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这个硬任务落实得怎么样?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进展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湖南省永顺县的几个村庄,采取“望、闻、问、切”的方法,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可喜变化,听到了农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由衷欢迎,也收集到了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现实问题。
“望”——
望得见特色产业,望得见宜居村寨,望得见幸福生活
永顺,是湖南湘西武陵山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农业农村部的定点扶贫县。境内山峦起伏,溪河纵横,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永顺的历史上追秦汉,是土家族的发祥地之一,土司王朝的古都老司城坐落于此。全县总人口58万人,绝大部分是土家族后裔,有着独特的“巴人文化”,其“土家族哭嫁歌”和“吊脚楼营造技艺”颇具代表性。
从永顺县城到高坪乡的路上,最引人注目的景色不是青山绿水,而是一片接着一片的猕猴桃园。一串串的猕猴桃,在树丛中若隐若现,就像是欢快的鱼儿在绿海中不时穿梭,带给人们丰收的希望。猕猴桃是永顺农民的“致富果”。曾经的永顺坐拥青山绿水却没有特色产业,农民收入很难提高。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下,永顺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培育了猕猴桃、油茶、烟叶、柑橘、中药材、茶叶、优质稻、商品蔬菜、特色养殖等九大扶贫产业,形成了“制定一个产业规划、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一套服务体系”的“六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全县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基地109万亩,其中猕猴桃11万亩。九大产业共计带动全县8.2万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路,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产业扶贫开发格局,“造血”功能显著增强,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目光越过猕猴桃园,远远望见一个“五彩缤纷”的小村庄,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个小村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村民们把“产业”画在了各家各户的房子上:金黄的猕猴桃正丰收,饱满的稻谷低垂着头,紫色的葡萄晶晶亮,盛放的桃花映山红。一块块五颜六色的墙面,既展现了村里的特色产业,又美化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是高坪乡场坪村。“没刷标语口号,也没搞大拆大建。”场坪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发动群众对乡村道路及房前屋后环境进行清理,为发展猕猴桃采摘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7年和2018年全县两届猕猴桃开园节在这里举办,如今,全村已实现产业收益近3000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1.2万元,318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发展“多彩”产业、建设“多彩”村庄、享受“多彩”生活,场坪村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了现实。
场坪村的“面子”很好看,“里子”咋样呢?我们决定看看农户的家。向廷禄家的门框上“最美农家”的木牌分外显眼。堂屋是传统的中式风格,实木条板吊顶并铺贴四周墙壁,正中间的字画是“家和万事兴”和《松鹤延年图》,下面摆着方形木桌和实木条凳,干净的地面上散落着几件儿童玩具,颇具生活气息。堂屋的左右分别是老人和子女的房间,老人屋里是木床、纱帐、老式三开门大衣柜,儿子媳妇的房间则是席梦思、组合柜加电脑桌了。再往里走是厨房,煮熟的米饭还在锅中,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卧室紧挨着的是卫生间,只见里面洗漱台、洗衣机、花洒浴霸等沐浴设施一应俱全,十几块毛巾,每一块都被儿媳叠成了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家中的厕所已经被改造成水冲式,下面连通着沼气池,粪便在里面分解发酵。掀开沼气池的盖子一看,里面已经满了一半,每年向廷禄都要抽两回。抽出来的沼渣沼液是上好的有机肥,门前栽种的6亩多猕猴桃,要想丰收离不开它。这些果园的收入让向廷禄建造新房有了底气。
干净、整洁是场坪村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然而曾经的场坪村却不是这个样子:房子破烂黯然,垃圾乱推乱放,污水肆意横流,鸡粪猪粪遍地都是。近年来,高坪乡实施“四大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通过产业脱贫工程让群众富起来,通过小康示范工程让村寨美起来,通过村庄宜居工程让环境好起来,通过能力提升工程让干群动起来。今日的场坪村,道路宽敞干净,房屋鳞次栉比,不远的集市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一派繁荣景象。
场坪村的变化是永顺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第一仗”。调研中,我们看到乡村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看到农村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看到乡村振兴在农村大地上初见成效。农村人居环境好了,不仅让农民群众安居乐业,还能吸引都市来客,实现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关系到农村发展方方面面的工作也能有序展开,乡村振兴也就不再遥远。
