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南”的产业集群之路——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纪实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牛震 字号:【

  海南农垦因胶而起,因胶而兴。上世纪50年代,百万共和国优秀儿女响应党中央号召,来到海南岛开创中国橡胶事业,创造了北纬18度以北大面积种植橡胶的世界奇迹,也铸就了中国农垦事业的丰碑。

  新时代必然要有新担当。作为国内第三大垦区的海南农垦,在原海南省农垦总局、海南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基础上组建成立海垦控股集团,积极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农垦社会职能管理属地化等重点改革,农垦企业发展活力和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进而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的产业集群之路。

  “内稳外拓”“精农强工”助海南橡胶逆势飘红

  大概在五六年前,海南垦区每名胶工负责1000多棵橡胶树的割胶工作,因为橡胶树要隔4天才能割一次,因此胶工每天要割300棵橡胶树,这300棵橡胶树也被称为一个“树位”。一天割完300棵,胶工们要弯腰起身5000多次。许多胶工每个月扣除社保等多项费用后,只能领到五六百元的工资……

  “现在收胶结算不再给现金了,钱都存在手机微信上,这是多年来头一回,新鲜!”已经割了30年橡胶的海南橡胶八一分公司金川派驻组二零四队胶工周明春说。年过五旬的他,打开手机上的橡胶智慧收购平台APP,输入账号和密码成功登录,眯着眼睛仔细盯着当天的产量和收入,黝黑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以前割一天胶收入几百块钱,揣着现金心里很不踏实。”周明春拍了拍上衣的口袋。因为山路颠簸,钱不容易兜住,几乎每个胶工都在路上丢过钱。攒下来的钱超过1000元就不敢放家里,周明春每周都得跑银行存钱。此外,为了记账,他随身带着本子和笔,30多年,从未改变。直到近年,这种情况终于发生了改变。海南橡胶引入“科技+金融”力量,与海南华悦科技有限公司、光大银行共同开发出橡胶智慧收购平台APP,并于今年开割季正式投入使用,不仅在收胶环节实现无现金结算,还能借助大数据管理干胶生产工作,提升了农业发展质量。

  收胶结算的变化只是海胶改革的一处缩影。今年7月底,海南橡胶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2019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00万元至7900万元,同比增长114%至121%。这是海南橡胶7年来首次实现主营业务预盈利。

  当今,全球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海南橡胶为何能摆脱大环境消极影响,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预盈利,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破局,始于改革。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是国家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内容之一,这意味着必须保持天然橡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固天然橡胶的产业地位,这是红线,也是底线。但是面对严峻的产业形势,企业效益和广大胶工胶农的收入同样不容忽视,必须充分考量。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任飞说:“突围的路径,必然是内稳外拓和精农强工,目的是要做精、做深、做高、做强。”

  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核心生产区。海南天然橡胶生产在投入产出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在种植方面要划定优势产胶区,在国家投入、企业投入、个人投入三结合的模式下,将资源进行重点倾斜,力争在品种、人工、施肥管理、割胶技术等环节再上新台阶,将平均亩产从现在的50多公斤提高到100公斤左右,甚至更高。其次,要以龙头企业为主力军,引导和培训地方胶农,使用抗风、抗旱新品种,加强智能割胶研发,充分利用国家和政府补贴投入新技术,增加胶农收入,调动胶农生产积极性,确保国家战略物资供应的稳定性。海南橡胶将低产胶园转变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让优质土地资源价值充分发挥,在加工方面充分利用国有龙头企业资金和技术优势,研发、引进先进加工工艺和环保工艺,以市场原则和环保监管为手段,整合现有民营橡胶加工企业,压缩过剩产能,提高行业生产效能。目前,海南现有的近百家加工企业,被整合为20家左右,根除了小、散、乱、弱等现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天然橡胶加工导致的污染问题。在做好内功的同时,海南橡胶以国有控股上市企业为主体,带动民营企业加大走出去的力度,把橡胶产业重心向橡胶高产区转移,到自然条件更好、产量更高、土地和劳动力更便宜的云南以及与之接壤的老挝、缅甸等地种植橡胶,从而转移产能。

