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训到培养 探索农村实用人才教育之路——广东平甫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调查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王琦琪 字号:【

  平甫村是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坐落着广东省唯一的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到达平甫基地已经是傍晚时分,然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学员们响亮的“一!二!三!四!”喊号声此起彼伏,在崇山峻岭间久久回荡。这是学员们晚饭后自发聚集练习,为的是在集体晚会上一展风采。

  6省贫困地区学员、3期“尖子班”、20名“活教材”、25个“现场教学点”……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平甫基地在短短4年时间依靠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切合实际的培训方式,已经发展成独树一帜的代表性培训基地,走在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探索创新的前列。

  “前延后伸”——以问题导向延伸培训服务

  “老师,我见过一只鸡卖到158元一公斤的,请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我家是种丝瓜的,请问丝瓜除了能直接卖鲜果,还能开发别的产品吗?”“我的百香果遇到大雨绝收了,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吗?”……在创业讲师游存华的“创新创业指导”课上,几位学员争先恐后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困惑。

  这是平甫基地本年度第六期培训班,班上的100名学员是来自云南和广西贫困县的农村实用人才。这已经不是平甫基地第一次面向外省贫困地区举办农村带头人培训班了。自2015年成立之日起,平甫就担负起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等省份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任务。面对这样复杂的学员构成,如何让他们学有所获成了平甫基地最大的关切。

  “为了给学员们做好服务,我们可谓是把传统的培训模式拆分重构了。”基地负责人陈尚美说,“通常的培训就是请专家上课,但这样单一的模式很难讲到我们贫困地区学员的心里去。贫困地区产业基础弱、经营主体带头人和村干部知识水平总体不高,只有采用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用三年时间建立了新的机制,那就是把培训流程前延后伸,考察、跟踪、服务培训对象。这贴合了多数学员的要求,让培训更加切实可行。”

  何为“前延后伸”?

  “不打无准备之仗”,平甫基地在接到每一期选调的学员信息后,第一步就是电话联系。“请问您主要经营什么产业?请问您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不同的省份、不同的方言,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阶段,不同的困惑和疑问。一对一的前期沟通,能充分了解学员素质结构、产业情况和存在问题,让基地更能把握学员需求,从而形成问题导向,实现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更大提升学员获得感。

  “经过前期调查,本次培训班的学员全部来自贫困县和贫困村,他们对自身产业发展有非常急迫的希望。虽然他们来源很分散,产业也都很有特色,但问题还是比较集中的,那就是不知道如何应对风险,如何做好产品营销,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价值。”陈尚美说。“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专门请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企业经营管理和创新创业三方面老师进行讲授,并且安排一天的时间去一个农旅融合现场教学点帮助学员开拓思路。”

  在培训结束后,基地仍然不“撒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回访,了解培训效果、反馈培训问题,有条件的甚至会直接去往学员的产业所在地进行跟踪服务。基地培训流程的“后伸”让更多学员享受到更长久的服务和培养。

  “培训只有一次,而培育的过程很长。我希望基地的培训不仅仅停留在短短的一周,而是长久地为学员搭建发展平台,帮助学员持续培育产业。”陈尚美如是说。本次培训班郭启芬、岩坦等八名“优秀学员”已经被纳入到基地的“优秀学员信息库”,将来基地会逐一对他们开展重点回访,帮助他们持续提升产业水平。

  “骨干培训”——以精准措施培植带头能人

  除了扶植华南六省贫困地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之外,平甫基地还创新培训形式,第一个做起了“尖子班”——农村实用人才骨干培训班。“在广东平甫基地举办骨干培训班,是中央农广校探索高端培训的首次尝试,争取为全国基地培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党委书记杭大鹏在2019年第一期骨干培训班的开班现场强调。

  参加高端培训班,对学员的自身素质和产业带动能力有严格的要求。“我们会从全国报名的产业带头人中优中选优,将有很强的产业带动能力、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人挑选出来参加我们的骨干培训班。”陈尚美说。在第三期骨干培训班的花名册中,我们看到了来自甘肃、广东、湖南、广西、海南等多个省份的董事长、理事长、经理和场长们。骨干培训班的学员们大多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但他们面临着更多复杂情况和特殊问题需要解决,急需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拓展思维。在这种背景下,搭建一个更精准的教学平台,帮助学员提升政策解读、资源整合、市场拓展和品牌创建等方面的能力,恰逢其时。

  来自甘肃景泰县的孙玺云是当地玉杰农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公司主要经营枸杞和大枣,带动了周边不少农户发展枸杞的标准化种植。“我这次来的主要问题就是关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这次培训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商务和现代农业高效运营管理的内容十分对我的胃口。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次培训班还有详细透彻的政策解读,这是我在之前的培训班上不曾听到过的。这些内容大大丰富了我对公司未来的规划!”刚听完“中央一号文件政策解读”课的孙玺云十分有感触。

  百里挑一的人才在骨干培训班中进行了热烈的头脑风暴。10天的培训课程,仿佛根本不够用,很多学员都私下加了微信,畅谈他们产业发展升级、发挥带动作用的心得体会。这将会爆发巨大的能量,为多方共赢打下基础。

  中央农广校人才开发处处长欧宇说:“今年广东平甫的三期骨干培训班,是教学供给侧的一次系列改革,通过教学目标、教学规制、师资、教学法和教学功能延伸等方面的探索,将为新时期农村带头人示范培训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改革发展打造关键核心引擎。”骨干培训班的创立是平甫基地人才培训理念和实践创新的重要体现。这也难怪有的学员称平甫基地为“农民职业教育中的‘黄埔军校’”了!

