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之战,田东决胜之答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社采写组 雷刘功 魏登峰 许雪亚 刘月姣 牛震 字号:【

  一湾碧水、姹紫嫣红的花海、稻田里的阵阵稻香……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祥周镇模范村龙潭灵湖的美景。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成为田东乃至百色全市、广西全区知名的美丽乡村。

  “是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点燃了勤劳致富的引擎。”模范村第一书记韦艳草说。2016年12月,模范村在田东率先脱贫摘帽经过权威认定,模范村终于名副其实。2018年底,全村贫困发生率降为0.79%,贫困人口只剩6户14人。

  像模范村这样脱贫致富的故事,是田东打响全面脱贫攻坚战的普通一役。在这个春天,田东再传捷报:截至目前,田东贫困村脱贫摘帽40个,3年累计减贫10984户44143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5.01%降至2.16%,顺利通过了自治区“四合一”核验和第三方专项评估并取得优异成绩。

  2019年4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田东等1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这标志着田东摆脱了贫困,翻开了振兴发展的历史新页。

  这一切来之不易。打响脱贫攻坚战三年来,田东以决战决胜之意志,以争做标杆之勇气,以奋发拼搏之气势,以谋定战,以战促变,以管促干,全面激励全县党员干部积极作为、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依照一张脱贫攻坚、全面奔小康作战图,一项项部署,一件件落实,一场场攻克,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以决胜脱贫攻坚力促全面小康,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三年来,田东凝心聚力强产业,三次产业同步实现新跨越;

  三年来,田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6-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469元增加至14881元,增长19.3%;

  三年来,田东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与2015年底相比,田东县城面积由12.9平方公里扩大到17.22平方公里,人口由12万增加到15.5万;

  三年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全力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绿水青山展新颜。2018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5天,空气优良率达96.4%;

  三年来,田东干部精神面貌昂扬向上:一批批能担重任、能打硬仗的党员干部,磨炼成长,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战场大显身手;

  三年来,田东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好经验:“一票赞成”“两评一议”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好做法在全区全国推广;“十大长效机制”“四个全带动”和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日志”工作法等成为新的突出亮点;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助推扶贫、健康扶贫、社会救助、文化扶贫、产业扶贫、党建共建结对帮扶等扶贫工作均走在全区前列,得到国家有关部委肯定,获得社会多方点赞。

  现在,田东蓬勃发展的宏伟画卷正徐徐展开,脱贫攻坚作战图正一步步变成全面小康“实景图”。

  2018年底,国务院扶贫办深入田东专题调研后总结评价,田东脱贫攻坚实现了“六好”:生态环境好,产业发展好,基础设施好,创新方式好,干部状态好,脱贫效果好。

  攻坚之战,决胜之答。让我们一起探寻田东三年嬗变的背后。

  上 篇 “谋”良策:绘制脱贫作战图

  对田东而言,决胜脱贫攻坚战,是头等大事,必须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带动全局,统筹谋划使用项目、资金、人力、政策,构建起攻坚脱贫的强大合力。

  善战者,必善谋。

  走进田东县脱贫攻坚战指挥部,一幅整面墙大的“脱贫攻坚作战图”很是惹眼。县里的、镇上的、村里的脱贫进展情况,在这幅图上都有动态反映。

  为将脱贫攻坚纷繁工作“化零为整”,田东创建了数字化指挥系统。这个数字化指挥系统与各乡镇、各单位联通,形成了全县的指挥调度网,实行扁平化、动态化、清单化管理,每天全县重要工作信息一网打尽,请示汇报方便快捷。

  作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田东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年底通过入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3276户,贫困人口52109人,贫困发生率15.01%,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除“病根子”。面对摆在面前的历史考验,百色市委常委、田东县委书记刘明国,带领县委一班人,深入调研,讨论研究,谋划出了田东脱贫攻坚作战图。刘明国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将中央的好政策落到每一位贫困群众身上,让老区人民真正过上好日子。”