  “如此,既稳定了海南的天然橡胶产能和胶农胶工队伍,也提高了企业效益和胶农胶工收入;既做精了农业,做强了工业,也把握了整个天然橡胶产业的话语权,增强了影响力;既转移了产能,也为产业结构调整留出了空间。”王任飞说。

  2018年,注定是海南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这一决策部署为海南今后的跨越式大发展,吹来了强劲东风。

  2018年8月7日,海南橡胶正式启动综合改革,聚焦破解自身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产业不强等问题,努力完成新一轮农垦改革发展的既定任务,助力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港。一年来,海南橡胶综合改革全速推进,在减员增效、产业调整、业务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主营业务业绩逆市飘红。

  集团总部机构部门从18个精简至12个,整个总部减员约三分之一,基地加快清理冗员,综合成本下降了约三分之一;组建新金橡公司,加快岛内收购、加工业务整合,加强对全岛橡胶资源的有效控制和橡胶原料的定价权;成立中橡科技公司,构建统一研发平台,迈出了科技兴胶的坚实步伐;设立董事长奖励基金,每年最高可拿出800万元,奖励对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成立瑞橡集团,整合不适宜植胶的基地资源,公司化运作,发展非胶产业……其改革力度之坚定,创新力度之大,各项经营指标增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改革的魅力最终要体现在市场上。“海橡健康生活体验馆开业首月,共销售出600余件乳胶产品,营业额达15万余元。”海南海橡国际健康文旅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郑文彬介绍,今年8月份,公司将陆续进驻省内20余个旅游景点和免税店。

  海南橡胶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忘算好“环保账”。橡胶加工时所产生的异味和污水是加工端的一道“紧箍咒”。近年来,海南橡胶加大投入优化管理,严控生产废水排放,注重节能减排,切实履行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的海南橡胶金林加工分公司,海南省承接的唯一一个国家工业强基项目——环保型脱蛋白恒粘度天然橡胶产业化项目正推进中。为了有效推进生产节水和控水工作,减轻环保处理压力,该公司设立车间全员节水、控水奖励机制,根据控制指标,对当日班次生产用水检测进行考核,并落实在当月计件薪酬中,激发和培养全员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该公司还对所有生产用水设施进行改造,将大口径水管改为小口径,扩建乳清循环水池容积,提高胶水凝固乳清水的使用率,并改造中水回用设备和管道,提升中水回用率,减少清水的使用量和废水的排放量。2018年,该公司光废水治理产气转化燃料一项就创造了100余万元的效益。

  改革有制度,工作有回音。海南橡胶“大动作”不断的背后,体现的是“刮骨疗伤”的改革勇气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改革智慧。在今年海南橡胶工作会议上,海南橡胶确定2019年为“工业质量提升年”,指出下属分、子公司要加快橡胶全产业链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步伐,推动产业升级并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践行种业安全使命 打造南繁“种业硅谷”

  早上不到6点,50多台挖掘机开始轰鸣,400多名工人开始忙碌,3000多亩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建设工地已开始热闹起来。7月的三亚,虽然天气炎热,许多人却穿着长袖衣服,这是为了防止烈日晒伤皮肤,他们每天几乎都是从凌晨工作至晚上7时。

  国家粮食安全在种业,种业安全在南繁。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调研时要求,南繁育制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项目能平稳推进,离不开省政府和海垦集团的强力支持。我们南繁人必须全力以赴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完工,让‘南繁硅谷’的梦想在这里落地生根。”海垦南繁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强富说,该项目是以农作物生物育种等科研育种为主,集农作物育种加代、种子扩繁等科研、试验,以及生物育种技术与品种科普展示功能于一体的试验基地,是保障南繁生物育种生物安全的国家级科研育种平台。项目建成后,将为全国南繁单位开展农作物生物育种试验提供“一站式”国家级公共服务,牵引我国南繁育制种业实现科技创新。

