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粮仓从“保饭碗”到“兴厨房”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黄成 字号:【

  近年来,河南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前提下,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走出了一条从“天下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的提质增效之路。

  抓好“四个落实”

  扛稳保粮重任

  落实政治责任,严守耕地红线。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严格落实保障粮食安全的省、市、县三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责任,加大对市、县政府考核,认真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2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7852万亩。

  落实激励政策,稳定粮食面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近5年累计对104个产粮大县发放奖补资金173.8亿元,向农民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630多亿元,利用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小麦972.1亿斤、稻谷133.4亿斤,发放农机购置补贴90亿元,充分调动了地方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连续5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

  落实藏粮于地,提高粮食产能。着力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颁布实施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推进依法投入、依法建设、依法管护。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163万亩,占全国近1/10,平均每亩耕地的粮食产能提高150斤。近5年完成水利投资631.3亿元,规划建设20项重大水利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76.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589万亩。

  落实藏粮于技,强化科技支撑。启动国家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加快新品种选育推广,郑麦9023、矮抗58、郑单958、浚单2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7%以上。集成推广一大批适用技术,粮食作物主导技术到位率9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2.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0.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粮食产量连续6年突破1200亿斤,近两年连续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实现了连年丰收,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不仅解决了河南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向省外输出原粮及制成品400亿斤,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河南夏粮又喜获丰收,总产749.1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对全国夏粮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上展现了新担当、新作为。

  重点发展“四优”

  调优种养结构

  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河南着力破解农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不优、品牌不响、效益不高等问题,盯紧市场需求这个“导航灯”,持续调优种养结构,重点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果蔬,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优质小麦。河南小麦常年种植面积8600万亩左右,产量约占全国1/4。近年来,在稳定小麦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以40个示范县为带动,开展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实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今年夏收优质专用小麦面积1204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1/7。既管种又管销,开展订单生产,组织种粮市县与茅台集团、中粮集团、五得利、益海嘉里、克明面业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签订购销协议,优质专用小麦订单覆盖率达90%,售价比普通小麦每斤高出1毛钱,实现了优质优价,既保障了口粮绝对安全,又提升了品质效益。

  大力发展优质花生。河南是花生生产大省,面积、产量多年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坚持“夏抓粮,秋抓钱”工作思路,加大秋作物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比较效益高的优质花生,把“小花生”做成了“大产业”。今年全省花生种植面积发展到2329.8万亩,占全国的1/4,其中品质高、效益好的高油、高油酸花生占比超过50%。大力开展良种良法配套,在20个示范县推行小麦-花生两熟种植,集成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模式,实现了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标准化生产。正阳县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70万亩,年产量50多万吨,成为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被誉为“中国花生之都”。

  大力发展优质草畜。河南是全国草畜养殖大省,是国家规划的中原牛羊产业带的核心区。2016年以来,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重点打造百万头肉牛产业化工程和百万吨优质生鲜乳产业化工程,走秸秆换肉换奶、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路子。在69个县开展粮改饲试点,全省饲草种植面积发展到260万亩。两年新增肉牛52.8万头、奶牛10.5万头,母牛繁育基地项目县由37个扩大到41个,初步形成了十大肉牛、奶牛产业集群。2018年,全省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62.68万吨,居全国第2位。

  大力发展优质果蔬。在保持种植规模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着力通过提品质、增单产、调结构、降损耗,实现果蔬产品数量充足、品种多样、质量安全、四季均衡供应。2018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2581.6万亩、居全国第二,产量1452亿斤、占全国1/10,其中食用菌总产量全国第一。大力发展设施瓜菜,建设内黄县、扶沟县等一批蔬菜生产示范县,效益高的设施蔬菜面积540万亩,占到蔬菜总面积1/5。2018年全省优质林果种植面积1356万亩、同比增长8%,好想你枣业、信阳毛尖、灵宝苹果、生命果树莓等特色果菜茶产品,延续了快速发展态势。

  统筹推进“四化”

