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莒南小额扶贫信贷机制的探索实践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张永超 陈燕 字号:【

  莒南县通过健全小额扶贫信贷工作机制,出台小额扶贫信贷风险补偿及贷款贴息政策。自2016年开展小额扶贫信贷工作以来,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8.03亿元,共帮扶贫困人口1.6万人,人均年增收2500元,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共赢。

  山东省莒南县位于鲁苏交界处,是全省20个、临沂市6个扶贫任务最重的县区之一,贫困人口基数大,因病因残致贫人口多,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占比大。金融扶贫作为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精准分配有限资源,改变“漫灌”式扶贫,实现“滴灌”“造血”式扶贫,既能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又能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实现多方共赢。莒南县通过健全小额扶贫信贷工作机制,出台小额扶贫信贷风险补偿及贷款贴息政策,建立按照5:4:1对风险贷款进行代偿的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共担机制,对“富民农户贷”按照贷款额4.35%的标准给予贴息,对“富民生产贷”按照贷款额3%的标准给予贴息。自2016年开展小额扶贫信贷工作以来,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8.03亿元,其中富民农户贷1677笔、1.01亿元,富民生产贷123笔、7.02亿元。通过小额扶贫信贷的资金支持,共帮扶贫困人口1.6万人,人均年增收2500元;帮助73家企业融资7.02亿元,带动企业新增产值20亿元,增加税收9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700余个,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共赢。

  小额信贷扶贫实践

  该县小额扶贫信贷主要有“富民生产贷”和“富民农户贷”两种金融扶贫产品。按照“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和扶贫对象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思路,结合贫困户自身实际、发展愿景以及产业分布,创新发展五种小额扶贫信贷模式。

  一是“特色产业基地+银行+贫困户”。主要是对产业项目有特色、贫困户参加度高、生产经营资金紧缺的特色产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金融支持,通过扩大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吸收贫困户打工,学习种植养殖技术等途径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莒南县石莲子镇莲香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吸引贫困户打工并与周边贫困村签订了脱贫帮扶协议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利用小额扶贫信贷的300万元贷款,引进最先进的全自动菌种接种生产线,不但提高了生产能力,更实现了分户种植、高价收购,降低了贫困户的种植风险,最大程度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二是“特色产业+企业+银行+贫困户”。主要针对莒南县花生种植面积大、价格波动对贫困户收入影响大等特点,通过对花生行业信贷支持,帮助贫困人口以务工、订单交易等多种形式实现增收脱贫。绿地食品公司主要从事花生油生产,他们通过小额扶贫信贷提供的低息贷款,带动53个贫困户增收脱贫。一种方式是企业无偿提供的黑花生种子,贫困户负责种植,收获的季节企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另一种模式是企业为在地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让贫困户通过打工取得稳定收入,实现脱贫。

  三是“政府+致富能手+银行+贫困户”。主要通过对愿意参与带动贫困户增收的经营大户给予金融支持,并由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作价入股经营项目,带动贫困户通过就业、分红等形式增收脱贫。石莲子镇涟水湾社区陈国庆凭借多年的玉皇菇种植经验,在小额扶贫信贷的支持下,上项目、求发展,带动周边贫困户共同致富。

  四是“致富带头人+银行+贫困户”。通过给予致富带头人贷款支持,带动周围贫困户脱贫。十字路街道东兰墩村扶贫致富带头人杨红霞,学习掌握了生猪养殖管理、饲料调配等方面的技术,利用小额扶贫信贷提供的10万元扶贫贷款,扩大生产规模,带动4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是“银行+贫困户”。通过对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意愿及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贷款资金支持,帮助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发展生产项目,实现脱贫。岭泉镇权家村村民权有波因腰部受伤干不了重活,影响家庭收入。通过小额扶贫信贷提供的6万元扶贫贷款,建起自动化草莓大棚,实现脱贫致富。

  存在的难题

  虽然金融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作用大、效果好,但是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小额扶贫信贷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和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是符合贷款条件的信贷主体越来越少。目前,该县贫困人口呈“三高”态势,老龄化占比高、因病致残致贫占比高、无劳动能力占比高,这些都是扶贫工作中的“硬骨头”。经过前几年的脱贫,剩下的大多是残疾人、低保对象、长期患病者等“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单纯依靠信贷资金帮扶效果不大。符合信贷条件的贫困户比重下降,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任务艰巨,困难很大。

  二是产业项目选择难。受传统产业发展限制,县域内缺少投资少、见效快、贫困人口能够直接受益的优良项目,除少数地方特色产业有一定规模外,支撑贫困农民增收的扶贫产业仍未形成规模,而且项目收益周期长,部分贫困户获得感相对不高。部分贫困群众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我脱贫的热情和动力。

  三是“富民生产贷”担保落实难。在拓展“富民生产贷”过程中,客户对担保公司的选择较少,担保公司介入的流程较长,而且担保公司会提出反担保要求,影响了扶贫信贷的发放。同时,部分担保公司要求借款企业在合同签订前就缴纳担保费,从而严重挫伤了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相关启示

  一是建立金融扶贫长效机制。完善金融扶贫政策激励机制,优化再贷款管理,放宽政策门槛,降低支农金融机构成本。同时建立容错机制,降低基层小额扶贫信贷工作人员责任,落实尽职免责制度。

  二是创新小额扶贫信贷产品。因地制宜,实施“一行一品”,积极探索金融精准扶贫新产品、新模式、新渠道。创新银保、银担合作共担风险模式,大力推动农户光伏贷、企业光伏产业贷扶贫新模式,防止已脱贫贫困户再度返贫。

  三是完善县域普惠金融信用体系。运用“互联网+” 技术,创新构建县域普惠金融信用体系,通过“政府+市场”化运作,将县域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信息纳入普惠金融信用信息平台,集查询、应用为一体,实现全面信息的互通互享,扩大贫困户信贷规模、改善贫困户经营能力、提高贫困户人口的收入水平。

  (作者单位:张永超 山东省莒南县地方金融发展服务中心;陈燕 山东省莒南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