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中国电影,可谓大片如云,产业兴盛。但要说到涉农电影,恐怕连影迷也很难列出五部片名。近期国家电影局通报称,2018年全年共生产电影1082部,其中故事片902部,总票房超过600亿元。根据另一份研究报告粗略统计,从1978年至今,较有影响的国产涉农电影总共不过几百部,这个体量,还不及2018年一年的国产故事片产量。银幕上农民形象越来越少了。
为何银幕上农民形象越来越少了?这突然成了一个时代之问。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规模最大、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8亿农民为全社会贡献了强大的劳动力,在我国依然具有基础性地位。电影生产却对农民有选择地进行了遮蔽,涉及农民形象的电影少之又少。无独有偶,关于电影中农民形象的研究也少得可怜。在这样的矛盾之下,绝不能放任农民形象的整体流失,乡土文艺亟待复兴。
诚然,涉农影视作品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造成这种缺失的核心因素是社会的价值观转变,导致电影人、普通观众对农民的习惯性忽视。影视创作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城镇化的推进加深了农村、农民的“边缘化”程度,多数观众更愿意从观影中获得愉悦感或超越性体验,反映农村现实的电影并不受欢迎。在市场化运作的当下,票房和流量自然成为主导,涉农影视靠边站也在情理之中。与此同时,“涉农无小事”增加了涉农题材作品创作的难度。
涉农影视的回归需要做活政府、商业两个市场。一是政府资本运作下的涉农影视作品要专注于宣传、诠释政策的同时提高艺术性,以高质量的作品创作占领商业市场。二是商业资本运作下的涉农影视作品要立足于针砭时弊,以影视作品这样的大众化艺术改变传统落后观念、讲好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农民、农村故事。从两个层面创作出直击内心、观众喜欢的涉农影视作品。
乡土文艺的复兴还要抓住出路、平台两个关键。要不断拓宽涉农作品的出路,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宣传片等形式都应该运用起来,并结合各个形式的自身特点将中国特色的乡土文化进行全面呈现。此外,还要创新作品播出平台和手段。可以借鉴网剧的做法,逐步探索将涉农影视作品在网络平台播出。同时,规范快手这样的直播平台,让主流的涉农作品占有一席之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乡土文化。
(来源:多彩贵州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