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乡村治理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系统提出了“以发展强村”“靠建设美村”“抓反哺富村”“促改革活村”“讲文明兴村”“建法治安村”“强班子带村”的乡村治理重要理念。十几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走习近平同志指引的乡村治理路子,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积极推广以余村、象山、后陈等地乡村治理的好做法,推动浙江乡村治理走在前列。
坚持党建统领,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制
浙江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政治责任,努力提高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建立健全村党组织实施对农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导的制度,实行村党组织对村级重要事务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农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在村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依规依章、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全面实施“头雁工程”和村级班子整固提升行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消除了89.2%的集体经济薄弱村,让农村党组织有能力、有财力做好乡村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万场党课到基层”“走村不落户、户户见干部”和“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系列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就近联系服务群众,把理顺群众情绪、替群众排忧解难工作覆盖到每个治理网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
浙江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把乡村治理扎根于农民群众之中。积极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延伸,推行“乡镇前台综合受理、县乡后台分类办理、乡镇窗口统一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在村民办事、反映信访诉求上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做到村民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在全省推广象山县“村民说事”、温岭民主恳谈会等经验,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持续推进涉村会议文件、机构牌子、考核检查、创建达标、APP过多过滥问题的清理整治工作,加强涉村工作统筹,建立涉村事项负面清单,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乡村服务和治理工作上。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夯实乡村平安稳定基础
浙江省久久为功、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中的固本强基作用。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调解体系,调解成功率达99.4%。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打造集成社会治理各项功能的全科网格,98%以上问题在乡村得到解决。在全省所有乡镇组建“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基层治理“四平台”,推动乡镇和部门派驻机构的力量下移、执法下移、服务下移,构建权责清晰、功能集成、扁平一体、运行高效、执行有力的乡镇服务管理机制。深化平安乡村创建,围绕乡村治理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加强乡村安全风险预测预警预防,紧盯农村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问题,建立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平安工作联动协同机制。
坚持“三治”统一,构建既有公序良俗又有创造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
坚持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发挥“三治”各自功能,推动党领导下的“三治”联动融合。充分发挥自治增添活力的作用,全面推广宁海县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武义县“后陈经验”等成功做法,推进村民自治范围、程序、方式的规范化制度化,做到自治有序、有力、有效。充分发挥法治定纷止争的作用,全面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村干部法律学习培训和村民普法教育,全省县级以上民主法治村占比90%以上。充分发挥德治教育引导的作用,广泛开展“好家风”建设,建立村民道德评议组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庄、进礼堂、进家庭。全省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1.8万个、文明乡镇799个,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万余家。
坚持科技支撑,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智能化
加大投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和效率。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加快基层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土地监测、农产品监管、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数字化。积极探索建立以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基层智慧治理模式,通过信息收集发布、网络在线服务、掌上电子办公、线上即时沟通、后台推送流转,实现村级事务信息动态交互式管理。大力推进农村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乡村视频联网联控网络,实现农村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100%。
(浙江省委、省政府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