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好乡村振兴升级路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浙江省桐乡市委书记 盛勇军 字号:【

  一定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审视“三农”工作,树立“大三农”观,把“三农”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浙江省桐乡市历来就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这几年,经济发展更是走在长三角县级市前列,“三农”工作的基础好、条件好。作为桐乡来说,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江南特质、桐乡特点的乡村振兴新路子,确保各项工作始终走在时代最前列。

  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方位

  以更宽的视野抓“三农”

  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系统谋划农业农村工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三农”工作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和完善。我们现在所讲的“三农”工作,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也不是过去农经局(农办)职能概念上的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的“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七条道路,都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一定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审视“三农”工作,树立“大三农”观,把“三农”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要在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推动农业农村工作。乡村振兴不是反城市化、反城镇化。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省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要把城镇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来建设。”毫无疑问,城市化、城镇化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大趋势。实施乡村振兴,不是要反其道而行,更不是要开历史的倒车,而是为了重塑城乡关系,补齐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短板。因此,一定要正确处理城与乡的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四化同步。

  要在发展的大局下审视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建设始终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桐乡提出要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以乌镇为核心的旅游和互联网”。搞先进制造业不是要否定农业,搞旅游和互联网也不是要否定农业。“三农”工作是基础性工作,在任何时候都是十分重要的。但不能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言农村,一定要放到整个发展大局中去审视和考量。没有财力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无论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还是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都要依靠二三产业的发展。只有把实体经济做强了,农村才有活力,美丽乡村才有源头活水。

  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任务

  以更实的举措抓“三农”

  要结合地方实际抓“三农”。乡村振兴是全国的大战略,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县的情况都不一样,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程度、发展特点也不一样,工作的重点、标准、模式肯定也不尽相同。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短板有哪些、发力点怎么找?一定要把情况摸准、摸透、摸到位。情况掌握得越全面、越细致、越准确,工作的措施才能越到位、越精准、越有效。关键是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学会说“普通话”,更要善于说“乡土话”,在贯彻落实好上级的有关要求的同时,更要结合地方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而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搞拿来主义。

  要突出重点工作抓“三农”。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三农”工作千头万绪,涵盖了“五位一体”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人力、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平均用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肯定不行,一定要明确重点。就桐乡来说,我们主要抓几个方面:一是“三治融合”建设。桐乡是自治、法治、德治建设的发源地,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实,把这块金字招牌擦亮。二是产业发展。总的一条,就是要走质量兴农之路,要通过工商资本和农业人才的引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把集体经济做大,让基层有钱干事。四是美丽乡村建设。把农村环境搞好,把传统乡土文化保护好,让农村能够留住乡愁。当然,什么是重点,各地都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以重点带全局,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要激发改革活力抓“三农”。改革是发展不竭的动力。农村改革这篇文章大有可为,关键是怎么做。要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总牵引,加快“三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尤其是要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促进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自由流通,全面增强乡村发展的活力。改革要鼓励大胆闯、大胆试,但底线一定要守牢,绝不能把农村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要求

  以更强的合力抓“三农”

  强化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夯实党在农村的基层基础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前提。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强促发展强、农村强。要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坚决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过硬、全面提升,确保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要切实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尤其是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让其更好地发挥“领头雁”作用。要旗帜鲜明加强村级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各项事务的领导,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和政治属性,扩大党在农村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强化要素保障。钱、地、人,是乡村振兴最关键的三大保障。在“钱”的问题上,财政投入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按照“总量平衡、结构优化”的原则,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时,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金参与乡村振兴。在“地”的问题上,必须要最大程度做足文章,把宝贵的土地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益的地方去,让土地发挥出最大效用。在“人”的问题上,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加强对“新农人”“农创客”“农专家”的培养引进,促进各类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

  强化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农口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事,一定要加强统筹、协同推进。要层层落实责任,充分调动主体、部门和各方面力量,凝聚工作合力,尤其是在制定规划、安排资金和项目等方面适当向农村倾斜。要健全协调推进机制,明确工作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系统化管理,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要建立以人民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建立实绩考核制度。特别要强调的是,衡量乡村振兴的成效,不仅要看数字增加、位次变化,更要看实际效果和群众认可,真正创造出让群众满意的业绩。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