  突出高位推进,构建起从县到村层层落实责任的脱贫攻坚领导体系

  刘明国告诉记者:“县域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将脱贫攻坚这个历史性任务置于这个大系统中来给予定位与进行顶层设计、全局谋划,才能真正实现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建之间的同向同力、协调互动与协同发力。”从田东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起,“化零为整”的系统谋划理念就落脚到政策的方方面面。

  走进田东县易地扶贫搬迁盛林安置小区忠盛童鞋厂“扶贫车间”,几排作业线上,有的工人在缝制鞋面,有的在裁剪布料,有的在钉鞋跟……一派忙碌景象。

  “计件算工资,多劳多得,每个人每个月有2500元以上,上班地点近,能照顾家庭,现在日子好多了。”李秋明边操作缝纫机边对记者说。作为盛林社区搬迁群众,李秋明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得益于田东县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

  “搬迁之初,我们就谋划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的长效产业发展、稳定就业和社保医疗、公共服务等方案和措施,一揽子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和生计问题。”田东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韦生直言,搬迁群众最大的顾虑是后续的长期生计怎么办的问题。如今,田东3671户搬迁户中,有3579户实现稳定就业,搬迁户就业率达97.5%。

  以盛林安置小区为代表的易地扶贫搬迁是田东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脱贫攻坚的一个样板工程。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中,田东确立了“系统思维、四化同步、统筹推进、一举多赢”的工作思路,推行“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工作模式。这是田东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例证。2016年以来,田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树立抓扶贫就是抓发展,通过扶贫促发展的理念,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整体谋划布局,确立了脱贫攻坚阵地战、产业强县持久战、新型城镇化大会战和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的“三大战役、一大保障”的工作主线,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全新局面,这成为田东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大亮点。

  思路决定出路,高站位才有大作为。三年多来,田东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着力构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体系,全县脱贫攻坚整体上呈现出扶贫政策从顶层谋划设计向持续落实落地转变、扶贫效果从逐步脱贫向稳定脱贫转变、扶贫工作从单方推进向综合施策转变的良好局面。

  组织领导集中有力,为田东建立“1+12”的脱贫攻坚推进机制提供了保障。即1个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指挥长,县委班子成员参与;根据“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专设了包括综合协调、宣传、产业开发、资金保障等在内的12个专责小组,各相关指标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全脱产专抓扶贫。

  田东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挂点任务最重的乡镇,52名处级干部分别挂点161个行政村,每个县委常委包1个乡(镇),每个处级干部包一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配备1名第一书记,全县落实7033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现贫困户“户户有扶”。

  三年多来,这些结对帮扶干部以对口帮扶为平台,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把各类扶贫资源精准地输送到贫困村、贫困户,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对口帮扶是扶贫攻坚主战场帮扶贫困户的“直通车”、加快脱贫步伐的“助推器”、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强化协同配合,全面构建扶贫开发政策配套融合的综合支持体系

  非常之事,需非常之策。围绕脱贫攻坚这件最大的难事,田东积极构建起强有力的支撑政策体系,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

  2016年以来,田东出台“1+10”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即1个《关于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阵地战的意见》和包括党建引领、产业扶贫、就业创业、分类救助、基础建设、资金投入、社会帮扶、脱贫监管、统筹城乡、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在内的10项长效机制,形成稳定高质量可持续脱贫的制度框架。

  “如果贫困户与经营主体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那么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将贫困户与企业、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加快贫困户精准脱贫。”田东县副县长黄彩玲的话道出了产业与贫困户之间有效利益联结的关系,也为田东产业扶贫政策定下了基调。

  49岁的黄梅是作登瑶族乡平略村贫困户,想干事,无资金。田东推出金利养鸽项目后,定略屯成立了养鸽农民专业合作社。她承包了合作社的2000对种鸽,并从龙头企业获得种鸽、饲料、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2018年黄梅家庭收入18万元,顺利脱贫。

  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有效弥补了贫困户在养殖技术、市场销路等方面的短板,给合作社和农户带来了持久、稳定的收入,带动了当地养鸽产业发展。把产业与贫困户捆绑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脱贫的有效做法。

