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村哪个穷哪个富,我们心里都一清二楚,你乱来,大家看在眼里、堵在心里。现在,看到村干部因为安了自己的亲戚当贫困户被查处了,我们老百姓也相信党委、政府是公道正义的。”看着张贴在社区党务公开栏的社区干部优亲厚友问题调查处理情况,云南曲靖市罗平县九龙街道以洪社区以洪村小组的村民们纷纷感叹。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揉不得沙子,对于基层干部“精准扶亲”的每一个小动作都看得清清楚楚。然而,一些基层干部总是把群众当隐形人,在贫困户识别、危房改造等环节弄虚作假、优亲厚友。“精准扶亲”扰乱扶贫秩序,浪费国家扶贫资金,挤占了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人群的受助机会,让扶贫效果打折扣,损害扶贫公信力,伤害群众的感情。对于“精准扶亲”,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依纪进行严肃的事后问责,以儆效尤。同时,也应该进一步健全制度,加强对扶贫识别、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分配等环节的事前事中监督与防范,力争尽早发现、遏制“精准扶亲”问题。
在监督机关、媒体公布的“精准扶亲”案例中,涉案的基层干部往往是扶贫的直接责任人和执行人,他们参与贫困户筛选、识别、建档立卡、危房认定、低保申请、扶贫公益岗选聘、产业扶贫资金分配使用、扶贫项目推进、验收等几乎扶贫落地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深度的参与给一些基层干部“精准扶亲”提供了很多机会和便利,而要遏制“精准扶亲”,就需要在相关环节适度限制基层干部的扶贫参与权。在司法审判领域,有回避制度,在扶贫工作中,我们不妨借鉴这项回避制度。
诚然,基层干部的亲属也可能是贫困户,扶贫不能先入为主地把基层干部的亲属排斥在外,但在处置有关基层干部的亲属或直接涉及基层干部本人的扶贫事项时,基层干部应该主动回避,或者应扶贫主管部门的要求、群众的申请回避,不参与上述扶贫流程,也无权发表意见,无权行使相关扶贫“权力”。回避制度再辅以公示、群众审议监督等制度,就能够让扶贫工作少一分私心,多一分公心,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精准,更加公平公正,更加顺应民心。
(河北省滦南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