与场坪村不同,在永顺县城附近的灵溪镇司城村曾是土司王城的所在地,清朝词人彭施铎,在其《竹枝词》中这样描写司城村:“褔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村内不仅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至今仍保留着土司时期的建筑遗址,是湖南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令人惊讶的是,土司王城的核心区仍然有农民居住:孩子们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戏,年轻小伙赶着马通过架在河中央的木板桥上山去,老人背着竹篓放着打来的草回家喂鸭子。没有汽车、没有洋房,除了新修建的污水处理站和游客服务中心,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是土司王城的老样子,一座具有历史底蕴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宜居村庄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
望得见特色产业,望得见宜居村寨,望得见幸福生活,永顺县的农民群众对未来乡村的美好生活充满期待。
“闻”——
听到了“满意度”,听到了“拥护声”
——“听取农民的意见,回应农民的呼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民群众频频点头。”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农村厕所革命,不仅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工程,而且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有效载体。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乎每个农民家庭的尊严幸福。21世纪初,永顺县就推行过以“五改”为主要内容的人居环境整治,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每一改都关系百姓生活。“那时的厕所改造重点就是改造旱厕。什么叫旱厕?架两块板、搁两块砖,用乡亲们的话说,大便的时候粪水就会溅到屁股上,就是个‘炸弹厕所’。”永顺县农业农村局美丽办主任向勇说,“后来我们根据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考虑到猕猴桃需要肥料,就采取了在沼气池上建厕所的办法。首先保证了粪便不乱排,不造成污染;有条件的,还可以改造成水冲厕所。这样就把‘炸弹’彻底消除了,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如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永顺县再次打响。灵溪镇那必村正在进行全村的污水处理“试验”。村里和县环保局合作投资60万元,于去年建设了一个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这个污水处理系统将居民每日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集中起来,一起收集到每天可处理40立方米生活污水的三格化粪池中。污水经过厌氧发酵后流入种满芦苇等根系发达植物的生态湿地,做进一步的过滤处理,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后流出。那必村党支部书记陈心春告诉我们,目前,那必村共有53户接入到该处理池,使包括粪便在内的生活污水得到了及时处理。将来该处理系统还将接纳全村的生活污水,避免了因为山上石头多,村民自建化粪池有困难的问题。
农民是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农民满不满意、农民认不认可是检验一项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永顺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注重听取农民的意见,回应农民的呼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民群众频频点头。”向勇说。
——“现在我们说要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了,老百姓就会跟着我们干,也比以前更能听进你的话了。”
兴旺的当家产业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收入提高了,老百姓才有心思搞人居环境整治。“发展产业不光是让百姓致富,我感觉更重要的是,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老百姓和你的心贴得更近了。产业有了带动力,也就有了号召老百姓的力量。”场坪村主任彭召花说,“现在我们说要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了,老百姓就会跟着我们干,也比以前更能听进你的话了。除此之外,我们每年从村集体经济中拿出5万元,专门用于聘请村内保洁员、雇用垃圾收集车、进行垃圾无害化焚烧填埋,大家也都能同意。”
场坪村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猕猴桃产业。“我们村的猕猴桃产业从2015年以来迎来了大发展,去年猕猴桃一斤1.5元,农民种一亩的纯收入就有4000~6000元,种植猕猴桃的家庭户均增收5万多元。”彭召花说。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合作经济组织。为了保证村民的猕猴桃能顺利卖出,场坪村两年前成立了一个村社合一型的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云慧水果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猕猴桃不愁卖了,村中猕猴桃种植面积近两年来快速增长,全村涌现出10个种植大户,示范带动农户种植猕猴桃4250亩,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在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场坪村的几十名村民自发拿出资金,在村中成立了集游泳、垂钓、玫瑰观赏、水果采摘、土家餐饮为一体的“后溶生态农庄”,发展旅游业,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收入80多万元。后溶生态农庄的农民孔凡菊谈及村里的变化,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我在农庄看管游泳池,一个月有3000元。如今村里有了猕猴桃,我们不用出去做小工了,原来外出打工的都回来不少。最重要的是感觉到了村干部都为我们着想,我们有手有脚,现在越做越有劲,一年比一年强!”