  “田东制定产业扶贫政策时,要求必须坚持农业特色产业、新型经营主体、二三产业、职业技术培训‘四个全带动’,坚持贫困村合作社、贫困村产业发展方案、帮扶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合作机制‘三个全覆盖’。”田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邓建新介绍:“田东的产业扶贫不单单是为了扶贫,而是让产业围绕脱贫布局,让脱贫融入产业发展,真正把贫困群众嵌在产业链上,实现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一举两得。”

  脱贫攻坚,资金投入是保障。如何围绕脱贫攻坚投钱、用钱,田东县勇于探索,开出良策,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实现了脱贫攻坚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

  自2017年7月开始,田东针对财政涉农资金投向分散、资金使用效益低、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问题,改革创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

  按照这一做法,田东县把各级财政安排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以及补助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资金,全部统筹整合起来,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

  在此基础上,该县继续完善资金安排使用机制,精准有效使用资金。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农民致富,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则,将资金投向这些项目:有一定规模和基础,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导,并已投入运营的产旅融合示范项目;有一定规模和基础并已投入运营的特色种养业示范项目;适度支持在建的、带动能力较强的产旅融合项目;在建的、效益大的特色种养业项目。对已建成运营的项目,新增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按当年新增投资额的20%给予扶持。

  “明确资金整合原则和范围,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打破行业界限,通过归并、分类化零为整,实现资金统筹使用。”田东县县长黄文明说,以发展规划为引领,以重点项目为平台,把“零钱”化“整钱”,统筹用于涉农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业。

  如今的田东,有的农旅融合项目已经成型,开始接待游客;有的园区特色产业项目已经完成了“三通一平”,正在进行地面构筑物建设;全县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个安置小区均已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已搬迁入住3671户15234人;一所为移民搬迁农户配套的从小学到高中的一贯制教育学校,完成了主体工程,初中部于2018年秋季招生办学。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着实改变了这个县的产业结构,改善了贫困县群众的生活设施,增强了县乡两级的公益服务功能,加快了全县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改革效果立竿见影。2017年共整合使用涉农资金4.7个亿,其中1.38亿元用于重点培育和扶持了50个产旅融合和特色种养项目,撬动了8亿元的社会投入;50个大项目落地运营带动乡村就业2000多人。一批留得住、能带动的农业项目,为当地脱贫攻坚提供了持久动力。

  产业脱贫政策和资金投入政策是田东科学综合设置脱贫攻坚政策的缩影。在就业创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搬迁等脱贫攻坚的关键领域,田东因地制宜,用一套纲举目张、总分结合、成龙配套的“扶贫盛宴”,有效规范和保障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科学的政策体系,使田东的扶贫与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了全县脱贫攻坚“一盘棋”“一台戏”、目标一致、任务明确、分工协同、共同攻坚、一体推进的格局。

  中 篇 “人”为枢:干部群众出活力

  对田东而言,决胜脱贫攻坚战,是第一号民生工程,必须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发作为,自觉投身到这场事关自身前程命运的大战役中来。

  夫战,勇气也。

  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激发出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信心和干劲。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才能在这场关系四十多万人民福祉的战役中,形成磅礴之势,最终攻坚克难,劈波斩浪,夺取胜利。

  田东县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外墙悬挂着一面一米见方的电子倒计时屏,田东夺取脱贫摘帽攻坚战正在以天为单位计时。“像这样一场系统的重大任务,能够按天计算吗?”面对记者的不解,黄彩玲副县长给出了“计时”的另一番注解:自我加压,不舍昼夜,每一个小时都不能浪费!

  53个贫困村就是挺起的53座堡垒,“白+黑”“晴+雨”“工作日+节假日”,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得以夯实,实干作风在脱贫攻坚中得到锤炼,倒计时钟滴答向前,时刻催促着党员干部。

  县扶贫办主任刘德磊被调到扶贫办工作3年了,整天像上紧发条的闹钟一样不停运转。谈起“拼命三郎”式工作的原因,他感慨万千:“我是地地道道的田东人,如果不干出一点名堂,怎么对得起43万父老乡亲。”就连2017年已退休的原县政府调研员罗秉明也被干事创业的火热氛围感染,主动请缨到蓝鹏产旅融合项目建设现场发挥余热。

