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晚,江西省上饶县清水乡墩底村村史馆上演了村里有史以来的首场“春晚”。脱贫后的首个春节,墩底村村民精心筹备了这场联欢晚会。19个节目,中间穿插游戏,晚会持续3个多小时,200多名群众上台演出,2000多人到现场观看。据悉,春节期间,江西高安市建山镇龙城村,萍乡市幕冲村、杨源村、明塘村,余干县重洲村,万年县龙港村,铅山县马鞍山村等多个乡村举办了“春晚”。
前些年,“乡村春晚”还是凤毛麟角的新鲜事,而如今,“乡村春晚”已经走进越来越多的村庄,渐有蔚然成风之势。平心而论,在不少乡村,传统的年俗文化逐渐式微,年俗活动越来越少,甚至消失了,过年的仪式感越来越弱,很多人的过年主题就是吃喝、打牌、看手机、玩游戏。“乡村春晚”的出现及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缺位的传统年俗活动留下的空白,给村民们提供新的精神食粮、新的文化消费选择,把一些人从牌桌、酒桌、游戏场景拉到舞台,让村民们过年过得更充实、更健康、更快乐、更有味道。
比之电视里高大上的央视春晚以及地方春晚,“乡村春晚”的舞台是村里的,演员是村里的,主持人是村里的,观众是村里的,甚至说的唱的事也是村里的,更贴近村民的生产生活实际,更接地气,也就更具感染力、吸引力,更令村民喜闻乐见。墩底村的首个“春晚”是为了纪念脱贫,除了庆祝新春佳节,还流露出村民脱贫之后的喜悦,寄托着村民过好日子的希望。“乡村春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乡村发展的“年志”“大事记”或“历史”。
传承农村年俗文化需要更多“乡村春晚”,涵养农村精神文明需要更多“乡村春晚”。各级政府应该把“乡村春晚”列为农村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社会各界应该为“乡村春晚”创造环境,提供资源,给予关注和支持。尤其是文体部门和基层乡镇、街道,更该因势利导,鼓励各村庄在村民自愿、人力财力物力允许的前提下积极筹办“乡村春晚”,并从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予以适当帮助,当然,“乡村春晚”不应追求排场,也不应强求每村必办或拘泥于一村一办,可以附近村庄多村联办。另外,有关部门在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时,也可以与乡村联办“春晚”。“乡村春晚”的舞台越来越多,越来越宽,农村年俗文化之花、精神文明之花就会越开越艳丽。(河北省滦南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