自1986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先后派出12批次121名干部支援湘西建设,永顺又是农业农村部在湘西州的重点帮扶对象。永顺县依托独特的环境资源优势,瞄准“山地生态粮仓、山地精品农业”的发展定位,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特色农业发展之路,2017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68元,全县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14.5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5.9万人,近9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在农业农村部33年持续不断的帮扶下,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永顺特色农业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也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永顺县坚持“规划为先,产业为本,项目为纲,特色为魂”的建设方略,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8年,永顺完成新(改)建农村户厕11020座,扶贫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90处,农村道路加宽57.5公里,为贫困地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问”——
农民群众如何带?统筹规划如何搞?
调研中,我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如何让农民群众参与其中,发挥主体作用?
干好农村的事情,党支部要带好头。“每次政策来了,我们党员首先学习、理解。然后再去带动老百姓理解国家政策。”场坪村党支部书记向用辉说,“作为村干部,第一要公平公正。要想当干部,就不要想钱。第二,要选拔能致富的人担任村干部。这样才有带动能力,有榜样作用。”“我们可能做不到大公无私,但我们要做到先公后私”,场坪村主任彭召花说,为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党支部专门牵头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组”,邀请各自然村里的老党员、“寨主”等20多人参与,请他们发挥带头作用。“美丽乡村建设组”的成员们先把自己家的卫生做好,然后带动群众。
干好农村的事情,要创新治理方法。“场坪村6月份最美农家第一名是后溶组向廷禄!最美农家第一名,村里积50分,还奖励价值50元的植物油!请大家向第一名学习!”7月8日,彭召花在场坪村500人的微信群里说。在场坪村,我们看到了设在村服务中心的“互助五兴超市”。据介绍,每个月乡、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起来给每家每户打分,然后把分数直接变为积分。所累积的积分可以到“互助五兴”超市兑换生活用品,一个积分就是一元钱,每月15号为发放日:一大包卫生纸要18个积分;一袋大米要50个积分;一盒纸杯只要10个积分。如果有人连续三个月都是第一名,乡里还会有奖励。永顺县推行“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五兴”基层治理模式和以“树崇德向善新风、树移风易俗新风、树遵纪守法新风、树诚实感恩新风、树勤劳致富新风”和“建乡村夜校、建创业协会、建产业基地、建互助组织、建公益超市”为主要内容的“五树五建”扶志扶智行动,在教育村民、团结带动村民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干好农村的事情,要让农民群众真正参与其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件事情并不简单,不能光靠我们干部,不能是干部干、群众看。”高坪乡党委书记覃基星说,“最重要的是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让他们自己主动去搞环境整治。”农村是熟人社会,老百姓很在乎大家的评价。曾经有一位村民的猪栏和厨房紧挨在一起,但他觉得很方便,人没吃完的就直接给猪吃,“我不用你们管,我自己受得了,不关你们的事。”美丽乡村建设组的干部知道后就去他家,反复说“你们家的味道受不了,我们以后都不来你们家做客了”。时间一长,他终于决定把猪栏移到可以养猪的山上,美丽乡村建设组也为他家提供了帮助,第二天就召集了20多人把猪搬走了。
在永顺,村党支部在带动农民群众致富、改善人居环境上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但在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时,他们也感到拿不准或者心气不足。场坪村主任彭召花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件长远的事情,做与不做,乡亲们一时间看不出变化来,没有眼前的收益,也就有很多疑惑和推辞。“我感觉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农民观念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已经用产业发动起了跟着干的这些群众,但平时交流少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的,我们还是要想更多的办法。”那必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喻黎明说,村里修房子时,政府有的房屋给了100匹瓦,有的给了90匹,就有群众来反映“不公平”。老百姓的这种想法在享受到扶贫政策的村子表现得格外明显。那必村支部书记陈心春说,当前扶贫政策这么好,对贫困人口脱贫有很大的帮助,但扶贫政策只给村里的贫困户,在贫困线以上的老百姓不能享受,想干事却没有支持。在一个村里,不能做到一视同仁,这引发了不少矛盾,甚至影响了村里的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让群众工作十分难做。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改厕不仅县里的农业农村部门在搞,住建部门也在搞,而且建设的标准也不一样。有村民反映他家的厕所有顶有墙,有新的厕具,有水冲蹲坑和三格化粪池,但是没法用。因为这个厕所没有接通自来水,施工队不管接自来水,要老百姓自己接通才可以使用,而且化粪池容量也太小了,只有1.5立方米,估计一两个月就满了;再就是冬天天冷,这个新厕所建在户外,不好用。司城村驻村干部李军说:“对我们这样只能解决人用水问题的地区,农户不愿意往厕所接自来水,而且水压也不够,水冲厕所对于我们这里尚不现实。不光是厕所,在山区,生活垃圾的回收成本也很大,运输成本高,生活污水治理也很难。国家文件要求到2020年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生活污水不能乱排乱放,我们很发愁下一步该怎么进行下去。”灵溪镇党委书记向用坤说:“就说厕所革命,规划引领的作用在我们这里并没有显现出来,部门之间你搞你的,我搞我的。有一个村就是这样,好几个部门都来搞‘厕所革命’,改出来的厕所并不符合实际需求。我认为要明确牵头部门,然后大家都来听这个部门的统一指挥,再就是乡镇村要给力,项目资金要能落地。这样把条块关系理清了,厕所革命才能因地制宜地开展下去,但是目前,统筹规划并没有做好,也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切”——