  2016年以来,田东着眼农村人才队伍的长远建设,着眼破除人才管理、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环节体制机制障碍,在选人用人育人上下真功夫,调动起广大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涌现出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群众,为脱贫提供人才支撑、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凝聚起实干脱贫的田东精神,打赢了一场场漂亮的攻坚战。

  创新用人制度,激活干部这个干事成业的关键因素

  发挥好“头雁效应”,必须激活干部这个关键因素。

  2018年5月,中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要求“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又先后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谈到干部激励问题,并强调要有具体举措。

  如何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田东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对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提供舞台、压实任务、做好支撑,全面激发出了全县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针对传统绩效考评费工费时、唯分唯票的问题,田东创新出台了“一票赞成”认定办法,鼓励干部冒尖出彩。对年度重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只要没有“一票否决”事项,年度绩效考评直接将单位评为一等单位,同时提高个人岗位考评优秀比例,并体现在干部任用提拔中。

  “从省到市到县,传统上绩效考评都实行千分制。就田东来说,针对乡镇党委政府的信息采集机关单位有40个,考评的工作有40项,细化的四指标近500个。”田东县督查和绩效考评办主任苏芳芳介绍,每年年底的绩效考评对各单位来说都是一项大工程,要收集完善各类台账资料,占用了很多工作时间。

  “凡是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成效的,经验做法在全国全区推广,获全国全区表彰奖励的单位,只要没有安全生产、环保、廉政等‘一票否决’事项,直接将单位评为绩效考核一等单位,单位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定为优秀,而且不占本单位名额,单位领导干部在提拔任用时优先考虑。”田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光源说。

  田东县原林业局局长何桂英就是经过“一票赞成”脱颖而出的干部。何桂英原来在县残疾人联合会任职,残联往往被认为是个“冷门”单位,但何桂英在田东县“脱贫攻坚阵地战”中主动作为,完成2016年和2017年全县1.2万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相关工作得到自治区残联领导的高度肯定。县残疾人联合会因此获得年度“一票赞成”认定,何桂英也因实绩突出调任到县林业局局长岗位。

  2017年以来,田东县近1000名干部因为获得“一票赞成”认定拿到了年度一等绩效奖金,26名单位主要负责人因“一票赞成”认定被评为年度考核优秀的干部。田东绩效考评“一票赞成”等改革探索接受了中央改革办专题访谈,材料随同改革办报告呈报中央领导,得到了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

  据统计,2016年以来,田东707名“两头尖”干部入库管理,并按照能上能下原则调整“两头尖”干部116人次,占干部调整总人数的24%。

  田东县的干部勇担当、善作为,在“啃硬骨头”、高风险的工作中体现得更加充分。近两年来,全县的征地和违法建设、违法用地“两违”打击速度、规模双超历史,其中新增征地8574.026亩,为下一步发展聚集了财富;完成打击违法建设面积16.5459万平方米,涉及土地面积8.5848万平方米,完成查处存量违法建设83.99%。一举打出了风清气正的政风民风,打出了优良的营商环境。

  中央出台干部实名推荐的文件后,田东在百色市12个县(市、区)率先出台了《田东县领导干部实名推荐干部人选暂行办法》,并率先实施。

  干部是好是坏、是上是下,必须见人见事。田东以县四家班子领导为推荐主体,由推荐主体填报《田东县干部能上能下署名意见表》,按照“谁推荐谁负责”“敢推荐敢负责”的原则,“上”的要让干部群众满意,下的要让本人心服口服,干部能上能下有了充分、过硬的佐证事例。2017年,共推荐“上”的干部54名,“下”的干部22名。

  进行自评,上台述职,民主测评……2018年5月以来,田东开展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两评一议”活动,以营造依法履职、优质高效、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120多名领导干部“晒”履职成果,并接受测评。

  “过去就是交一个总结,现在是大盘点、大曝光、大擂台、大比拼。有的人能得几十个星,有的一个都没有,还有被扣成负数的。”县党史办主任韦文孟说,“两评一议”是作风的大检阅,如果有零政绩、小政绩、假政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就会无脸见人,这也将倒逼领导干部们主动担当作为。

