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瓜”的致富经
时间: 来源: 作者:许雪亚 字号:【

  在河南省兰考县有这么一个小伙子,四年前想去创业,可没钱、没地,一穷二白,唯一的绝招就是出去“借”,没承想,他还真就一步步借出了一个年销售额1500万元的企业,这小伙到底有啥本事呢?

  借地生瓜

  2014年杜凯大学一毕业就选择创业,开了一家传媒公司,结果赔了钱。2014年6月的一天,杜凯在兰考县附近一个不起眼的大棚里,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西瓜。瓜是吊着长的,入口即化,汁特别多,味道像清泉般甘甜。

  杜凯一下子被这种瓜吸引住了。他了解到,这种瓜不仅好吃,而且特别赚钱。这个大棚的主人一共有100多亩地,每年种一季西瓜,净赚100多万元。杜凯心想,这种瓜这么有特点,兰考县的沙土地又正好适合种瓜。要是种上100亩,很短时间就能赚100多万元。

  2014年年底,杜凯在兰考县张庄村看中了一块闲置的西瓜地,大概有上百亩。可这时候他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当时是真缺钱,手里资金连地租都不够,更没钱买种子。”杜凯说。

  杜凯找到张庄村村支书申学风,想借100亩瓜地。这100亩地有60多个大棚,连地带棚一年租金就要20多万元,可杜凯连租1个棚的钱都没有,他话还没说完,就被村支书当成了空手套白狼的人。

  然而,杜凯并没有放弃。那段时间杜凯有空就往村里跑。看见村民站在路边就上去聊天。通过跟村民聊天,杜凯发现了申学风的一个“软肋”。张庄村正准备发展种瓜产业。可申学风正愁找不到技术人员给种植户做长期指导。杜凯认为这就是他借地的突破口。

  这个人叫吴国军。老吴是当地的种瓜高手,他种的瓜曾多次夺得当地的瓜王称号。杜凯第一次见到吊着长的西瓜,就是在老吴的瓜棚里。老吴这个种瓜模式让每亩地多种了一倍的瓜,并且瓜也更甜。满身种瓜技术的老吴,就是杜凯借地的关键人物。

  杜凯找到老吴,说眼下有一个扩大规模的好机会。如果能租下张庄村闲置的100亩瓜地,每年就能多赚很多钱。老吴一听机会不错,同意跟杜凯合伙种瓜。有了老吴的技术撑腰,杜凯再次找到村支书,希望把地借给他们,他们可以给村里提供种瓜的技术指导。

  “我们村正在发展蜜瓜大棚,正愁没这种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给他这个机会,也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申学风说。

  杜凯用老吴这个牛人,借来 100亩瓜地。之后,又大胆借来了种子。杜凯说,种瓜第一年,从大棚里长出的西瓜,压根就是借来的。

  档口卖瓜

  第一年收瓜时,为了节省人工,摘瓜卖瓜都是杜凯和老吴自己干,经常累得找个地儿就能睡着。

  2015年5月,瓜长成了,杜凯跟老吴开着小破车,拉着一车西瓜,来到了这个中原地区规模数一数二的批发市场。

  “档口的租金是按年算的,特别贵,一个大车位的一个档口,一年要十几万,我们没这个钱。只能找一个档口特别小的地方,够我们摆货就行。”杜凯说。

  这一次,杜凯想到的办法仍然是借。可大家都是来做生意的,谁愿意把自己赚钱的地方借给他呢?

  杜凯带着他的瓜,找到市场上规模很大的一家水果经销商,这个人就是陈娜。陈娜在市场上有20个档口,每天从全世界运来的水果,在她的档口中转,再卖到全国各地。一年销售额十几亿元。

  一个货板这么宽,大约两平方米大小。这一次,杜凯不仅借来了一块宝地,还借出来一个巨大的销售平台。连杜凯自己也没想到,这个只有一块货板大的地方,竟然在市场上特别有人气。不到两个月时间,杜凯和老吴就在这个角落里卖出去300多万元的西瓜,净赚150多万元。

  小西瓜不仅薄皮大馅口感好,而且大小适中,吃起来不会浪费。很多消费者对比之后,都愿意购买杜凯的小西瓜。即使个个都薄皮大馅,可还要精挑细选才能卖向市场。为此,杜凯还专门请来了检查西瓜成熟度的工作人员。

  “一指弹,先弹,弹完看看这瓜品质怎么样,就是保证里面的品质都是好的。”杜凯说。

  有了对品质的把控,杜凯的瓜很快便在市场大量同类产品里脱颖而出,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瓜”,卖出了高价。

  合作种瓜

  2015年,没本钱的杜凯,一路靠借地、借种子、借档口做成了瓜生意。卖完瓜后,杜凯立刻还上了借大棚、借种子的钱。当他去还借档口的钱时,档口的老板陈娜不仅没收钱,反而说了一件让杜凯出乎意料的事儿。一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陈娜,竟然想跟杜凯合作种瓜。

  “当时我在想,我地也能借,种子也能借,农资也能借,那我们现在还缺什么东西?人能不能借?”杜凯说。

  2015年,杜凯第三次出手,这次他借的就是“人”。杜凯想了个办法,让利给农户。如果农户跟他合作,只要按照他的方式种瓜,他不仅能保证卖出去,还能保证比市场价高一倍。

  杜凯的底气来自他有一样秘密武器:一群干活专业的天兵天将——小蜜蜂。有了小蜜蜂的专业授粉,农户的瓜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提高。很多农户看到用杜凯的方法,干活轻松,瓜也长得好,都主动加入了杜凯的种瓜队伍。杜凯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对农户的瓜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在杜凯的带动下,农户们也都赚了钱。

  杜凯白手起家,一路靠“借”,借地、借种子、借摊位、借农户,将种植面积从100亩扩大到1500多亩,年销售额从300多万元上升到1500多万元。杜凯这个空手创业,一步步“借”来财富的故事,其实也就是与人合作、互相借力的故事。这个“借”的过程看似简单,却每一步都得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对方的信任,最后达到双赢。创业4年,杜凯不仅赚到了千万财富,他还计划在全国扩建更多的种瓜基地,让产品实现全年的市场供应。

  2018年7月,杜凯发起成立了浙江农匠千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服务产业端的新农人,整合所有产地端的资源信息,跟需求更好对接,把最优质的价格、最高的性价比第一时间梳理出来,提供给平台,提供给消费者。

  “我们的定位是一个服务型的供应链,宗旨就是做服务、做落地、做载体,真真实实为大家办事,服务产地端,服务新农人。希望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准化农产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公司。”杜凯对未来充满期待。

  杜凯白手起家,一路靠“借”,借地、借种子、借摊位、借农户,将种植面积从100亩扩大到1500多亩,年销售额从300多万元上升到1500多万元。杜凯这个空手创业,一步步“借”来财富的故事,其实也就是与人合作、互相借力的故事。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