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广东最大的短板,广东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要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站位高远、立意深刻,具有恢宏的战略洞察力,为我们重新认识和发现农村的价值、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提供了思想钥匙和根本遵循。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理解“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农村”、如何挖掘“农村的发展潜力和后劲”进行了调研,有了一些思考。
一、广东农村发展潜力和后劲体现在四个方面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广东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广东最大的发展不充分。但是,短板就是潜力,差距就是空间,补短板、减差距的过程就是释放潜力、激发后劲的过程。
(一)农民收入是短板,扩大消费潜力巨大。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比去年同期减少4.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5.9%,比去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全省GDP同比增长6.9%,2018年有可能出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最低增速(此前1989年最低,为7.2%)。在支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拉动的边际效应在逐步退减,出口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较大,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成为重要着力点。而扩大消费的最大潜力就在农村。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反而给刺激消费需求提供了较大空间。2017年,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广东是15778元,比浙江、江苏、福建分别少9176元、3378元、555元,排在全国第7位;在城乡居民收入比方面,广东是2.60:1,比浙江(2.05:1)、江苏(2.28:1)、福建(2.39:1)、山东(2.43:1)的城乡差距都要大。根据调查显示,城乡居民中等收入群体(即年人均2.3万元)的平均消费倾向最大,在达到2.3万元收入水平前群体的消费倾向趋势总体上升。在现有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下,农村居民家庭家用汽车、空调、计算机等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仍然较低。增加农民的收入,就是雪中送炭,边际效用最高,最可能变成现实需求。如果广东农民收入达到现在城市居民水平,按农村常住人口3367万人计算,一年就可以增加8000多亿元的收入。201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万亿元,按年增长率10%计算,一年也就增加将近4000亿元。
(二)农村基础设施是短板,扩大投资潜力巨大。这些年,广东各地在城市房地产、交通、公共设施等方面投资力度非常大,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但是农村投入相对较少,农田水利、供水、交通、污水处理等农村基础设施数量、质量远低于城镇,与江浙等地农村相比差距也很大。全省还有不少自然村没有通自来水、没有通硬底路;广东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全国第一,但农村生活污水仅有23.2%得到集中处理,远低于江苏的70%和浙江的80%;农村人均道路面积11.08平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如果广东各地、社会各方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包括水电路气房,厕所、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以及乡村文化场所、卫生院等,将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三)土地是经济发展的短板,挖掘农村土地价值潜力巨大。目前经济发展最大的困境是土地。受到生态环保等政策制约,土地开发空间极为有限:农田受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制约,基本上不能动;海洋受新的围填海管控政策影响,除非国家项目并经中央批准,才能有填海用海的可能;林地受《森林法》限制,每年也只有不到1万公顷的指标,而且越来越紧。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地的土地开发强度也已经超过30%的警戒线。但农村土地可挖潜的空间很大,包括空心村改造、宅基地改造、旧厂房改造和农田整治,通过增减挂钩,既能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又能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例如拆旧复垦,珠三角9市已形成复垦指标需求3万亩。按省里批准确定的复垦指标交易保护价50万元一亩来计算,转让后将产生超过150亿元的收益。再如垦造水田,到2020年,全省将在50亩以上、坡度在15度以下的旱地、水浇地等地块上,垦造出30万亩的水田,指标可用来保障省、市、县三级建设用地占补需求。又如“三旧”改造,2008年至2018年10月底,全省共完成旧村庄“三旧”改造项目1072个,面积12.45万亩,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从30亿元增长到106亿元,增长了3.5倍。
(四)农村有生态资源优势,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潜力巨大。一是高品质农产品正成为消费热点。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广东优质果蔬、肉类的结构性缺口分别超过400万吨/年、200万吨/年。第九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超过23万多人次到场参观,现场签约额21.8亿元,比上届翻了一番。博览会反映出来的信息,充分印证了农产品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化。二是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正成为消费热点。农业已经进入多功能时代,乡村已经成为全域旅游的重点。以2018年“十一”黄金周为例,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135万人次,相当于广东旅游接待人数的62%。三是“互联网+”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物联网应用、农村互联网金融等发展迅速,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当当等电商平台在2014年就发布了农村战略,推动了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上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乡村实现振兴的重大机遇。现在,有很多工商、房地产、IT等非农企业想进入农业领域。今年以来,广东已有1487家非农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参与农村建设发展。这些工商资本极具投资敏感性,他们看到了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政策红利,也看到了乡村消费的广阔前景。广东的农业、农村、农民主要集中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粤东西北地区应该牢牢抓住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
