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关要求,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赴河南省新乡市刘庄基地,围绕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开展调研。我们先后参加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班开班仪式和刘庄村庄规划论证会,参观了史来贺纪念馆和吴金印先进事迹展览馆,走访了农户,并与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负责人、基层负责人、往届学员代表等进行了座谈交流,就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质增效进行了思考。
传承和弘扬史来贺精神,树立乡村振兴标杆样板
刘庄曾经是“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的“长工村”。在史来贺、史世领两代书记的带领下,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变成了全国闻名的富裕村、小康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刘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在乡村振兴中树立了标杆样板。总结刘庄的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始终坚守共同富裕初心。1952年,史来贺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提出“既要把群众带到富路上,又要把群众带到正路上”“集体有,跟党走;集体空,没人听;共同富,走的才是社会主义路”的发展理念,明确了“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坚持按劳取酬、合理差别、共同富裕,坚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路径。史来贺老书记逝世后,刘庄新一届党委继承老书记的遗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刘庄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2017年,刘庄经济总量近20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万元,是2003年的3倍,1978年的124倍。在新的起点上,刘庄党委对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把群众带富、带正,还要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群众真正达到既富裕又幸福。为此,刘庄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最关心的三件大事——住房、上学、看病。目前,刘庄村民已经全部入住新型别墅,每户472平方米,人均120平方米。刘庄建成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为一体的现代化教育园区,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刘庄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民除享受国家新型合作医疗的各项优惠政策外,集体在此基础上全部报销,全体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二是坚持传承和弘扬史来贺精神。“坚定信心,共同富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无私奉献,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史来贺精神是推动刘庄不断发展的前进动力。刘庄党委坚持传承和弘扬史来贺精神,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领刘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刘庄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农业,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快速向现代农业转变。目前,刘庄的1050亩耕地由一个19人的团队经营管理,粮食亩产稳定在1000公斤以上,确保了全村粮食自给自足,为刘庄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发展新型工业方面,刘庄坚持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加快产业产品优化升级,实现了村集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刘庄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肌苷和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出口总量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在创新发展集体经济方面,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先后入股北京、上海等地企业,并与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合作,组建河南绿园药业有限公司,实现了资本运营的新突破。总的来看,在史来贺精神的激励下,刘庄初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管理民主化。
三是坚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升村民科学文化素质是推动刘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史来贺老书记曾对干部说:“提高刘庄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比建设10个华星药厂更为重要”“农村现代化需要农民知识化,没有农民的知识化,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不牢靠。”为提高村民的素质,刘庄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选拔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到高等院校接受学历教育,邀请院校进村办大、中专班,系统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并结合工作实际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提高村民的技术技能。积极开展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道德教育,大力倡导学习型家庭建设,现在的刘庄,户户有书房,家家有藏书,村民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此外,刘庄还通过评选先进模范来教育感染身边人,开展以评选优秀党员、优秀团员、劳动模范、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双学双比标兵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先进人物在精神、物质等方面给予奖励。通过教育培训和典型引领,村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推动刘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四个注重”,着力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质量
