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就是研发的方向——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落实“三个面向”纪实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王琦琪 字号:【

  你听说过“可食用指甲油”吗?绚丽多彩的指甲是众多爱美人士的心头好,但指甲油中所含的重金属、甲醛等物质也让人们担心长时间使用指甲油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利用玉米淀粉的加工副产物——玉米黄粉研制出的“可食用指甲油”,不仅颜色与普通指甲油相同,而且无毒无味。除了可食用指甲油,玉米“下脚料”在加工所科学家手中摇身一变,成了保鲜膜、馒头、曲奇饼干、啤酒等日常用品和食物,让看似普通的一根玉米获得了“七十二变”的魔力。

  除了玉米的深加工产品,在加工所成果展示中心里还摆满了30多个类别、300多个农产品加工品种:从花生茎叶中提取有效成分生产的能应对失眠的“花安颗粒”,主打年轻女孩群体的石斛饮料,保证旅途营养的预制自热套餐,无汤卤制的牛肉……这些琳琅满目的产品,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魅力所在,是加工所人心血的凝结,是他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重要成果。

  “发展现代农业,出路在融合,重点在加工。”作为与企业联系最紧密的研究所之一,近年来,加工所积极践行“三个面向”要求,在创新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了突破。

  紧盯需求

  提升食品加工技术

  满足人们对加工食品吃得放心、吃得健康的需求,一直是加工所人的宗旨。果汁是水果的主要加工品,却因水果不新鲜、滥用添加剂而饱受诟病。加工所高杰工程师带领团队研发了“果蔬低温干燥”技术,可以将水果切片后快速低温干燥,让水果脱水不脱味。“防腐剂”是流失掉的水分,“调味剂”是爽脆的口感,这样制成的水果干在最大限度上保住了水果的风味和营养。

  尽管市场上已经出现同类的果蔬干燥产品,但加工所依然很自信:“据实地考察,我们这款产品的口感、营养成分优于欧洲最好的同类产品。最重要的是,我们占有这项加工的专利技术,这是最根本的生产力。”加工所有关负责人说。加工所果蔬干燥设备具有很多优势,一是体积非常小,一个写字桌大小的机器就能把整个流程搞定;二是成本低,一次性设备投入比较少;三是果蔬脆片味道基本保留了原来水果的味道。“加工并不是把食物变得不像食物。保留食物本身的营养和味道,这才是加工的根本原则和技术先进的表现。”加工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如何将农业废弃物转变成可用的加工品,也是加工所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过去缺乏物资的年代,绵羊的尾巴是牧民餐桌上的佳肴,是不可多得的“能量源”。但羊尾里储藏着的硬脂肪,在今人眼里就成了导致“三高”的不健康食品,每年我国的羊肉制品加工线上都有上亿只羊尾巴被作为废弃物扔掉,成了名副其实的“污染源”。像羊尾一样,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废弃物数量巨大,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也是资源的浪费。现在加工所的专家们通过研发各种技术提取成分、加工转化,不但可以把羊尾中的硬脂肪软化成像植物油一样的可食用油,还能成为护肤品、润滑剂的有效成分。加工技术可以将废弃物转化、提取,重新制成食品或工业用料,是把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的可行途径。

  紧跟国家重大产业需求,是加工所人的追求。2013年,马铃薯主食化国家战略正式提出,加工所人主动承担起了突破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大部分关键任务。六年来,加工所研发压制强筋、挤压成型等关键技术,发明了“一体化仿生擀面机”,突破了产品成型难、易断条等技术难题,让主食中的马铃薯成分占比达到50%以上。在去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加工所的马铃薯馒头、米粉就吸引了众多眼球,成了当之无愧的“最美品牌”之一。

  目前,加工所共开发马铃薯面条、马铃薯馕饼等六大类主食,共申请了170多个专利,形成了十几个国家标准,目前已在九省七市组织200多家企业进行示范推广应用,相关的衍生产品已经超过1000个。更为可喜的是,马铃薯主食产品还在英国、朝鲜等国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成为一张外事活动中代表创新技术的“名片”。

  面向企业

  市场是科研的试金石

  晶莹洁白、香软适口的挂面,是大多数北方家庭的早餐。从面粉到面条,从加工到销售,一把最简单朴素不过的挂面,却经历了为人不知的复杂生产过程。断条率、水分比……每个精确的科学数字共同发力,才能成就一把好挂面。