  据介绍,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建设是海垦南繁产业集团承担的一项国家任务。2017年项目正式动工至今,已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土地清理、职工安置等工作,并于今年6月全面开工。目前,正快马加鞭朝着“种业硅谷”的梦想前进,目的就是要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在寸土寸金的三亚,拿出3200亩项目用地,当然不是一个小数字。许多人为农垦人捏把汗,“光是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就累得够呛吧!”为此,农业农村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海垦集团、海垦南繁产业集团,两年来多次组织调研,重点研究解决施工可操作性问题,终于在今年6月初顺利地推进完成了土地平整工作。

  海垦南繁产业集团在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妥善安置职工,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要想让职工心甘情愿地搬迁,支持项目建设,不仅要让职工明白该项目的重要性,还要做到公开公正地制定赔偿方案,清清楚楚算好账,明明白白抓发展。按照国家赔偿标准,该区域的青苗补偿是每亩5万元,职工安置房是1:1.1的比例。目前,职工安置房也已动工建设。一年时间,该项目地涉及的75户职工土地附着物赔偿方案制定完毕。今年5月,看着最后一名职工在协议书上摁下指印,职工安置工作小组负责人陈其波笑说:“走破多少双鞋子都值了。”

  国家育种项目建设固然重要,但是不能断了职工的“活路”,更不能让职工在农用地被征用后,拿着青苗补偿费“坐吃山空”。海垦南繁产业集团领导班子决定,在项目地周边区域,划出同等的598亩土地置换给职工。

  与此同时,南繁科技城规划选址、产业规划、科研用地流转同步开展。南繁科研用地土地流转工作组从2018年8月开始,广泛统计各省南繁用地需求,制定南繁科技城周边配套农用地用地计划,组织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截至目前,海垦南繁产业集团流转给科研单位的土地总面积已达4500多亩。

  “作为农垦人,支持项目建设是应该的,公司发展好了,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何况土地、房子、作物都有赔偿,公司一点都没亏待我们。”南雅四队搬迁户严海民说。

  近年来,海垦南繁产业集团在以项目为抓手的同时,还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北大荒、农发种业、江苏大华等垦区种业企业落户科技城。同时,加强与中国热科院等南繁科研机构的合作,瞄准热带水果、蔬菜、花卉等细分行业品种,发挥农垦产业发展基金、南繁创投基金作用,促进南繁科研成果的市场化推广应用。目前,东方市国家杂交水稻种子烘干精选加工项目一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项目建成后将弥补海南省南繁育制种产业烘干配套设施不足短板,有力促进南繁产业发展。

  天涯海角间,海垦人逐梦南繁。“不久的将来,国家南繁生物育种园区项目建设将与南繁科技城项目建设融合起来,为国家种业安全贡献出更大力量。”徐强富告诉记者。

  以党建为抓手 以改革为动力 铸就产业发展标杆

  27年的时间,神泉人硬是将南田农场这片热土打造成海南农垦乃至全国农垦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2018年,神泉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51亿元,利润总额1.26亿元,与2017年同比增长83.3%,上缴税费3000多万元,刷新了海南农垦成立六十多年来农场公司年利润突破一亿元的纪录;成功引进落地南田鸿州共享农庄、南田马术文化小镇、南田温泉产业小镇等12大项目,5年内累计投资预计突破400亿元;2018年职工劳均收入达8.26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4.2%,连续19年居海南农垦之首;累计建设芒果楼、统建楼1万多栋(套),累计奖励职工购买2200多辆小汽车的资金达411.9万元……

  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正是神泉集团以党建为抓手,努力将海南农垦长远规划落实在实践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南田鸿洲共享农庄项目占地3838亩,计划总投资40亿元,被列为海南共享农庄创建试点项目。近百户职工的拆迁工作,是项目建设的第一道难关。从去年4月28日开始,神泉集团以党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集团总部全体管理人员打背包下队驻点,全力推进拆迁工作。

  今年5月的一天,顶着炎炎烈日,神泉集团总经理助理、经营管理部部长王敏曼再次来到东风分公司黎光片区黎光队职工张海平家中,动员其配合南田鸿洲共享农庄项目建设搬迁。从最初的抵触、无视,到如今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流、表达诉求,张海平态度的转变,是王敏曼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数十次登门做其思想工作的结果。