  “两评一议”考评结果与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挂钩,原则上按各类排名前列、末尾各15%的名额,结合整改落实情况、年度考核、平时干部考察情况等进行综合研判,按程序对干部进行调整。通过“两评一议”,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各单位“一把手”“晒”出了责任感,“比”出了紧迫感,“评”出了危机感。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迸发出来。

  一套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促进干部效能提升的制度机制,使敢担当、善作为在党员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脱贫发展注入持久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群众力量是基础。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田东高位谋划,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有效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实现“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2015年,我到村里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那拔镇六鲁村原第一书记赵小婵回忆道:当时,村里一些贫困户抱着“给钱给物我就要,别的我不会搞”的想法,不仅没有“我要脱贫”的主观能动性,甚至干脆写声明、按手印,自愿放弃享受贫困户扶持政策。

  决不放弃一户贫困户!赵小婵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和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最终,第一书记的干劲感染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打动了贫困群众,再加上田东县“以奖代补”的产业发展政策,共同为田东凝聚起干群一心坚决脱贫的精神力量。

  针对贫困群众在扶贫中的不同表现,采取“精准识别、科学分类、针对施策、智志同扶”工作法。

  田东开展动态分类识别,将在册贫困户识别为ABC三类:A类是指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及因病因学致贫贫困户;B类是指有劳动能力,脱贫致富愿望强烈的贫困户;C类是指有劳动能力,但等着政府救济、吃低保,不愿意脱贫或故意瞒报谎报收入和财产的贫困户。A类贫困户列为重点保障户,通过低保兜底解决;B类贫困户优先培训和加大扶持力度,优先政策扶持;C类贫困户在政策扶持上进行严格控制,通过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家庭成员教育,督促其学一技之长,积极参加劳动(就业),改变不劳而获的观念,诚实守信,勤劳致富。通过对不同类别贫困户因人因户施策,将扶智、扶志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意识,提高自主脱贫能力。

  “多亏了党的政策,才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林逢镇民族村六塘屯贫困户黄尚情信心满满。按照分类识别,黄尚情属于B类贫困户,有劳动能力且致富愿望强烈。扶贫工作开展后,黄尚情通过易地安置、低保扶持、小额扶贫贷款、以奖代补、就业帮扶等扶贫政策,搬进了新房,规模化养了鸡。2016年6月,黄尚情申请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发展肉鸡养殖2000羽,获得以奖代补资金5000元。2017年,黄尚情年养殖出栏肉鸡5000羽,种养殖及务工等各项收入达8万多元,达到了“八有一超”的脱贫标准,顺利摘掉了贫困帽子。

  脱贫不是为一时摘帽,要让贫困群众真正有自我发展能力。田东县根据贫困群众的就业和培训意愿,委托各定点培训学校开展贫困户的短期技能培训,利用“夜校”、党校等形式举办培训班,将培训班办到乡村,将技能送到贫困户家门口,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既能学到技术又不耽误农活。

  “通过参加电工培训,我获得了电工证,现在锦江集团电工岗位工作,月工资2800元以上,包吃住。”近日,田东县江城镇贫困户李安向帮扶干部报喜。

  2018年,田东县利用就业资金,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510人,其中覆盖贫困劳动力1256人。

  对资源缺乏的贫困户,田东制定出台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奖补实施方案,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实现稳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

  “现在政府对我们贫困户很照顾,有很多扶持政策,在外面打工还有补助,我得了3000块就业补助,很满意很知足,多努力争取今年脱贫。”江城镇桑洞村那桑屯贫困户农干勇开心地说。

  就业奖补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巩固了当前的脱贫成效,为全县顺利脱贫摘帽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田东县还重点扶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着力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田东县的养兔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隆茂坚是田东隆祥兔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位80后青年乡镇企业家还有一个身份——田东隆祥兔业农民专业合作总社理事长。

  从小在农村生活的隆茂坚,爱学习钻研,是村民眼里的“能人”。十几岁时,隆茂坚就认为,在乡下搞养殖是很好的致富路子,就自行搭建茅草房开始养鸡鸭。当发现兔子养殖利润更高后,隆茂坚潜心学习相关技术、了解市场行情,多方筹资成立了广西田东隆祥兔业有限公司。经过几年打拼,隆茂坚成了当地的养兔大王。

