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扶贫模式重在“授渔”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张阿楠 字号:【

  “彩侠,这么晚才回来啊,这么辛苦今年收成应该不错吧?”“比去年好点,赶不上你啊。”路过安徽省太和县大庙集镇和谐村,笔者正好听到扛着锄头刚从地里除草回来的李彩侠路过王素玉家时俩人的对话。

  李彩侠和王素玉两户都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彩侠今年60岁,丈夫患有精神残疾,自己无技术;王素玉今年78岁,老伴患有慢性病。村委会分别为他们申办了低保,但仅靠低保收入并未改变他们的贫困面貌。为了帮助两户尽快脱贫,村“两委”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安排李彩侠和王素玉在本村中药材产业园务工,同时让他们入股村产业园种植中药材。通过帮扶,李彩侠在产业园中每天干些除草农活就能有50元收入,一年可以干120天,全年在园区内务工就能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加上土地入股分红、产业扶贫补贴等每年收入能达到七八千元。

  “现在的生活好多了,平时的低保金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在园区务工收入用来改善生活。”说起收入,李彩侠露出微笑。和李彩侠一样,王素玉家每年也多了七八千元的收入。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发展助增收,以园区带动保增收,始终是大庙集镇党委、政府最关心最用心的大事。该镇位于黄淮平原腹地,太和县西北部,辖10个村委会,总人口5.34万人,耕地面积5.43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该镇探索出“产业园+”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入园种植、入股参与、园内经营、园内务工等方式,让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目前,全镇已建成5000多亩中药材示范产业园、500多亩艾草种植产业园、300多亩车厘子经果产业园和120亩的葫芦生态产业园等多个特色产业基地。

  当笔者走进该镇和谐村扶贫产业园时,200亩的白术长势良好、丰收在即,产业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带动本村贫困户20户,入股白术种植40亩,每亩增收800余元;在见寺村已建成的500亩艾草种植基地,其中大户集中连片种植300亩,贫困户分散种植200亩,由大户统一提供种苗和田间管理指导,并以每公斤比非贫困户高出一元的价格进行回收。大户通过建设烘干厂房,对艾叶进行初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带动100余户贫困户每户增收4000元以上。

  大庙集镇烙画葫芦最早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而今艺术葫芦制作工艺得到了空前提高,价格也从几元到几万元不等。2014年,龙台葫芦被安徽省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特色产业龙台葫芦该村建成120亩的葫芦产业园,通过实行贫困户“保底收益+溢价”的模式,成功带动2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为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贫困户自主生产、自主经营,让贫困户通过技术和自食其力的劳动,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和返贫问题,该镇镇政府与辉军种植专业合作社协商,从中药材产业园中给贫困户转租400亩土地,让贫困户自己出钱、跟着学、跟着种,构建辉军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园中的扶贫园,打造出“园中园”扶贫新模式。

  “以扶贫产业园为平台,做给贫困户看,带着贫困户干,为贫困户提供同样的技术指导和种苗服务,让贫困户自己种植,种得好的收成好收入自然就增加了,从而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大庙集镇党委书记李永军告诉笔者,“今年该园区预计能带动199户贫困户户均收入1700元以上,真正实现‘贫困户、合作社、园区’三者的有机统一。”

  “扶贫重在扶志、扶智,目前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重心在扶志,产业扶贫是我们扶志的重要体现,只有增强贫困户主动发展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消除贫困,共同发展。”该镇人大主席李建英如是说。2018年该镇特色种养业扶贫覆盖1561户,覆盖率为87.68%,特色种养业补贴资金248万余元,其中园区带动1270余户。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和县政府办)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