仔猪断奶前腹泻抗病基因育种技术已在我国20个生猪主产省的84个良种核心群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研究成果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2010年度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研发的增加家猪肋骨数专利育种技术,在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得到再验证并在年出栏1800余万头生猪繁育体系中推广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017年,黄路生牵头组建了全国家猪基因组全序列育种新技术联盟,发布了国内首项基于家猪基因组全序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精准”育种新技术——中芯一号,并申请了商标保护。通过自主设计育种芯片,并创新评估技术,在“华系种猪”育种实践中推广应用,为我国种猪产业转型升级、养猪行业科技扶贫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支撑。

  黄路生被推选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十四届理事长以来,积极贯彻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要求,2016年11月,牵头组织了主题为“传承井冈山精神,助推青年人才成长”的畜牧兽医青年拔尖人才学术论坛,论坛采取邀请制模式组织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搭建交流平台,论坛成效得到全国畜牧兽医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

  2014年以来,黄路生受邀担任国家种业自主创新工程中畜禽水产专项组负责人,牵头组织畜禽种业跨越行动、水产种业领跑行动的顶层设计及技术方案。

  2017年,黄路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项目1项,成为我国畜牧学科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项目实施有望实现地方猪种育种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猪肉的产量和品质。

  基于科技创新以及推动行业发展贡献,黄路生获2016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及2017年叶剑英奖。

  (农业农村部人事司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