2008年9月,刘庄被部确定为第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截至今年6月底,刘庄共举办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培训班50期,累计培训学员5000人。刘庄基地结合本村特色,在开展培训中做到了“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强化政策解读,不断提高学员理论水平。根据学员实际需求,设置培训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课(中央一号文件解读等)、专业课(创业创新指导等)、经验传授(刘庄始终坚守共同富裕初心、弘扬史来贺精神、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和现场教学(史来贺纪念馆等)四大部分,达到“找到一条致富路子、解决一个困惑难题、结交一批合作伙伴”的培训效果,内容丰富、针对性强。
二是注重发挥榜样力量,不断提高学员带动意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史来贺的事迹和精神很感人。”刘庄基地积极创新史来贺精神主题教学,设计安排史来贺精神宣讲、史来贺纪念馆参观、史来贺精神纪录片观看、刘庄新村实地走访、集体交流讨论等教学环节,使学员从听、看、说三个层面更加深入领会史来贺精神的精髓,激励学员进一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小农户和贫困户共同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是注重拓宽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学员创业本领。围绕先进技术、科技引领等主题,安排学员到农科院科研示范基地、玫瑰种植园、水稻种植基地等现场教学点进行参观学习,帮助学员学习先进技术、开拓眼界思路。邀请优秀共产党员李连成、返乡创业大学生李芳、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程鑫和高素质农民优秀代表王飞等与学员面对面座谈,感悟刘庄人“不怕吃苦、吃亏、惹人、困难、熬夜”的精神,引导学员拓展眼界思路,提升综合素质和创业本领。
四是注重加强经验交流,努力打造学员创业平台。每期培训班都会安排充足的时间,设立学员大讲堂,进行创业经验交流。建立班级微信群,学员互通有无、讨论交流、发布信息、传递商机,增强了学员们的团队意识。通过交流讨论,介绍家乡,推介产品,展示才艺,促进相互了解,搭建起互帮互助,携手共进的平台。据了解,刘庄基地培训的学员中,有近百名学员通过联合创业等形式,促进了自身产业发展。
对标目标要求找差距,全面梳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2006年正式启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工作以来,依托30个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已累计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带头人近12万余人。但与农业农村部党组对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求相比,示范培训存在质量不高、效果不突出等问题。具体来说,需要进一步增强“五性”。一是要增强基地的示范性。部分基地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没有与时俱进,与新时代乡村振兴“领头雁”的标杆差距越来越大,已有2个部级基地被淘汰,需要动态调整,始终保持基地的先进性、代表性。二是要增强基地的平台性。不少基地有意识的组织在训学员,推介自身产业、开展项目对接,把学员交流合作平台的隐性优势显性化、扩大化,但面上推动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拓展培训基地的合作平台功能,辐射带动更多农民创业致富。三是要增强学员的精准性。示范培训聚焦贫困地区,重点遴选贫困县脱贫致富带头人参加培训,但个别省准备工作不足,存在个别学员不是来自贫困县的现象,选调学员与培训主题不匹配等。四是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部分基地创新培训内涵不够,存在程式化、“开流水席”“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现场教学深度不够、基地特色发挥不够,存在“转一转”“看一看”现象,理论学习安排多、实践示范安排少等问题。五是要增强管理的规范性。个别基地管理服务存在过于松散、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少数基地还没有专门组织管理人员,部分地方农广校在示范培训中参与度较低,有些省的带队人员没有发挥好协助管理学员的作用,跟班管理也需进一步规范。
针对问题找对策,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提质增效
在新时代,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创新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严格遴选学员、科学设置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加强跟班管理,切实示范培训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要加强基地建设,保持基地的先进性。指导基地加强培训软硬件建设,配齐配强专职管理人员,增强基地管理服务能力。发挥基层农广校专门机构作用,推动基地成为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基地,拓展基地的培训功能。指导基地开展学员跟踪服务,搭建学员交流合作平台,把基地打造成人才培养、产业对接、合作共赢的多功能体,2019年中央农广校依托各基地实施脱贫攻坚尽锐接力行动,指导各地为贫困地区学员搭建了对接平台。建立部级基地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培训班次安排的增减机制,突出新增基地的时代性、代表性、引领性、创新性、完备性,不断提升部级培训基地的总体水平。
二要严格遴选学员,提高培训的精准性。严格按照“示范培训全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培训对象覆盖所有国定贫困县”的要求,重点遴选贫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党员骨干以及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返乡下乡“双创”带头人等作为培训对象。探索创新学员遴选方式,充分发挥相关行业部门、行业协会作用,遴选学习意愿高、产业基础较好、示范带动能力强且符合培训主题的学员参加培训,为精准培训奠定基础。
三要科学设置课程,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围绕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农民创业创新和乡村基层治理,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体现基地特色,增强培训实效。进一步加大农口“改革先锋”、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优秀基层组织负责人、往期优秀学员上讲台的力度,说农民话、讲乡村事、传致富经。进一步加大现场体验式教学比重,按照培训主题和产业链条选点布线、系统设计,切实提高现场教学质量。
四要创新培训方式,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完善“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培训模式,充分挖掘各培训基地的特色优势和精神内核,利用基地周边教学资源,用鲜活的方式让学员接受爱国爱党爱农教育,通过经验传授、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现场教学等环节,帮助广大学员转变观念、拓展思路、提升能力。鼓励参训学员通过“农村实用人才之家”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学习,拓展培训交流空间,推进线上线下培训融合发展,增强培训效果。
五要加强跟班管理,提高管理的规范性。2019年中央农广校承担135期示范培训班,专门制定培训工作方案,修订带班跟班工作职责,召开动员部署会,派出50多人次参加55期的跟班带班工作,与省级部门派出人员一道指导基地办班管理。中央农广校干部职工参加开班跟班,就地开展调研,向基层学习,结束后提交报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