  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加快发展速度,隆茂坚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模式。依托公司的种源、技术优势,以及自己的影响力,隆茂坚领办了田东隆祥兔业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同时在全县各乡镇鼓励村民组建合作分社、发展养殖户。通过“统一管理、统一兔舍、统一饲料、统一检疫、统一指导、统一回收”“六个统一”发展产业,短短几年就在全县10个乡镇发展出了19个合作分社,培训、带动721户贫困户逐步养殖致富。现在,这种模式已经开始走出田东,在周边的凌云县、靖西县、德保县及巴马县落地。

  “80后青年思想解放、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大胆实践的市场意识,是脱贫攻坚中要动员、扶持和依靠的力量。”田东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伟说,县委、县政府通过建设田东县电子商务一条街、举办青年创业讲坛、创新金融信贷政策等方式,鼓励广大青年返乡创业、扶持乡土能人带头致富。

  伴随着田东县扶贫一揽子新政的出台,一系列项目资金落实,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产业的积极性不断高涨。近几年先后培育龙头企业16家,培育合作社53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7家,区级示范合作社15家;培育家庭农场157家,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脱贫攻坚,需要多方参与。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才能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脱贫攻坚格局。

  平略村爱心公益超市里,油、米、肥皂、洗衣粉等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第一书记杨正谢介绍,超市于2018年6月设立,物资来源绝大部分都是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收到社会各界捐赠的物资后,统一安排到公益超市,农户就可以凭积分卡到爱心公益超市来兑换自己需要的、相应分数的物资。截至目前,平略村爱心公益超市接收油、米、洗发水、作业本等两批次物资共31种类,总价值约1万多元。已为465户贫困户完成积分评比,101户贫困户领取了自己心仪的物资。通过“爱心公益超市”的建设,改变了以往直接送钱送物的方式,也让他们之间形成了争先赶超的氛围,有效提升了贫困户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在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中,田东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创业氛围,吸引很多企业入驻,碧桂园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田东是碧桂园集团在广西唯一结对帮扶县,2018年5月入驻以来,积极推进“4+X”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对于扶贫工作的引领作用,着力探索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道路。已经开展了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多项工作。2018年7月,碧桂园集团在田东县祥周镇布兵村发展苗木产业精准扶贫项目,该项目占地325亩,预计投入5000万元,通过借鉴田阳县“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成功经验,创新提出“企业+村集体+建档立卡户”的合作扶贫模式,目前项目已初具规模。“我们预计,按这种模式,贫困户一亩地纯收入能超过1万元,村集体每年还能有10万元固定分红收入。同时田东县政府和深圳市坪山区共筹集415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分给41个贫困村执股,碧桂园每年按投入资金的10%固定分红给41个贫困村,预期每年可带动田东县2000多户贫困户受益。”碧桂园在田东县的扶贫负责人毛雁说。

  下 篇 “严”当头:铸就田东新精神

  对田东而言,决胜脱贫攻坚战,是一种历练和再造,必须将锻炼才干、磨炼人格、提炼精神结合起来,树起新时代的精神之锚。

  组织,构筑起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风,照鉴着担当与责任。

  田东县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发展的大熔炉、大舞台当中,持之以恒加强干部作风和组织体系建设,有利于发展的政治社会环境进一步形成。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构筑脱贫攻坚一线的坚强战斗堡垒

  组织不强,战斗力就不强!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发挥好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

  “我在这里搅拌配料、打包制作和搬运食用菌棒,每天可以挣100元左右,一个月收入约2000~3000元。”日前,在田东县印茶镇立新村食用菌产业孵化基地,村里贫困户刘阿姨高兴地告诉记者。

  2018年6月,印茶镇党委引导印茶村、立新村的党员骨干和经济能人创办达寒江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广西天润公司合股联营,投资300万元创建食用菌产业孵化基地。目前,已建成41座总面积2500平方米的食用菌生产大棚。生产线每天用工60~80人,工人每月工资收入约2500元。这只是田东县开展党建领航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群众富不富,关键靠支部。2016年以来,田东县委坚持加强基层党建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突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构筑起领导脱贫攻坚的一线坚强战斗堡垒。现在的田东,支部领航促发展,党组织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桥头堡”。

