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主体的角度对农村厕所革命的思考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张永江 周新群 吴限忠 字号:【

  农村厕所革命促进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适应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但仍然任重道远,要坚持全局把握、突出重点、强化创新、因地制宜,按农民需求确定标准,把农民作为推进主体,以为民服务衡量推进方案,用群众眼光监督改厕成效。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下,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逐渐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从人民主体的视角看待农村厕所革命,将为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启示与借鉴。

  从人民主体的视角看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意义

  厕所革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程。“小厕所,大民生”。如何改变“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围栏围四边”的简陋旱厕,建设干净方便的卫生厕所,进而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所思所想所盼。“厕所改造后冬天不冻,夏天不臭,蚊子叮不着,蝇子围不着”,课题组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调研时群众这样说。农村厕所革命顺应农民生活需求,成为增强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具体行动。

  厕所革命是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因不注重农村厕所问题导致粪污乱排、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时有发生,带来巨大的卫生隐患。据新华社2015年报道,农村地区80%的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用水不卫生引起的。要把解决厕所问题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顺应生态发展趋势和绿色发展规律,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既是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应有之义,也是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重要举措。

  厕所革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通过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在有些地区加强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些地区与污水治理、养殖粪污处理、森林绿化等相结合,系统推动解决农村行路难、如厕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基本公共服务落后的问题。农村厕所革命形式上是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本质上是对封闭乡村传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反映着社会文明和进步程度,必将为推动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厕所革命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有效载体。改革开放4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各项方针政策中,农村厕所革命因解决影响农民生活最突出的因素而受到拥护,为持续巩固工农联盟的人民民主专政地位、持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有效支撑,也反映了党的政策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治理的人民主体倾向。

  从人民主体的角度看农村厕所革命的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农村地区开展了以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造环境为主要的“两管五改”工作;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爱国卫生运动把厕所改造、整治环境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推动;20世纪90年代,改厕工作先后纳入《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厕所整治活动持续升温。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改厕逐渐升级。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延边州调研时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场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自此,农村厕所革命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一)农村改厕取得积极进展,农民生活质量有效提升

  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2016年末,全国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的村子占所有调查村的53.5%。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中,这一比例仅为20.6%。

  从农户改厕情况看,在2.3亿农户中,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8339万户,占36.2%;使用水冲式非卫生厕所的721万户,占3.1%;使用卫生旱厕的2859万户,占12.4%;使用普通旱厕的10639万户,占46.2%;无厕所的469万户,占2.0%。由于统计口径问题,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时,并未细分卫生厕所,但水冲式厕所也只有2838万户,仅占12.84%,旱厕、简易厕所或无厕所占87.16%。

  在农村改厕的规模大幅增加的同时,改厕的质量也相应提升。最直观的体现是逐步强调卫生厕所,即厕屋有墙、有顶,厕内无蝇蛆、无臭,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的厕所。在此基础上,全国还在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即具备有效降低粪便中生物致病因子传染性设施的卫生厕所。

  随着农村改厕进程的有序推进,农村改厕的成效逐渐显现。一是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全国近一半农户进行了卫生厕所改造,意味着在上厕所的问题上,城乡居民生活的差距不断缩小。二是农民生活舒适度不断提升。过去农村露天蹲坑式的厕所设计,由于环境限制,脏乱臭等现象,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由于北方冬季寒冷、南方夏季蚊蝇肆虐等原因,给如厕带来极为不舒服的感受。三是相关疾病发生、流行得到一定控制。自2009年以来,农村改厕纳入深化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地区的粪-口传播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其中痢疾、伤寒和甲肝发病人数分别下降35.2%、25.1%和37.3%。四是农民健康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改厕后农民群众饭前洗手、如厕后洗手等卫生习惯提高了20%以上,文明卫生素质明显提升。

  (二)适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农村改厕步入快速通道

  聚焦人民主体,出台了一套政策设计。围绕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年1月,中办、国办予以印发,农村改厕成为主要任务之一。2019年3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到2020年分三类地区的改厕具体目标。

  适应人民需求,提炼了一批改厕技术。通过探索,农村改厕逐步聚焦6种类型,即三格式化粪池厕所、双瓮漏斗式厕所、粪尿分集式厕所、三联通式沼气厕所、双坑交替式厕所和有完整上下水道的水冲式厕所,其中前5种类型是无害化卫生户厕,通过粪污发酵处理实现无害化、定期清出后可作为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后1种类型是具有给水和排水设施的厕所,适用于城镇化程度较高、具有完整下水道系统的地区。

  突出人民作用,探索了一套改厕机制。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紧紧围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强试点示范,其中,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引领者和示范区,农村改厕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引领各地改厕工作,国家先后举办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农村改厕技术专题培训等活动。各地也相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分地区提出的任务目标,指导各地进一步细化分类、分步推进,中央与地方互动推进农村改厕的机制初步建立。

