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几年来的创业历程,我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最大的受益者。精准培训、跟踪指导和政策帮扶,让我从打工妹、家具经销商蜕变成一名职业农民,一名光荣的农民教育工作者。”向辉说。
2010年,32岁的湖北省来凤县旧司镇黄土坝村土家幺妹向辉返乡创办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创业创新优秀领头人,她还举办“田间学校”,把讲堂搬到田间地头,为产业扶贫和农业农村发展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
“一个合作社致富不算富,带领更多贫困村致富才算富”,向辉还组建了技术团队,为周边乡镇许多贫困村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因为在产业扶贫、农民培训等方面的贡献,向辉荣获“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
“一串葡萄只留80到100粒,把小粒的、有病的全部摘掉……”在来凤县旧司镇新街村的葡萄园里,向辉手把手地教建档立卡贫困户给葡萄定串。
生于湖北农村的向辉,和许多70后农村孩子一样,走了一段“鲤鱼跳龙门”的路。1997年从恩施州林业学校毕业后,她远赴广东珠海,“子承父业”从事了10余年的家具销售。凭着一股拼劲儿,成长为一名干练的商人,生意颇具规模。
“但我始终觉得这不是我最想要的生活状态。”向辉说,生在农村,学的是林业,她难舍“农业情怀”。在2010年的一次返乡探亲中,她发现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土地要么撂荒,要么只种点玉米、红薯,留守的乡亲们普遍生活不宽裕。
“若能在村里发展农业产业,一方面可以拾起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解决村里部分贫困户就业。”向辉开始琢磨,做点什么产业合适。
在县城逛超市时,细心的向辉了解到,这里销售的水果都是从外地购进的。“把村里闲置的土地流转过来种水果。”她打定了主意。
决定种植水果后,向辉开始奔走于来凤县的各个乡镇寻找适宜的种植基地。她发现旧司镇新街村山青水绿、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块平整,是种植水果的绝佳地域。确定好种植基地后,向辉立即到浙江引进了4个葡萄品种,经过几年时间,葡萄进入盛果期,向辉又积极联系各类销售渠道,确保所有农户的葡萄都卖出了好价钱。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初尝甜头的向辉,总想为周边的贫困户做点什么。2011年,她牵头成立了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户一道发展水果生产,短短几年时间,合作社带动的农户从当年的5户增加到了215户。
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的葡萄、草莓、火龙果、李子、茶叶等种植1081亩,产品销往周边10多个县市。2017年,合作社产值达1580万元。基地常年解决村里3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
61岁的新街村贫困户向权和说,以前,他家仅种点红苕喂两头猪,一年收入只有三四千元。“我把3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有1500元租金。平时在合作社给水果剪剪枝、上上肥,一个月还可以挣1500元。”
智力扶贫,科教兴农,合作社里开启“大讲堂”
2018年6月9日,来凤县生产经营水果培训班在向辉的合作社开班,来自4个重点贫困村的60多名种植大户聆听她讲解果树栽培技术。
合作社能成为“田间学校”,也是缘于向辉的爱琢磨。“农村最缺什么?人才,特别是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向辉介绍,多年前她接济过村里的一个养羊户,还帮孩子们买新衣服。但一味地赠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不少贫困户文化水平较低,观念保守落后,缺乏致富技能。如何带动他们脱贫致富,向辉一直记在心里。
2015年,她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广校举办的国家级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班上,找到了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一定要先扶智。学成归来,向辉把承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的想法给农业部门说了,得到大力支持。2016年,县里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课堂开进了农园合作社,成为来凤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此后,科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培训工作相继展开,到目前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达1800人次。
一年多来,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办实用人才培训班,帮助1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奔小康,辐射带动超1000户。如今,合作社已入选全国首批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2016年8月,农业农村部张桃林副部长在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调研,肯定了向辉回乡打造“田间学校”升级版的做法。为了更好地带动本地区农民脱贫致富,2018年3月,以社会办学的模式成立了“来凤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对接贫困村,把脉问诊助脱贫
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能解决个体脱贫致富的问题。但如果想从面上推动精准扶贫,必须统筹推进、因村施策。为此,向辉又有了新的动作。2016年,她参加了原湖北省农业厅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培训班,拿到了由国家人社部颁发的SIYB创业培训讲师证书。回乡后,迅速组建了技术团队,当起了技术指导,为贫困村提供发展咨询和建议。
紧邻旧司集镇的三寨坪村,缺乏支柱产业,村民大多外出务工谋生,是来凤县“十三五”整村推进村和精准扶贫重点村。
向辉带着合作社技术人员检测土质和环境,建议三寨坪发展市场俏销的羌翠李和翠红李。随后,向辉又送去农家肥,指导村民栽种李树。
“我们全程负责三寨坪村李树栽培技术,与村民签订收购合同,确保李树栽得好、卖得俏、能增收。”向辉说,目前已带动三寨坪76户农户种植李树。
向辉带动三寨坪村发展李树的消息传到百福司镇兴安村。驻村的恩施州纪委与来凤县经信局找到向辉,希望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上帮兴安村一把。向辉二话没说,带着技术人员到兴安村实地查看,并建议兴安村发展千亩梨树与乡村旅游。
农业农村部科教司结对帮扶的大河镇白果树村种植了300亩茶叶和500亩核桃,但如何利用好村里其他闲置的土地,让村民尽快通过产业富起来,是村“两委”一直头疼的问题。向辉主动对接,为村里培育10余名果蔬实用人才,并计划以合作社代管的方式,让村里种上1000余亩优质桃,既能吸引游客采摘、观光,又能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目前,向辉的团队已带动、指导部分重点贫困村组织发展水果产业5500亩。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