既要产业兴旺又要生态宜居,既要典型示范又要面上推开,既要建设经营又要文化传承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永顺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乡村干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认识不全面,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简单理解为村庄美化或者村庄环境整治。(二)乡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能力严重不足,调研的这几个村,即便能够做到污水处理的,也只能覆盖极少部分的农户。场坪村准备上马一套污水处理设备,也是高坪乡政府考虑到场坪村开发乡村旅游的需要,而别的村则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三)对农村厕所革命有关政策的理解有偏差,对中央部委出台的发达地区、贫困地区推进厕所革命的不同要求,片面地理解为统一要求,造成一些基层干部的不满;技术模式的选择比较盲目,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不同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标准和要求不尽一致;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后续的管护缺乏制度安排、典型示范和市场机制。(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调研的几个村,村民们尽管都拥护这个政策,但基本上还是靠乡村干部的“督促”,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结合房屋建造改建厕所;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则觉得无所谓。(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结合不够紧密,没有进行一体规划和设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重、覆盖面广,需要统筹推进、综合施策。
——既要产业兴旺又要生态宜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有产业支撑,只有让群众的腰包先鼓起来,才有心思和能力去改善人居环境。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永顺县还存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不够,农民合作社培育不足,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的附加值得不到有效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首先要在壮大集体经济上发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解决农村“有钱办事”的根本途径,也是农民参与公共事务、发挥主体作用的物质保障。要把生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发展当家产业,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其次要在农村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宣传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辩证关系,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贯穿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全过程,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良性互动、环境美好与生活富裕相得益彰。
——既要典型示范又要面上推开
农业农村部在2019年初明确提出,各地要在学习贯彻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动起来、干起来、抓起来,尽快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面上推开。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盆景多风景少”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当地党委政府没有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原因,没有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造成“上热下冷”,难以在“面”上推开。在面上推开,一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58万个行政村、2.6亿农户,涉及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乡村绿化、乡村水环境治理、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对此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二要全面发动广大农民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乡镇主要负责人的作用,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动员农民群众主动投身村庄清洁行动,发挥农民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行动自觉。在此过程中,要注重总结农民群众的经验创造,用自己的办法干好自己的事情。同时,要注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进来,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既要建设经营又要文化传承
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是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重要一环,优秀的历史文化让村庄更有底蕴。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永顺县十分注重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截至目前,永顺县完成了67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制定了特色民居保护规划及年度计划,完成了1500户特色民居改造,实现了“一村一规,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让文化在开发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前面提到的司城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不仅保留了原来的风貌,兼顾了村民生活的方便,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珍贵的土司遗址和文化,让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场坪村发展规划中,百年古树都被保留,而且标注树种和年龄。那必村对村里最大的池塘——大卡山塘可视范围内的87户居民进行改造,再现了土家族原生态古村落的格局、风貌、田园景观和居住环境,让文化传承之美成为人居环境的底色。2018年12月,因为保存着美丽的自然风景,那必村被湖南省纳入张吉怀旅游精品线路——土家探源景点群,同时被住建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以建设美、经营美和传承美“三美同步”推进为重点,开展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乡村样板。这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明了方向,不仅要把环境建设好、经营好,更要注重传承好丰富灿烂的乡村文化。要强化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科学认识,不仅仅是要让村庄清洁起来,而且要让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要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健康意识,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的自觉要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