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与城市协调发展?近年来,山东省招远市从五个方面着力,开启了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新征程。
近年来,山东省招远市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主题,精心构筑环境优美、生活高质、功能完善、产业高效的美丽乡村,开启招远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新征程。
科学谋划部署,勾画美丽蓝图。坚持“全域行动、整体规划,示范带动、上下联动,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的建设原则,筹划了“三步走”战略规划。第一步,2012-2014年,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建成生态文明示范镇8个,生态文明示范村100个;建立覆盖全市、科学规范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机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根本好转。第二步,2015-2017年,实施“扩面达标”行动,共建设美丽乡村300个,乡村休闲旅游线路3条,形成“点上拔高、线上出彩、面上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第三步,2018-2020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坚持“全域统筹、同城同步,聚焦农村、重心下移,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的全域城市化建设理念,全面打造“三生三美”美丽乡村。2018年新建提升市级美丽乡村52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3个,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70.74%。
实施综合整治,保护美丽生态。注重统筹协调、综合施策,打出一套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城乡环卫一体化、“见缝插绿、拆违补绿”“治污水、造水景”为主要内容的“组合拳”,通过抓具体、具体抓,抓出“山河换新颜”的成效。投入8700多万元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全面建成“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市新增造林10.5万亩,创建省级绿化示范镇2个;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7个,打造界河、单家河、苇都河等河滨公园9处,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
坚持内外兼修,提升美丽内涵。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动力,把丰富农村精神文化作为乡村之魂,把服务能力提升作为重要保障,既把面子做“靓”,更把里子做“实”。以突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这一关键点统领农村各项改革,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上游实施“确权赋能”,在中游推行“换权交易”,在下游强化“活权增值”,带动农民扩大财产性收入。目前,已建成市镇两级交易中心15处;供销社领办和服务的828家农民合作社覆盖农业全领域,农民入社率达到70%。实施了“道德素质提升、文化惠民乐民、乡村记忆”三大工程,着力守护精神家园留住美丽乡愁。深入推进服务型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截至2018年底共打造了58处功能全、服务优、群众信赖的农村社区“服务综合体”,每个社区带动6至7个村庄,搭建全市便民服务体系。
挖掘生态优势,发展美丽经济。依托美丽环境、生态资源和山水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生态低碳项目,既造风景,又抓丰收,更富村民,真正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在大沽河、金水湖两大示范区,突出生态农业特色,建设占地8000多亩的设施瓜菜基地等高效生态农业项目,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在龙王湖、罗山、九龙三大示范区,实施总投资120多亿元的龙王湖生态休闲示范区、九曲生态旅游休闲区等生态旅游项目集群建设,打造乡村特色旅游目的地;在滨海、苇都、双塔三大示范区,建设总投资176亿元的矿山机械产业园等生态低碳项目,壮大园区经济实力。
完善保障机制,护航美丽创建。探索完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铺砖引路。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及考核验收。2012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建立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监管平台,形成“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投入机制。强化美丽乡村后续管理,印发《招远市美丽乡村后续规范化管理办法》,建立“四有四强”管理制度,确保建得标准、管得到位。
(作者单位:山东省招远市农业农村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