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七,在一个西姜寨朋友的带路下,记者走进了西姜寨村。一路上,朋友一直在跟我感慨西姜寨村这几年的变化。从一个“脏乱差”的普通北方小村庄,变身为声名鹊起的“绿富美”,朋友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豫东黄河边上的西姜寨,隶属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位于中牟县、开封市、尉氏县之间,原本是出了名的“偏远”地带。由于东边紧挨着千年古镇朱仙镇,西姜寨村民以前出去打工都说自己是朱仙镇的。这两年悄悄变了,再有人问起家乡,“我是大美西姜寨的”声音多了起来。变化源于2015年底的一把扫帚。
一把扫帚扫到底
2015年11月25日,一场大雪迎来了新选派的西姜寨乡党委书记李恒志。这个50多岁的中年汉子上任第一天就不走寻常路。中午在乡政府食堂吃过一碗大锅熬菜,身穿军大衣的他拿着扫把出现在了乡政府门口的主干道上。
乡党委书记上任第一天就在大街上扫雪!这一举动不仅看愣了乡干部,也让村民们耳目一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快,乡干部加入了扫雪的队伍,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扫雪队伍。
一传十,十传百,几天后西姜寨乡的十里八村都知道,乡里来了一位为大家扫地的一把手。是不是作秀?李恒志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各种议论和质疑。从2015年底开始,这把扫帚就没停过。
记者在乡政府见到了刚从会议室出来的李恒志。问起扫地的初衷,他跟记者谈起了曾经的见闻:“我曾经到别的地方参观学习,人家厕所里摆放着鲜花和香水,比我们厨房都干净。我刚到西姜寨时,对环境和路面就一个感受——脏、滑、水、泥。上个厕所得垫块砖才能下脚!”他的描述引得大家会心一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李恒志认为,农村的环境治理绝非小事,环境健康与生活健康、精神健康息息相关,农村跟城市一样,都应该享受干净美丽的环境。
在乡政府后面的小街上,记者见到了李恒志带头承包的公厕。“说实话刚开始俯下身子打扫的时候有点不好意思,毕竟在家里也是不干家务的人,后来适应了,觉得打扫完浑身舒坦。这个打扫的过程也让我们懂得了要珍惜当下的环境。”李恒志的带头行动,已经发展成为全乡的运动。乡干部、村干部为村民打扫,村民们自发打扫。村庄里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不见了,村民家家门口的柴火垛、粪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红豆杉和绿化树。
如今,每周的星期四已经成了全乡的“大扫除日”。乡里把所辖31个村划为“五大战区”,还成立了“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树木管护队”“夕阳红志愿服务队”“乡风文明促进会”“乡贤联谊会”“退伍兵联谊会”“孝贤社”。依托“五大战区”“四队三会一社”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全乡对各项工作实行积分制管理。其中,村容村貌整洁是一项重要指标。村与村之间进行卫生评比,动态的积分变化每天在乡政府大院的电子屏上显示,每季度排名靠前的给予奖励。
就这样,一把扫帚打开了西姜寨干群关系的心门,捂热了群众的心,西姜寨的面貌焕然一新。
西干渠战役燃爆群众热情
打扫卫生、种植红豆杉、修路……说起扮靓西姜寨的战役,西姜寨乡团委书记李永乐首推西干渠战役。
为了响应祥符区打造“北方水乡”的号召,2016年冬天,西姜寨决定清理西干渠建设生态走廊。当时的西干渠年久失修,垃圾遍地,蒿草丛生,几乎看不见河道。西干渠全长24公里,分成5个标段,全乡划分成十个战区,抓阄分配每个标段。
工作任务和方法定下来之后,各个村委会就回去发动群众。如果说打扫卫生、修路是每家每户的“近忧”,清理西干渠就是村民们的“远虑”,并没有那么迫切。村干部们对于动员群众心里并没有底。没想到,第二天,西干渠上就站满了来干义务工的村民们。大家自带工具,在寒冬里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干得热火朝天。
唯一的报酬,就是中午站在河渠上吃一碗大锅熬菜。