  魏益民是加工所小麦化学与加工技术团队的科学家。他虽然已退休,但讲起话来铿锵有力。从未离开过小麦加工技术一线的他,和我们分享了15年来与金沙河面业的合作故事。

  金沙河面业集团是专门从事小麦生产加工的企业,一年的加工原料需求量就能超过陕西全省的小麦年产量。合作的缘起是企业面临的一个加工难题:干燥能耗太高。“这件事只要能解决,金沙河愿意出资养活整个研究所!”金沙河老板求贤若渴。

  企业、市场需要创新的技术提高竞争力和企业效益,科研成果也需要经过市场转化实现价值。面对企业抛出的难题,魏益民团队调整了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在金沙河面业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

  优质的面粉是挂面加工的第一道关。魏益民团队从挑选小麦开始,严格控制品种原料。经过小麦品种试种、地区采样分析,几年下来,魏益民团队摸清了不同品种小麦籽粒的成分、结构与功能,掌握了整个黄淮海区小麦质量的第一手数据,让企业足不出户、看着报告就能知道哪里有高产优质的小麦。

  面条做成的第二道关就是干燥节能难题。五年的优化干燥过程充满了艰辛,魏益民甚至请了空气动力学专家用专业的模型模拟分析面条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状态和迁移规律。最终,团队成功捕捉到了湿面条中水分由中心向边缘移动的过程,发现了面条水分的蒸发规律,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干燥的机理问题。在明白了挂面的干燥机理后,魏益民团队自主研发了全世界第一个“干燥风洞”。湿挂面经过该风洞的干燥,既能让水分蒸发恰到好处,使面条水分保持在13.5%,又使能耗降低了23%,仅此一项就为企业一年节约5万吨标准煤。

  除了上述几个关键点,魏益民团队还突破了许多关键技术:创新面条切割方法,把挂面的断条率从8%~10%控制到3%以下;创新检测方法,保证小麦胚芽95%以上的发芽率,不仅让面条“有了生命力”,还能间接减少90%以上的客户投诉……几年下来,魏益民团队撰写了《黄淮冬麦区小麦籽粒质量研究报告》《中国挂面产业与市场研究》等著作和十几篇论文,不仅帮助企业改进了面条加工技术、解决了销售问题,还让自己的团队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魏益民常常说,科学家最怕的是不会和企业打交道,和企业沟通是对科学家最大的挑战。魏益民拿出一张在金沙河面业的一周工作表,上面的行程密密麻麻:既有长达3个小时的科企合作项目汇报会,又有短暂但高效的董事长午餐会;既有和企业员工交流反馈市场信息,又有技术考察和合作社业务指导……

  “企业要‘打仗’,我们就要快点把‘炮弹’递给他。”魏益民团队的工作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誉。除了与金沙河面业的深度合作,加工所先后与国内近百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合同金额已经超过6亿元,转化落地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有力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农产品加工,离开了企业,就跟市场需求脱了节。只有真诚地和企业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合作,成为利益共同体,才能做出业绩、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小麦加工团队副研究员张波说。

  改革体制

  推动产学研一体建设

  近三年来,加工所累计与企业签订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合同600余份,合同经费约2亿元,同比增长200%;促成科研单位和企业成果转化近700项,签约合同总金额达15亿元……这些成果,离不开研究所的科研制度改革。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工所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横向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大刀阔斧地将管理费提取比例从原先的到账收入60%减少至20%,将成果转化收入的80%用于科研团队奖励。这一政策激活了一池春水,提高了所内科研人员研发技术、落地转化的积极性。

  曾经加工所的创新团队都由科研人员组成,缺少促进科研成果落地的专业人才。因为不懂法律知识、不懂如何与企业沟通,许多团队出现了不少问题,耽误了与企业的合作和成果转化进程。加工所为此专门出台《知识产权专员管理办法》,建立了一支专门队伍,负责对接联系企业、处理合同法务等。此外,加工所还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开设横向合同加急审核渠道等措施,为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到研发创新中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农业科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加工所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农业科研从市场需求中来,到市场需求中去,与生产、市场融为一体的科研成果,才是符合社会要求、人民需求的农业科研。从科研单位到企业,从加工技术到产品,加工所在食品加工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一步一个脚印。“加工所将继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重要指示,服务市场需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加工所有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