  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布局区域化。根据全省各地资源禀赋、自然条件、生态类型、发展基础等进行农业统筹布局。粮食作物上,主要打造豫北强筋、豫南弱筋小麦基地,推进沿黄稻区和信阳稻区优质水稻发展。油料作物上,打造沿黄、豫南、豫西南优质花生生产基地。草饲作物上,在牛羊养殖业发达地区,依托牛羊等大型养殖、加工企业,建立优质牧草和青贮玉米基地。优质瓜果上,打造城市近郊鲜果生产基地,豫西、豫南山区优质果品、中东部平原特色果品生产基地。特色作物上,打造郑州、许昌、洛阳、开封、南阳、新乡等花卉生产核心区,加快建设大别山、太行山和伏牛山区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油茶生产基地。养殖业上,以豫西南、豫西地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母牛养殖,建立夏南牛等优质母牛品种繁育基地,推进养殖场与乳品加工企业融合,巩固发展豫东肉羊传统优势产区,积极培育“三山一滩”肉羊新兴优势区。

  推进经营规模化。深化农村承包地改革,基本完成全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到户面积10619.81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99.3%,新版证书基本发放到位,为经营规模化打下了坚实的土地基础。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稳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省土地流转面积3946万亩,托管面积2652万亩,种植业、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分别达到62%、80%。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推进新型职业农民与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全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8万家,其中农民合作社18万家,居全国第二位;培育家庭农场5万家、职业农民70多万人,成为推动规模经营的中坚力量。加快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省生产性服务组织发展到8.8万家。

  推进生产标准化。推行生产设施标准化。重点加强高标准粮田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中药材生态示范园、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绿色畜牧业示范县建设,培育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610个、标准化“三园两场”5600个,全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4300个,全省高标准农田和“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占到全省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推行生产过程标准化。主导制定20多项农业国家标准、650项省级农业地方标准,实现了大多数农作物品种标准体系全覆盖。加强生产过程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分类分级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例行监测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推行生产技术标准化,大力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重点建设50个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8个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84.1%,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7.2%。

  推进发展产业化。做大农产品加工业。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250家,加工转化率68%,增值率1:2.5,主食产业化企业数量、总产值规模、整体工业化率等指标连年居全国首位。做强农业产业化集群。全省规划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520个,初步形成了速冻食品、猪、奶、牛、禽、果6大产业链,带动8481个协作企业抱团发展,产值规模达到1.1万亿元,集群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不断完善。加快农业产业园建设。全国首家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落户河南驻马店市,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投资6亿元启动建设30个省级产业园,计划到2020年省级产业园总数达到100个。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6万个,2018年全省乡村旅游游客接待总量1.45亿人次、同比增长23.8%,乡村旅游收入752.3亿元、同比增长26.8%,通过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191亿元。

  加快“两个转型”

  推动提质增效

  加快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围绕调结构、提品质、转动能、促融合、强带动、创品牌六个方面,着力开展“四优”发展行动、种养一体推进行动、农业科研高地建设行动、农业物联网建设行动、产销衔接行动、品牌培育行动等23项行动,推动河南逐步由种养业大省向种养业强省转变。粮经饲结构持续优化,粮经饲比例由2016年的71.6:27.8:0.6调整到2018年的65.9:33.0:1.1。加快推动优势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建设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优势特色农业产值达到4343亿元,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56%,两年提高4.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连续8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加快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重点围绕肉、面、油、乳、果蔬五大食品行业,持续提升绿色食品业质量效益。做优面制品,2018年规模以上面制品加工企业1209家,营业收入1927亿元,新增面粉生产能力240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方便食品、烘焙食品、调味品、速冻食品等快速增长。做强肉制品,规模以上肉制品加工企业324家,营业收入1586亿元,高端肉制品不断增加。做精油脂制品,规模以上油脂加工企业160家,油脂产量631万吨,营业收入317亿元,高油酸花生油、双低菜籽油、山茶油等高端特色油品得到较快发展。做大乳制品,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29家,乳品加工能力350万吨,营业收入170亿元,奶产量和乳品加工量分别居全国第四位、第三位。做特果蔬制品,规模以上果蔬加工企业481家,营业收入560亿元,食用菌、红枣、山药、苹果、中药材、树莓等精深加工发展迅速。

  通过实施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河南实现了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大跨越,成为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进一步丰富了“国人厨房”。全省共有54家涉农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4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全国百强,78个企业品牌入选中国驰名商标,涌现出双汇、思念、三全、好想你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越来越多的“豫字号”农产品通过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漂洋过海走出国门,丰富了“世界餐桌”。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