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同一名乡镇领导干部交流时了解到,该镇近几年来,通过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等营运模式,发展优质黄桃产业6000余亩,而且群众发展热情高涨,大有方兴未艾之势。
面对当前发展态势,该领导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成功实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不仅学习先进、成功者的经验,更是吸取了‘失败者’的教训,我们曾经带领党员干部到多个发展黄桃产业失败的区县找原因、‘学’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到“失败”的地方“学习”“取经”,听来甚为新鲜,但笔者同时为该镇 “逆向思维”“底线思维”“反其道而行之”的工作方式叫好称道。
众所周知,无论是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业是首要的。各地在进行产业发展论证时往往都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一股脑”“一阵风”地向先进地方、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可谓 “开了眼界”“热了耳朵”,甚至在考察论证不足的情况下就匆匆上马,结果很多被“摔下马”。
学先进无可厚非,也非常必要。但是,同样的产业有的地方发展经久不衰,有的地方不是初兴后衰,就是半道夭折,各种“水土不服”“管理不善”“经验不足”等“理由”为失败“埋单”。如此也一定程度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的丧失,群众对新产业、新事物往往“拒之门外”。
向“失败”的地方找原因,取“教训”,体现了领导干部的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成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的确,任何发展都需要强化“问题”意识,都要把各种明摆的、潜在的风险考虑清楚、查找明白,针对问题找良方,才能把好事办好。
“失败是成功之母”。领导干部既要善于总结自己工作中失败的教训,也要注意发现他人发展中失败的原因。内外结合、学习经验,避免重蹈覆辙。向“失败者”取“经”,能够少走弯路、减少损失,值得各级党委政府、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借鉴。
(山东省日照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