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把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把党管农村作为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的重大原则,强化党建引领、扩大群众参与、深化三治融合,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安定,让广大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强化乡村治理的基础保障
聚焦建强队伍、筑强堡垒、增强实力三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和政治功能。一是开展乡村两级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强化选优配强、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人才储备、关心爱护等保障措施。今年以来,共调整优化村书记343名,提拔使用第一书记474名,召回不胜任的第一书记81名。省市县三级培训轮训村书记、村主任、大学生村官5.4万人次。二是开展村党支部联建共进行动。着眼解决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积极推行县级领导包保、支部联建等制度,持续抓好农村党建星级评定,每年按标准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整顿,去年以来共转化提升968个。三是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针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治理无钱办事问题,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扶贫,由省财政累计投入3亿元引导资金,重点推广“支部+企业”“支部+合作社”等发展模式,基本消灭集体经济“空白村”。
抓实乡村文化建设
培树乡村治理的新风正气
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持续加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农民精气神、孕育农村好风尚。一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按照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制度、有活动项目的“五有”标准,在全省9300多个村全部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常态化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科技、传文化,打造融政治引领、思想引领、文化引领于一体的综合实践平台。二是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全覆盖。出台《吉林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五年行动计划》,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庄、进家庭,全省85%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抵制厚葬薄养、大操大办、赌博迷信等不良现象,培树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正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行动。三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坚持“铸魂”与“塑形”并举,加强乡村规划建设和整体风貌改善。从今年起,省财政按每村每年安排5万元,市(州)、县(市)各配套5万元,每个行政村共计15万元,专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采取约谈后进、取消年度奖励等措施,推动各地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有效解决了秸秆乱堆、污水乱排等脏乱差问题,形成了人人参与、家家受益的浓厚氛围。
抓牢平安乡村建设
构筑乡村治理的坚强防线
坚持把平安乡村建设作为巩固基层政权、净化农村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高效管用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行动,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22万余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526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6%。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布设各类视频监控1.8万台,实现了农村重点公共区域的有效覆盖。强化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建设66个规范化、实战化的公安检查站,连点成线、以点保面,切实筑牢边境地区“三道防线”。完善县乡村三级宗教工作网络,坚决防范抵御境外宗教组织非法渗透,全省42个县市全部成立宗教管理服务中心,农村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群众数量持续下降。逐乡逐村逐屯开展扫黑除恶大排查,打掉农村涉黑组织18个、涉恶犯罪集团23个,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营造良好社会治理环境。
抓细矛盾化解机制建设
消除乡村治理的隐患因素
学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抓早抓小,及时协调解决农民利益诉求。依托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全省建立1.7万个“百姓说事点”,通过老百姓“说理话情”,调处各类纠纷40余万件。突出土地承包、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等重点领域,实行领导接访、带案下访、串门走访,大力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行动。与2014年相比,2018年全省农村信访案件起数下降了63.2%,来省进京上访人次下降了19.3%。
(吉林省委、省政府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