  激发人民活力,强化了一定资金支撑。为调动农户改厕积极性,2019年,农业农村部与财政部协调落实70亿元用于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与国家发改委协调落实30亿元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项目,支持和引导中西部地区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厕所粪污、生活垃圾治理。各地纷纷采取补助等方式,对农户改厕给予支持,如北京、山西、黑龙江、云南等省级财政投入超过10亿元,湖南除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外,还发行政府债券50亿元,以奖代补支持农村改厕。根据改厕内容、难易程度以及各地财政承受能力,各地对每户改厕的奖补在600~4000元之间。

  (三)客观看待面临的突出问题,农村厕所革命任重道远

  在用水影响上,干旱地区的农户心存疑虑。我国各地资源禀赋千差万别,在雨水充沛的南方,水冲式厕所相对易于被农民接受,但干旱和半干旱地的西北内陆地区,全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500毫米以下,地表水量仅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左右,干旱缺水成为困扰农民生活、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在改厕问题上,一方面,有些农民把改厕等同于改水冲式厕所,并进而认为“喝水都有问题,哪有水来冲厕所”?另一方面,抽水马桶需要上下水,即使部分能够集中供水的村庄,也做不到全天供水,导致农民有时使用不方便。

  在气温影响上,高寒地区的农户面临难题。相对于其他地区,纬度高、海拔高的地区,冬季漫长,最低气温在零下十几度以上,常规的改厕技术面临冷冻问题。据课题组调研,黑龙江鸡西市冻土层深达2~2.7米,浅层粪便发酵的条件不足,而漠河、伊春等地区甚至深达6米以上。在内蒙古扎赉特旗,当地农民都对冬季严寒状态下的改厕设施表示疑虑,有些地区虽然改造了厕所,但没有解决严寒冰冻问题,反而带来一些生活不方便。总体上,各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耐严寒、用水少、无害化处理的成熟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在粪污处理上,全程处理的环节仍需衔接。农村厕所是一个粪便收集到处理的全过程,而不能简单地把农村改厕等同于卫生间改造,还应包括对厕所粪便的科学管理。据在内蒙古扎赉特旗问卷调研,68%的农户更加关注改厕后的排污处理,位居影响改厕的各因素之首。同时,在改厕实践中,一些地区的农民为减少粪污清理,在建设化粪池时有意渗漏,导致污水直接扩散到土壤里。同济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沈峥等认为,我国农村厕所建设主要还是关注在厕所卫生上,还没有综合考虑厕所的环保和废物的资源化处理和利用等。

  在日常管护上,社会服务的配套仍需加强。建设和管护是关乎农村改厕成功与否的两大关键。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相对集中的东部地区,农村改厕的后续管护服务相对较为完善,但对于其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广人稀的地区,改厕的社会化服务较为薄弱,成为影响改厕的重要因素,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据在内蒙古扎拉特旗问卷调研,84%的农户认为维护服务和技术服务是改厕过程中最急需处理的问题。同时,许多地方改厕工作一般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执行,在硬件设施建设完成后,缺乏对农户家中厕所的使用情况的跟踪管理和反馈,也使得农村改厕缺乏长效化、可持续性机制。

  用人民主体的思维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实现小厕所促进社会大进步。

  按农民的需求确定厕所革命的标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迫切需求,围绕“农民需要什么”来推进厕所革命,既要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人民文明进步水平、时代技术创新能力相适应,更要让农民群众享有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一是加强自下而上的调研,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分级分类明确卫生厕所的需求,为因村施策、因户施策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在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生活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将厕所系统建设与农村污水处理、沼气、有机肥生产等系统互联互通;三是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开展不同区域的生态适宜厕所技术、粪污处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把农民作为推进厕所革命的主体。让老百姓不仅仅成为厕所革命的受益者,更要成为主要参与者,成为积极推进厕所革命的主力军。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让老百姓真正认识到改厕带来的好处,使广大农民关于厕所观念、意识和行为得以转变,乐意接受并支持参与改厕工作,实现由“要我改”到“我要改”。二是加强对农民的厕所管护培训和指导,引导其自觉参与厕所的管护,真正管好用好卫生厕所,并鼓励农村能人牵头,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农村厕所管护及粪污处置的社会化、商业化管理维护模式,确保厕所革命的成果。三是积极鼓励农民出钱出力,投资投劳,有效化解厕所革命资金不足、劳力短缺等问题。

  以为民服务的尺度衡量厕所革命的推进方案。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目标是让农民舒服、让农户生活条件改善,不能出现“建而不用”的现象。当前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要发扬真抓实干、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从为民服务的尺度衡量推进方案,围绕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提升农村幸福指数,构建卫生、健康、文明、适用的农村厕所系统,彻底消除粪污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用群众的眼光监督厕所革命的成效。用农民的切身感受对待农村改厕,要强化农民群众在厕所革命中的监督评估主体地位,让农民监督、让农民评判、让农民满意,让各级政府在农民群众评判中了解成绩和不足,梳理出群众反映强烈、迫切希望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推进厕所革命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监察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