二、制约农村潜力和后劲的主要因素
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是城乡二元结构,是长期以来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这个问题不解决,乡村振兴的目标难以实现。
(一)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仍然存在。有的地方领导还没有从思想上根除“唯GDP”倾向,简单地从GDP、财政收入贡献等角度看农业农村,认为投资“三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既没“面子”也没“里子”。有的地方领导没有牢固树立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没有意识到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把发展的重心只放在城市,大量农村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乃至自然环境资源用以支撑城市、工业发展,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不强。有的地方干部对做好“三农”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回避农村问题,把发展简单地理解为是“消灭农村”“消灭农民”,认为大量的农民到了城市,没有必要再发展农村。
(二)农村要素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农村宅基地、荒山荒坡、集体资产等,还没有盘活利用,处于用不了、用不好的困局,是一笔沉睡的资产。比如,2017年,广东农村集体资产5598亿元,占全国3万亿元的比例超过六分之一,但这笔庞大的资产,在权能上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包括集体建设用地如何入市,宅基地如何转让如何抵押。如果通过“三权分置”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权能,可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也是一笔很大的资金来源。
(三)要素留下来和引进来的环境仍然欠缺。受到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生产成本地板效应的影响,依靠传统农业增产增收的难度加大,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三留守”等问题日益严重。农村的交通、物流、医疗、教育、卫生、通讯、文化等基础及配套设施比较落后,有的还存在一些陈规陋习,人才、产业、项目等引不进来或留不住。以乡村旅游为例,2018年上半年,广东乡村旅游达3.37亿人次,人均消费约566.53元,仅相当于日本(7559元)的十三分之一;接待游客人均过夜天数为0.61晚,仅为日本(8.4晚)的7%,“旺丁不旺财”特征明显。
三、挖掘农村潜力和后劲的关键措施
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和释放农村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国际上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欧盟从实行单一农业政策转向农业农村全面发展政策,在1996年就提出农村优先战略;2018年6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2021-2027年共同农业政策改革的立法建议。日本、韩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也先后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从国内来看,浙江这些年加强乡村建设,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吸引了城市的人才、资金、科技,城乡融合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农村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腹地,使全省经济焕发了活力,积累了充足后劲。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要把农村这个战略腹地、社会稳定器建设好,让3367万农村常住人口能够在农村安居乐业。把广东发展的“潜力板”变成“现实板”,关键是“三靠”。一靠改革。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让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平等交换,让农村的生产要素潜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潜力。下一步,要着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础上,推进土地细碎化连片整治、土地股份合作、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实施宅基地“三权分置”,促进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国家部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合理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完善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活化农村资源,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二靠发展。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要紧紧抓住产业兴旺、富民兴村这个“牛鼻子”,在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的过程中,解决农民钱袋子问题,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现在的路子越来越清楚,就是发挥广东的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消费市场和经济基础的优势,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做优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形成广东富民兴村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农业农村相关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多功能增值的效益。三靠建设。广东乡村建设历史欠账比较多,既要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任务相当繁重。目前,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广东这方面已经落后于浙江、江苏等兄弟省份10年左右,必须下大力气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新的更高的起点和广东特色,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方面省委、省政府已经做了很好的部署,现在需要全省一盘棋,加强顶层设计,建设有广东特色、岭南风格的广东美丽乡村,率先从“四沿”(沿交通线、沿省际边界线、沿城市郊区、沿旅游景区和南粤古驿道)做起,全域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迅速改变广东农村面貌,提升广东乡村形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