小尹口村离西干渠有15里地。一位村里的老人起晚了,没赶上跟大家一起早上出工。最后,他硬是骑着三轮车赶过去。还有独臂老人,坚持跟着大家一起上工。参与清淤的群众最大年龄70余岁!村民们的热情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把西姜寨的天照得透亮通红。
出工人数最高时达一天8000人次。上面给了1个月的工期,西姜寨愣是不到一周就完工了。这就是“西姜寨速度”。
西姜寨群众用三个字总结这场战役,那就是“燃爆了”。西姜寨的变化,是干部和群众“互相感动”的结果,而这些“感动”是在一次次战役中积累下来的。在全乡轰轰烈烈的修路战役中,拆除违建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西姜寨在前期村容村貌整治中,有村民的违建占了路,拿着刀不让拆。后来看干部带头拆了自家违建,最后端着酒找干部和解。“只要干部拆了,群众就拆!”李永乐告诉记者:“在西姜寨,只要牵涉利益,干部利益放最后。”正是这样的担当和责任,一步步感动了西姜寨群众,西姜寨群众又以自发行动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的各项战役中,感动了干部们。
一条西干渠,打造出了西姜寨全乡人民的精气神,也修出了干群间的凝聚力。
从“美丽庭院”到“美丽心灵”
如果说打扫卫生、修路、种树、清理河渠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面子”,那么美丽家园建设行动以及各项评比活动则逐渐触及了“里子”。
行走在西姜寨村,记者见到很多村民家门口墙上贴着“美丽庭院”“园林庭院”的牌子。信步走到一家“园林庭院”外,墙根的一带冬青树给了荒芜的冬天一丝绿意。院子里的一丛绿竹探出头来,更是平添了这个院子的秀丽。遗憾的是,主人并不在家,没能一睹院内的风貌。同行的李永乐介绍,评选“园林庭院”需要绿化率达到70%以上,“美丽庭院”需要绿化率达到50%以上。在最初实行评比的时候,评上的家庭,则是一路敲锣打鼓由乡党委书记李恒志带头送去流动红旗和奖励。家庭整洁、达到五星的,乡政府还会在这家门前栽上五棵名贵的红豆杉,一棵红豆杉代表一颗星。有的村民2016年挂上的红旗,到现在都褪色了,还不愿意拿下来。为了让乡里一把手给自己送红旗,好多村民都憋了一股劲儿,种树、栽花,捯饬起小院来。
走到村民田大哥家门外,见他正在打扫院子,记者走了过去。见记者来了解环境整治,田大哥介绍起自家的厕所。他家是2018年底才做的旱改厕,白色瓷砖光洁如新,上厕所不用再捂着鼻子了。说起居住环境的改善,田大哥更是自豪,他们村正在像城里那样给房子做外保温,很快就轮到他们那条街了。记者很快见到了村里正在施工的墙体外保温工程,正在监督施工的乡干部王文华介绍,墙体外保温工作是为了配合国家财政支持、企业参与的“清洁取暖”工程,在西姜寨乡有3个村庄试点,覆盖16.5万平方米,目标是实现“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的乡村城市化生活。西姜寨村的试点工程应该3月12日之前就能完成。看着街道外正在施工的外保温墙,记者仿佛看见“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这句口号走下了墙,真正落了地。
走过村民田年根家旧房子设计改造而成的民宿,走过修葺一新的退伍军人之家,走过垃圾坑改建的文化广场,西姜寨外在的变化令人欣喜。更让人感佩的是村庄风气的变化。每个月10号的饺子宴,为全乡本月出生的65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一顿饺子聚餐,聚餐上有开封多个文艺团体的义务汇演,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六届。每届2000多块钱的成本都由乡贤们资助。在西姜寨乡刘俄村,饺子宴捐助认领已经排到了2020年。晒被子比赛,让全乡7000多位70岁以上老人的被子、褥子在阳光下晾晒,看看谁家的被子干净,谁家的被子软。晒的不仅仅是被子,还是颗颗孝心。好媳妇评选、为老人洗脚、千人盘鼓、广场舞、扇子舞、舞龙舞狮……一路走,一路听,西姜寨有太多新风尚新故事。“你可能觉得有些活动过于形式,但好的形式能够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现在,只要乡干部发出号召,西姜寨群众就会热烈响应,积极参加集体志愿活动。”李永乐告诉记者。
不只是环境变美了,更重要的是群众心灵美了。正如李恒志书记所说,人居环境整治不只是“面上的垃圾”,“心灵的垃圾”更应扫除,这样村庄才能实现由内到外的美。而扫除“心灵的垃圾”,关键就是点燃群众心中的火。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