  “现在,我们已完成90%的拆迁任务。”作为起步区拆迁小组组长,王敏曼从去年4月至今,就和工作组的同事驻点项目建设地,挨家挨户上门动员职工搬迁。项目地、总部办公室来回跑的“两点一线”工作模式,一干就是一年。

  党建工作抓得好,干部队伍作风强,最直接的体现反映在工作成效上。在推进农用地规范管理工作中,神泉集团党委班子带队,全体管理人员打背包驻点基层,全力推进土地合同换(补)签工作,使土地租金从清理前的657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近3000万元,确保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无论是在项目建设、土地清理等攻坚行动,还是在打击橡胶林段抢建抢种、环境卫生整治等日常工作中,“党员带头干”已成为神泉集团党员干部们的工作常态,而这也是该集团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转变作风强队伍的具体表现。

  “将党旗插在项目上,把党支部驻在工地上”,已成为神泉集团在具体实施项目落实工作中的常态。神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彭隆荣说:“事业兴衰,关键在党。今年神泉集团计划投入2000万元,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阵地建设,确保党的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全覆盖。”

  二十多年前还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农场,如今不但摘下“贫困帽”,还一跃成为海垦改革发展一面旗帜的神泉南田,从来不缺乏改革的勇气。

  今年2月26日,在神泉集团召开2019年岗位经营风险廉政抵押金缴交大会上,集团领导班子成员、集团总部全体管理人员依次缴交抵押金。这也是海南农垦首个创新推行岗位风险廉政抵押金制的企业。这已经是神泉集团第3年对集团总部全体管理人员和各分公司、直属公司副职以上管理人员,按薪酬标准全额实行岗位风险廉政抵押金制度。今年,集团还把该制度铺开至基层生产队管理人员,将管理人员自身利益与企业经营发展牢牢绑定,抵押金是薪酬的50%,真正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改革不止步,发展不停歇。以创新橡胶联产承包模式为例,神泉集团针对割胶岗位人员冗余、老化、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打破岗位分配的“铁饭碗”模式,采用面向基层公开竞聘上岗的方式选聘割胶人员。这不仅调动了胶工的生产积极性,还节省了管理成本。据统计,通过实行公开竞聘上岗,胶工从原先的600多人减少为300多人,一年节省各项管理成本140多万元。

  芒果林里芒果楼,芒果楼下芒果香。从20世纪90年代南田农场毅然决然砍掉橡胶树,种上芒果树,到拥有7万多亩芒果园,缔造了年总产量14.5万吨,年产值突破15亿元的芒果产业。靠种植芒果,神泉人开上了“芒果车”,盖起了“芒果楼”,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56岁的广东汕头人黄少明,从上世纪90年代成为“南田女婿”,来到农场种植芒果。从最初的二三十亩地发展到现在的120多亩,他告诉记者:“种芒果每亩现在收益差不多有15000元。我这120亩地其中有60多亩是去年流转的,预计4年后进入盛果期。”这份产业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这得感谢农场的党委,让我有了发财致富的好机遇。”神泉集团提出的“让每户职工拥有一份产业、一栋楼房、一辆小车、一份股份”的“四个一”发展规划,在农场职工中造就一批“百万富翁”,黄少明即是受益者之一。

  近年来,神泉集团承担起继续做大做强海垦芒果产业的重任,牵头组建成立海垦果业集团。

  三年前,伴随着神舟十一号的发射升空,来自海垦果业的优选品种“热农一号”芒果胚胎,也开启了一次特别的太空遨游。这是世界首例芒果太空育种试验,经历太空环境诱变育种的芒果种胚细胞,目前正在科研人员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未来,这批芒果胚胎将有望大大提升海垦芒果产业的种苗质量。

  风从海上来,潮起海之南。回顾历史,自当不忘初心。从上世纪50年代百万农垦人开赴海南岛铸就橡胶种植奇迹,到如今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之路遍地开花,海南农垦正以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浪潮中逐梦前行。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