  田东实行末位倒排,整顿提升村级党组织。每年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排查出16个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并明确1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定点包保联系。2016、2017、2018三年共确定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48个。

  “星级化”评定,进行党建示范点建设是党建促脱贫的又一利器。田东贯彻落实并深化推行“农事村办”、村党支部星级创建、实行党员积分制等工作,树立自治区级五星村党组织10个、四星村党组织21个、三星村党组织25个。组织各贫困村党支部开展一次深入调研、一次可研论证、一次意愿对接的“三个一”工作方法,发挥党组织领富带富作用,打造了一批农村示范党组织。

  田东思林镇原有贫困村11个,其中2个属于深度贫困村。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镇实施“先锋领航、党员带富”工程,形成党组织带贫困村、党员带贫困户的“双建双带”模式,2018年实现了4个村脱贫出列、2193个贫困户脱贫,三年来,全镇实现8个村脱贫出列,12092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3.77%下降到3.29%。

  推行“党组织+”模式,强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田东实施“党支部+协会+农户”“党支部+电商+贫困户”等多种党建促脱贫发展模式,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产业党组织”模式,相继建成了思林镇真良火龙果种植基地等一批党建促脱贫示范项目22个。

  配强班子、建强队伍是脱贫攻坚的“牛鼻子”。田东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突出党员骨干这一关键,紧扣乡镇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特点,注重把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善抓扶贫工作的干部选配到乡镇领导班子中,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占到98.2%,切实做到“好人好马上一线,精兵强将抓脱贫”。田东严格按照换届程序,积极稳妥并顺利完成了2017年田东县村(街)、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在配齐配强53个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同时,向全县114个非贫困村派驻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安排12名大学生村官全部到村任职。

  “脱贫攻坚有什么需求,党组织就提供什么服务”。田东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陆承栋说,这是田东县在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中坚持的原则。

  深化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全县12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162个村(街)党组织结对开展组织共建、队伍共抓、资源共享、促富共帮,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结对帮扶三年不变,2016年全县共7033名干部一对一入户开展送观念、送政策、送技能、送信息、送岗位、送资金等“六送”活动,帮扶12万多人次。

  田东积极发展合作经济,通过支部引导、党员带动、合作社互帮互助、产业基地带动、异地入股等方式,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引进现代化农业企业,并引导企业与贫困村签订协议,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创收共富。

  抓实村级集体经济,找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精准脱贫的结合点,是实现贫困地区从“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脱贫开发的质量和效益的一剂“良方”。田东以村级基层组织为主导,通过项目托管、异地入股等方式,多元化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贫困户和贫困村集体增收。作登瑶族乡平略、陇桃村等石山片区村党组织,通过“扶贫产业协会+资产性收益扶贫引导基金+公司”运作方式,确保每个村集体经济达3万元,进一步促进贫困户增收。

  为了让基层党员干部懂政策、提能力、会扶贫,田东依托党校、高校、职业学校等农民工培训基地平台,采用“自助”选课和“菜单”培训等多种形式,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党员队伍,扶贫干部的政策、理论和技能等方面培训,使帮扶干部真蹲实驻、真情帮扶。2017年以来,全县累计培训村(街)、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和科级以下在职干部2757人,开展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1434人,培训内容包括特色产业、集体经济以及社会管理等,有效提升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抓扶贫、真扶贫的工作能力,牢固树立帮扶的主动和担当意识,变“要我帮”为“我要帮”。

  严管真抓锤炼干部作风,铸就新时期田东精神

  作风是干事创业的保证。作风好,人心齐,士气旺,事业兴;作风差,人心散,士气落,事业败。党员干部唯有拿出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田东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始终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摘帽的基本保障和有力手段,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保障扶贫举措的落实,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按照“抓两头、促中间,抓关键少数、带动大多数”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压紧压实责任,开展以“四个坚持”为核心的作风整治行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得到扎实有效推进,多次迎接上级检查验收均获得优异成绩。