  “学员讲师”——以鲜活教材壮大师资队伍

  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的贾东亮,是本期培训班的教员之一。两小时的课时,满满都是产业发展的“干货”:如何抓住市场时机、如何借力打造品牌、如何通过发掘文化让农业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正如中央农广校主任陈吉说的那样,在贾东亮的身上看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看到了借力发展的方式方法,看到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他的授课让在场学员倍感鼓舞、深受启发。

  出人意料的是,贾东亮也曾是平甫培训班的学员。2015年,他来到了平甫培训基地学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知识,没想到因为自己良好的培训表现和产业发展成就被评为了当期的“优秀学员”。之后通过班主任陈尚美的不断沟通,他欣然接受了成为“学员讲师”的邀请。2015年至今,他在平甫基地授课的次数就连自己都数不清了:“很感谢平甫基地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让我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经过后期跟踪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学员身上有许多宝贵的产业发展经验和带动能力,其中有不少人后来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劳动模范、人大代表。我们便将他们请到讲台现身说法,将自身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基地工作人员陈锋说。

  全国人大代表章连生、全国十佳农民赖园园、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王志明……除了来自农业农村部专家库成员和本科院校专家教授外,平甫师资中最有特点的当属这些“活教材”。四年时间,有六名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先后在基地接受培训,这些带头人后来都被发展成了平甫基地的教员。如今,平甫基地“学员讲师团队”已有20人,目测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加。

  除了学员变教员,平甫基地还积极在高等院校挖掘对口专家、教授。平甫基地虽地处偏远,但来这儿讲课的每个专家都经过了精挑细选。“我们面向贫困地区的学员,他们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对专业知识接受较慢。如果我们请来的是专业性和学术性都很强的专家,农民培训完只会讲时下流行的名词,而对实际产业发展却没有帮助,那是不实用的。”陈尚美说。“在上课之前,我们还要求各位专家把课件发过来,和他们进一步沟通学员的需求,请他们多讲实例、少讲概念,多讲工具、少讲文件。”

  “对准标杆”——以现场教学对接产业地气

  培训倒数第二天,学员们来到了基地现场教学点之一的湖南汝城县沙洲村,这里是红军长征“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如何结合本地特色发展农业产业,是学员们在沙洲村上的重要的一课。“既有一产,也有三产;既是仓库,又是窗口。”班长岩坦向记者感叹沙洲村近几年的惊人变化。由于地处偏远,曾经的沙洲是贫穷落后的地方,守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却吃不起饭。如今的沙洲在红色旅游上做文章,还开发了民俗广场、现代田园综合体等一系列观光点和民俗农家乐,让村里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将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本次的学员都来自贫困地区,到珠三角看现代农业、科技农业会产生‘水土不服’的情况。” 陈尚美说。“汝城是三省交界地带,交通不便、产业较弱。沙洲村开发自身文化和旅游资源的路径,符合贫困地区发展规律、产业结构还有市场打造模式,对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和发展产业有概念性和实操性的意义。所以我们把培训现场点建到沙洲,就是想让学员们学习可以复制、可以借鉴的扶贫产业基地。”

  培训基地还主动发挥自身“智库”的优势,在规划和理念上参与现场教学点的建设,帮助教学点所在村庄实现更大程度的发展。在沙洲村,培训基地除了帮助设计沙洲旅游线路之外,还主动承担了培训村民的任务,“要让每个村民都会讲沙洲的故事”;在汝城县,培训基地发现了辣椒加工工具有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市场空间广阔的特点,准备将一座辣椒加工厂作为产业振兴现场教学点,盘活了辣椒加工厂的闲置资源。

  除了采用课上教学方式,平甫基地最大的特色就是现场教学。这些现场教学点,也是在后期回访学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的典型。南雄市灵潭村、英德市连樟村、汝城县沙洲村……如今,平甫基地已经挖掘并建设了25个现场教学点,这种“多点开花”的培训模式充分体现了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的社会责任感和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头作用。

  “没想到这次培训这么正规和专业。”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广校负责人,也是云南学员的带队人张启说,“组织严谨,流程合理,我感觉我们学员的热情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是以往任何一次培训都没能达到的效果。”

  从实用方法到先进理念,平甫基地正一步步探索适合农业人才的培训模式,真正把一次培训变成全程培养。提起未来,平甫基地还要把南雄打造成研学产的综合点,让“研究和培训都能落到一块辣椒地上”;要成立县长和农民的“插花式培训班”,让农民上接天线,让县长下接地气;要继续办好骨干班,让更多的农民成为乡村振兴中的致富带头人……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