  “实”字托底,“严”字当头。田东县通过“五抓五强化”,不断夯实压紧干部作风建设基础,为推进全县决战脱贫攻坚及各项工作提供优良作风保证。“作风建设怎么抓”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干部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推行“肃纪工程”,加大干部作风整治力度。同时,结合田东实际,出台《田东县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方案》《田东县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田东县作风督查工作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方案,强化规矩意识,带上纪律的“紧箍咒”,促进干部自我约束和制度约束相结合,以制度建设推动作风建设从“宽松软虚”走向“严紧硬实”。

  2018年以来,田东共召开作风主题大讨论座谈会93场次;开展监督检查10次;对扶贫领域作风问题立案37件。同时,在脱贫攻坚冲刺关键阶段,开展指标进度大排查、大督查以及实施三个“五个一”行动,及时有效地解决脱贫摘帽存在的问题,切实压紧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提高群众满意度,确保高质量脱贫摘帽。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兢兢业业工作,就是对党和人民最大的忠诚。随着作风建设的持续深入,主动干事、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已经成为田东广大扶贫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

  2016年已是作登瑶族乡书记农维慧参加工作的第17个年头,常年在农村基层的工作经历,加上她做每一件事都尽善尽美的认真态度,让她变得更加睿智自信,但工作压力也不停地给身体敲起了警钟。2016年7月的一天早晨,她起床后旧病复发导致头痛欲裂,在家人一再坚持下她被送往中医院治疗,经过短暂的缓痛处理后,她不顾医生的住院治疗要求和家属的强烈反对,马不停蹄地又赶去平略村催促几户贫困户房子封顶。每当问起为何不住院治疗时,她说:“我这点痛不算什么,但是群众不一样,如今正是雨季,今天再不去督促,如果明后天下雨,那群众住哪里去?”

  2016年11月,由于脊椎压迫神经引起视力下降一度两眼发黑接近失明,医生警告她再不接受详细检查和治疗,后果不堪设想。本应该住院观察治疗,但是因为年底临近,正是脱贫攻坚双认定、各级检查核验的关键时刻,她兜里装着药,带上一杯水,毅然决然地奋战在脱贫最前沿,并没有因为身体原因脱过一天岗、请过一天假。直到2017年3、4月份她才抽空请假去仔细化验检查,经区级医院多方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现在,她每天还是拼命三郎一样,亲自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让所有干部职工钦佩。三年来,全乡脱贫销号贫困人口1974户8487人,贫困发生率从25.58%降至4.24%。

  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脱贫攻坚的战场,用实干诠释时代担当。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田东党员干部矢志不渝地奉献、坚守,汇聚起蓬勃发展的伟大力量,展现了新时代田东人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忠诚不是纸上的口号,而是心头的信念,脚下的行动。在2018年3月举行的田东县脱贫誓师大会上,林逢镇永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黄玉磊作为全县第一书记的代表在会上郑重表态:要加倍珍惜舞台,牢记神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树立良好形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直以来,黄玉磊牢记自己的誓言,一心扑在永隆村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到任一年来,他走遍了村里每一个角落,大部分时间都吃住在村里,回家少之又少。面对家人的抱怨,黄玉磊心中有愧,但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更大的担子,他的坚守改变着永隆村老百姓的生活。

  今年1月30日,对于永隆村永安屯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村民们告别穿行几十年、狭窄而阴暗的隧道,踏上了6.5米宽的大道。尽管离春节还有几天时间,但喜悦的气氛已经洋溢整个小山村。截至2018年永隆村有124户455人实现脱贫,顺利完成年度脱贫任务,黄玉磊的工作不仅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也得到了群众的称赞。

  像农维慧、黄玉磊这样一心扑在扶贫一线的干部在田东还有很多。现在,这种自觉行为已经凝结升华成“忠诚使命、万众一心、精准发力、实干争先”的新时期田东精神。

  受此激励感召,在协力合奏出一曲激情澎湃的脱贫之歌后,田东43万干部群众以更加奋发的斗志,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全力书写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答卷。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